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之夭夭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zhī yāo yāo成语注音:ㄊㄠˊ ㄓㄧ ㄧㄠ ㄧㄠ成语正音夭,不能读作『wù』。
成语简拼:TZY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逃之夭夭成语辨形逃,不能写作『桃』。
歇后语:桃树底下荡秋千成语谜语兆
成语英文:show a clean pair of heels成语日文行方(ゆくえ)をくらます成语法文prendre la poudre d'escampette成语德文sich aus dem Staub machen
成语解释
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成语释义
『逃之夭夭』之『逃』,典源作『桃』。比喻逃跑得无影无踪。语本《诗经·周南·桃夭》。△『金蝉脱壳』、『溜之大吉』
成语辨析
一、[同]『逃之夭夭』及『金蝉脱壳』都有逃脱的意思。[异]『逃之夭夭』仅有逃脱之义;『金蝉脱壳』特别强调是用计逃脱。二、见『溜之大吉』(633页)。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类]用在『仓皇逃跑』的表述上。[例](1)赌徒一听到警察来了,马上抱头鼠窜,逃之夭夭。(2)为了躲避警方追捕,他急忙趁着黑夜往山区逃之夭夭。(3)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情势既然不利,我们还是赶快逃之夭夭吧!(4)乌贼遇到敌人时就会射出墨汁,然後趁着敌人看不清时逃之夭夭。(5)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早就逃之夭夭了。二、作谓语、定语;是逃跑诙谐的说法。
近义词
金蝉脱壳、溜之大吉、抱头鼠窜、捧头鼠窜、鸿飞冥冥、远走高飞、不辞而别、扬长而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落荒而逃、桃之夭夭、如鸟兽散、望风而逃、望风破胆、闻风丧胆
反义词
插翅难飞、岿然不动
成语接龙
1、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酣耳熟→熟路轻辙→辙乱旗靡→靡衣媮食→食前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寒仙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食→食方于前→前度刘郎→郎才女姿→姿意妄为→为非作恶→恶不去善→善文能武→武昌剩竹→竹苞松茂→茂林修竹
2、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后茶余→余食赘行→行若无事→事必躬亲→亲仁善邻→邻女詈人→人仰马翻→翻空出奇→奇珍异宝→宝刀不老→老羞变怒→怒气填胸→胸中万卷→卷席而葬→葬身鱼腹→腹饱万言→言近意远→远亲近邻→邻女窥墙→墙风壁耳→耳不旁听→听天安命
3、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后失言→言传身教→教无常师→师心自是→是非得失→失精落彩→彩云易散→散灰扃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机勃勃→勃然变色→色厉胆薄→薄物细故→故步自封→封官许原→原始要终→终始如一→一钱不名→名垂青史→史无前例→例直禁简
4、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后失言→言归于好→好逸恶劳→劳筋苦骨→骨鲠之臣→臣心如水→水米无干→干脆利索→索隐行怪→怪声怪气→气吞湖海→海涸石烂→烂额焦头→头高头低→低声哑气→气冲霄汉→汉官威仪→仪表不凡→凡夫肉眼→眼光如豆→豆蔻年华→华屋山丘
5、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白斗酒→酒入舌出→出世超凡→凡胎浊骨→骨腾肉飞→飞鹰走狗→狗吠之惊→惊见骇闻→闻融敦厚→厚德载福→福为祸先→先驱蝼蚁→蚁溃鼠骇→骇龙走蛇→蛇雀之报→报效万一→一物不知→知行合一→一倡三叹→叹为观止→止戈散马→马前泼水→水宿风餐
成语示例
(1)《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等各人走过之後,他才不慌不忙的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
(2)《石点头·第九回》:『妹子想起哥哥这样赌法,贴他不富,连我也穷,不如自寻去路,为此跟着一个相识孤老,一溜烟也是逃之夭夭。』
(3)《三侠五义·第六回》:『包公接到文书,将一切事宜交代署印之人,自己住庙。李保看此光景,竟将银两包袱收拾收拾,逃之夭夭了。』
(4)乌贼遇到敌人时就会射出墨汁,然後趁着敌人看不清时逃之夭夭。
(5)我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敌人闻风丧胆,早就逃之夭夭了。
(6)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情势既然不利,我们还是赶快逃之夭夭吧!
