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lǐ jīng shén
成语注音:ㄊㄠˊ ㄌㄧˇ ㄐㄧㄥ ㄕㄣˊ
成语简拼:TLJ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李精神
成语解释
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桃李精神→神兵天将→将夺固与→与人为善→善骑者堕→堕云雾中→中西合璧→璧合珠连→连舆接席→席门穷巷→巷议街谈→谈言微中→中道而废→废然而返→返老还童→童山濯濯→濯污扬清→清词丽句→句栉字比→比肩系踵→踵事增华→华封三祝→祝发文身→身先士众→众虎同心
2、桃李精神→神抶电击→击壤鼓腹→腹中兵甲→甲冠天下→下车泣罪→罪不容诛→诛尽杀绝→绝裙而去→去危就安→安安逸逸→逸兴云飞→飞沙走石→石火风灯→灯红酒绿→绿惨红销→销神流志→志大才疏→疏财仗义→义胆忠肝→肝髓流野→野草闲花→花貎蓬心→心腹之病→病民害国
3、桃李精神→神魂颠倒→倒屣相迎→迎风招展→展翅高飞→飞砂转石→石沉大海→海水桑田→田翁野老→老成持重→重纰貤缪→缪种流传→传为佳话→话中有话→话不投机→机关用尽→尽付东流→流落他乡→乡书难寄→寄鴈传书→书空咄咄→咄咄逼人→人离乡贱→贱目贵耳→耳提面命
4、桃李精神→神来之笔→笔扫千军→军法从事→事宽则圆→圆木警枕→枕席过师→师心自用→用心良苦→苦雨凄风→风激电骇→骇龙走蛇→蛇杯弓影→影影绰绰→绰绰有余→余音绕梁→梁孟相敬→敬而远之→之死靡二→二八女郎→郎才女貌→貌合形离→离鸾别凤→凤彩鸾章→章台杨柳
5、桃李精神→神摇意夺→夺眶而出→出头露面→面有难色→色飞眉舞→舞弊营私→私心妄念→念念有词→词严义密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桃李精神”几个大字。
(2)宾阳县高田中学的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李精神”。
(3)斌斌写不出成语“桃李精神”的拼音。
(4)小点不会写成语“桃李精神”的最后一个字。
(5)翥檬叔叔给琨渟和一菡讲述了“桃李精神”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五代·和凝《河满子》词之一:『正是破瓜年几,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精神精神:[jīngshén] (1)指意识、思维、神志等。精神为之。――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又:俱用精神。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2)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3)活力;精力。精神饱满。(4)活跃;有生气。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5)意志。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牺牲精神。
桃李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桃李盈门;桃李满天下。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李李:lǐ 1、<名>一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实圆形可食。《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2、<名>一种果实,即李子。《诗经·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3、<名>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李代桃僵]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言桃李能共患难,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李下] 语出《乐府诗集·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不正冠。』以后单用或与『瓜田』合用,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精精:jīng 1、<名>精米;上等的细米。《庄子·人间世》:『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2、<名>精华。《阿房宫赋》:『齐楚之精英。』3、<形>精粹;精纯。《张衡传》:『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4、<形>精良;精锐。《赤壁之战》:『兵精粮多,足以立事。』5、<形>精美;美好。《孔雀东南飞》:『纤纤作细步,精妙细无双。』6、<动>精通;谙熟。《冯婉贞》:『精技击者不过百人。』7、<形>精湛;精妙。《卖油翁》:『吾射不亦精乎?』8、<形>精心;专一。《张衡传》:『精思附会,十年乃成。』9、<名>精神;精力。《秋声赋》:『有动于中,必摇其精。』10、<形>瘦,不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