(7)为了躲避警方追捕,他急忙趁着黑夜往山区逃之夭夭。
(8)赌徒一听到警察来了,马上抱头鼠窜,逃之夭夭。
(9)…收拾了许多金珠物件,和那位督办大人坐了轮船,逃之夭夭的到天津去了。从天津进京,他两个一路上怎生的盟天…——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0)…心想:『原来是回去跟老乌龟一起吃饭,此刻再不逃之夭夭,更待何时?』眼见老吴穿入一处厅堂,寻思:『这里…——当代·金庸《鹿鼎记》
(11)…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敌不破。敌人望风披靡,逃之夭夭。』…——当代·金庸《鹿鼎记》
(12)…:『师父,那「一剑无血」已给我斩得全身是血,逃之夭夭了。你请出来罢。』陈近南一怔,问道:『谁?』韦小…——当代·金庸《鹿鼎记》
(13)…份,倒也大出意料之外,说道:『看来你天生是个逃之夭夭的胚子。』韦小宝笑道:『弟子练不成「神行百变」…——当代·金庸《鹿鼎记》
(14)…浩荡。』施琅连声称是。韦小宝心想:『老子本想逃之夭夭,辞官不干了。现下找到了你这替死鬼,最好你去跟洪…——当代·金庸《鹿鼎记》
(15)…足底抹油的主意,一见风声不对,立刻快马加鞭,逃之夭夭,不料官儿越做越大,越做越开心,这时竟想到要接母…——当代·金庸《鹿鼎记》
(16)…把怎样?』…——当代·金庸《鹿鼎记》
(17)…条计策来,俟夜静更深,将店中资本席卷,双双的逃之夭夭,不知去向。次日天明,十老方知。央及邻里,出了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只要她接受警告逃之夭夭就好了,”有时他这样跟自己说道。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逃之夭夭”几个大字。
(3)持枪者向火车站售票柜台开火,对乘客胡乱扫射,之后便逃之夭夭。据信,这些乘客都为印度籍旅客和上班族。
(4)但,据阿普杜尔·赫讲,坎娜特是幸运的:“通常是女人或女孩被杀害,而男人则逃之夭夭,”她说。
(5)但从交友活动中听到的一些话让我真想逃之夭夭。
(6)点点不会写成语“逃之夭夭”的最后一个字。
(7)康康写不出成语“逃之夭夭”,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8)另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是最近英国和德国正在联合发起的一项由欧洲对摩纳哥施压的计划。这引发了那里许多有权有势的避税人逃之夭夭。
(9)榕桥中学的胥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逃之夭夭”。
(10)如果对少数族裔吓唬得太厉害,他们可能把资产转移国外然后逃之夭夭。
(11)如果你曾经作为这种焦虑、阴谋诡计中的一位受方,你会知道他们是在让你逃之夭夭,而不是建立紧密关系。
(12)他再一次摸了袋里一大叠沙沙作响的钞票,要是情况不妙,他总是可以逃之夭夭。
(13)我用扫把猛抽了他脑袋一下,然后他夺门而出,逃之夭夭。
(14)我只要一看到臭鼬就会逃之夭夭。
(15)胥叔叔给可儿和他的同学介绍了“逃之夭夭”的成语故事。
(16)一条远古“海怪”近日在公众面前显露真颜,只要一亮出巨齿,哪怕是食人鲨在它那也许是世界第一大的巨鄂面前也只能逃之夭夭。
(17)一位老妇,先是有些迟疑,随即歇斯底里地大声呼叫路人拦住他,以免其逃之夭夭。
(18)以美国银行为例,在银行家们忙于应对金融危机和一片混乱的美林收购交易时,一大批美林高层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19)有些人当天晚上就逃走了,那个总指挥一定消失了,那一队囚犯们一开始被迫朝西进发,他就逃之夭夭了。
(20)院方立即报了警,但将这名女孩带来的夫妇却已逃之夭夭。
(21)在美国,我们唯一遭遇过的真正偷窃行为,是有些人用偷来的信用卡租车,然后便逃之夭夭。
(22)这种方法的后果之一是:使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度批判性研究逃之夭夭。
(23)中国投资者逃之夭夭,然而得势的反对派还是把他们与独裁者看做一丘之貉。
成语出处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成语典源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1)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2)灼灼:音ㄓㄨㄛˊ ㄓㄨㄛˊ,鲜美明亮的样子。(3)之子:此人。(4)于归:指女子出嫁。
成语典故
『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是从《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的『桃之夭夭』转用过来。本来『桃之夭夭』是形容桃树的花、叶茂盛美丽。『夭夭』是美丽茂盛的样子,所以底下一句『灼灼其华』,强调了桃花开放得鲜艳明亮的样子。这两句是《诗经》非常有名的句子,後来又因为『桃』和『逃走』的『逃』同音,所以有人就开玩笑地将人逃跑了的这件事,借用了『桃之夭夭』来比喻,更将『桃花』的『桃』改成『逃走』的『逃』,於是就成了『逃之夭夭』这句成语,此处的『夭夭』已经不具原来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