神神:shén 1、<名>神灵。《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又] 人死后变成的『精灵』。《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2、<名>精神。《庖丁解牛》:『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3、<名>神采;动人的表情。《林黛玉进贾府》:『俊眼修眉,顾盼神飞。』4、<形>神奇;神异。《活板》:『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神明] (1)人的聪明才智。(2)敬称神灵。[神气] 人的表情。也指人的精神面貌。[神器] 帝王的王位。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李李:《辰集中·木字部》(古文)杍《唐韵》《正韵》良以切《集韵》两耳切《韵会》良士切,□音里。《说文》果名。《素问》东方木也。《尔雅翼》李,木之多子者。《埤雅》李性难老,虽枝枯,子亦不细,其品处桃上。《诗·小雅》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又《韵会》世荐士谓之桃李。《刘向·说苑》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其实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莿焉。世谓狄仁杰,桃李皆在公门,正用此事。又《博雅》行李,关驿也。又与理通。《左传·僖十三年》行李之往来。《周语》行李以节逆之。《泊宅编》李理义通,人将有行,必先治□,如孟子之言治任。理亦治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荧惑为李。《徐广注》内则理兵,外则理政。又司理,□官,亦称司李。《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法。《管子·法法篇》臯陶为李。又檇李,春秋吴地。又姓。《风俗通》伯阳之后。考证:(《前汉·胡建传》黄帝李治。)谨照原文治改法。
精精:《未集上·米字部》《广韵》《正韵》子盈切《集韵》《韵会》咨盈切,□音晶。《说文》择也。《广韵》熟也,细也,专一也。《书·大禹谟》惟精惟一。《易·系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又密也。《公羊传·庄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注〉精,犹精密也。侵,责之不服,推兵入竟,伐,击之益深,用意稍精密。又灵也,真气也。《易·系辞》精气为物。〈疏〉阴阳精灵之气,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左传·昭七年》子产曰: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又《庄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阳精,月者阴精。又《襄二十八年·春无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岁星,火精曰荧惑,土精曰镇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老子·道德经》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庄子·德充符》劳乎子之精。又《广韵》正也,善也,好也。《礼·经解》洁静精微易敎也。又明也。《前汉·京房传》阴雾不精。〈注〉精,谓日光清明也。又凿也。《论语》食不厌精。《屈原·离骚》精琼爢以为粻。〈注〉精,凿也。又《韵会小补》巧也。又《增韵》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又古者以玉为精。《楚语》一纯二精。又地精,黄精,草名。《博雅》地精,人葠也。黄精,一名仙人余粮。又精卫,鸟名。《山海经》发鸠之山有鸟,名精卫。又□米曰精。《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注〉□米曰精。又精绝,国名。《水经注》南河又东经精绝国。《前汉·西域传》精绝国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余里。又精庐,精舍。《前汉·儒林传论》精庐暂建。〈注〉精庐,讲读之舍。《后汉·李充传》充立精舍讲授。又《广东新语》猺之渠帅,号曰精夫。又《韵会》同睛。又鸟名。与鶄通。《司马相如·上林赋》交精旋目。〈注〉交精,似凫而脚高,有毛冠,辟火灾。又与菁同。《尔雅·释草·茢薽注》一名天蔓精。又叶咨良切,音将。《左思·吴都赋》婺女寄其曜,翼轸寓其精。〈注〉精,咨良切,叶上疆。又《广韵》子姓切《集韵》子正切,□音婧。强也。
神神:《午集下·示字部》《唐韵》食邻切《集韵》《韵会》乗[音chéng]人切,□音晨。《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曰》申即引也,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又《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又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又鬼神。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又諡法。《史记》民无能名曰神。又姓。汉骑都尉神矅。又升人切,音伸。《张衡·东京赋》神荼副焉。〈注〉海中神名。神,音伸。荼,音舒。又叶时连切,音禅。《焦仲卿诗》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班固·答宾戏》言通帝王,谋合圣神,殷说梦发於傅岩,周望兆动於渭滨。〈注〉神,叶时连切。滨,叶□眠切。○按:顾炎武《金石文字记》曰神,古□多作□,下从旦。《礼·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义。郑康成云:旦当为神,篆字之伪。《庄子》有旦宅而无情死,亦读为神。盖昔之传书者遗其上半,因伪为旦耳。此说甚是,非旦可作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