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huā liú shuǐ
成语简拼:THL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蘤流水
成语解释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流水桃花
成语接龙
1、桃花流水→水磨工夫→夫荣妻显→显祖荣宗→宗师案临→临危受命→命在朝夕→夕阳西下→下笔如神→神枢鬼藏→藏怒宿怨→怨家债主→主圣臣良→良贾深藏→藏污纳垢→垢面蓬头→头昏目晕→晕晕沉沉→沉灶生蛙→蛙鸣狗吠→吠影吠声→声誉十倍→倍道兼进→进退两端→端人正士
2、桃花流水→水石清华→华封三祝→祝发文身→身外之物→物换星移→移缓就急→急转直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情脉脉→脉脉相通→通首至尾→尾生抱柱→柱石之坚→坚韧不拔→拔新领异→异草奇花→花攒锦簇→簇锦团花→花天锦地→地狱变相→相辅相成→成己成物→物以羣分
3、桃花流水→水泄不漏→漏尽锺鸣→鸣冤叫屈→屈指可数→数不胜数→数典忘祖→祖宗成法→法出多门→门殚户尽→尽释前嫌→嫌长道短→短吃少穿→穿房入户→户告人晓→晓行夜宿→宿雨餐风→风中秉烛→烛照数计→计将安出→出奇无穷→穷鸟入怀→怀真抱素→素车白马→马入华山
4、桃花流水→水中捞月→月朗风清→清贫如洗→洗心涤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消云散→散阵投巢→巢倾卵覆→覆窟倾巢→巢倾卵破→破家县令→令人喷饭→饭牛屠狗→狗逮老鼠→鼠偷狗盗→盗食致饱→饱食终日→日以继夜→夜长梦短→短褐不全→全无心肝→肝胆披沥→沥血披肝
5、桃花流水→水清无鱼→鱼贯雁比→比量齐观→观者如织→织当访婢→婢作夫人→人中之龙→龙攀凤附→附会穿凿
成语示例
(1)桃花流水,不出人间。▼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盘江考》
(2)…书『泣红亭』三个大字。旁边有一对联,写的是: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桃花流水”几个大字。
(2)成语桃花流水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3)成语桃花流水和心情有关。
(4)金湖县吕良中学的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花流水”。
(5)小策不会写成语“桃花流水”的最后一个字。
(6)小玲写不出成语“桃花流水”的拼音。
(7)裕良哥哥给锘烯和婷瑙介绍了“桃花流水”的成语典故。
(8)桃花流水杳然去。
(9)待到情窦初开,正如那桃花流水,好奇地留连着沿途的风光。
(10)“桃花流水鳜鱼肥”。
(11)桃花流水迥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2)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4)自甸尾至此,村落散布,庐舍甚整,桃花流水环错其间。
(15)桃花流水,不出人间。见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盘江考》
(16)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7)小舟谁在落梅村,正梦绕、清溪烟雨。桃花流水鳜鱼肥,恰趁得、江天佳处。
(18)而惜乎远既莫闻,近复荒翳,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而已!
(19)胡先去滨湖公园的飞机上,连阿姨给淼淼和他的同学讲了『桃花流水』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流水流水:[liúshuǐ] (1)流动的水。落花流水春去也。(2)商店销售额。流水收入。(3)立即;赶快;急急忙忙。他流水就说。
桃花桃花:桃树的花,单生,淡红、深红或白色。可供观赏,也可入药。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花花:huā 1、<名>花朵。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动>开花。《采草药》:『深山中则四月花。』2、<名>能开花供观赏的植物。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花木成畦手自栽。』3、<名>形状像花朵的东西。赵师秀《约客》:『闲敲棋子落灯花。』4、<形>不只一种颜色的,有花纹图案的。宋濂《勃泥入贡记》:『腰缠花布,无舆马,出入徒行。』5、<形>视觉迷乱模糊。杜甫《饮中八仙歌》:『眼花落进水底眠。』6、<动>耗费;用掉。《红楼梦》:『只是白花钱,不见效。』
流流:liú 1、<动>水流动。《归去来兮辞》:『泉涓涓而始流。』2、<形>泛指流动。《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3、<动>时间的流逝。《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4、<动>流浪;漂泊。《论贵粟疏》:『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5、<动>流放;放逐。古代五刑之一,把罪人放逐到远方。《屈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6、<动>流传;传播。《尚书·泰誓》:『流毒下国。』7、<名>河流;水流。《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8、<名>流派;派别。《后汉书·王充传》:『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9、<名>某一类人;同一类人。《卖柑者言》:『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流宕] (1)放任;放荡。(2)流浪;漂泊。[流光] (1)闪耀的光。(2)逝去的时光。(3)光芒闪烁。[流眄] 流移不定地观看。[流辟] 淫邪;邪乱。[流冗] 流散;流离。[流俗] (1)世俗;流行的习俗。(2)俗人;世俗之人。
水水:shuǐ 1、<名>水。《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3、<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4、<名>水灾。《女娲补天》:『水浩洋而不息。』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花花:《申集上·草字部》(古文)蘤《唐韵》《集韵》《正韵》□呼瓜切,音譁。《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欧阳修·花品序》洛阳人称花曰某花某花,称牡丹则直曰花。又地名。《广州志》南海县有花田。又姓。唐有花惊定。《杜甫诗》成都猛将有花卿。《通志·氏族略》宋有尚书郞花尹。又《韵补》音诃。《枣据诗》延首观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干,一岁再三花。《说文》本作华。荣也。从草□,郑氏曰:□,象华叶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唐韵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见于书,晋以下书中间用花字,或是后人攺易。唯《后汉书·李谐·述身赋》曰:树先春而动色,草迎岁而发花。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艺之英华。花字与华□用。而五经、诸子、楚辞、先秦、两汉之书,皆古文相传,凡华字未有攺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颁之远近,以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晋以下之新字乎。
流流:《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力求切,音留。《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左右流之。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又《前汉·艺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阴阳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纵横家流,亲家流,农家流,小说家流,各有所从出,分九家。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又《张协·七命》倾罍一朝,流湎千日。〈注〉齐颜色,均衆[音zhòng]寡谓之流。又长流,官名。《颜之推·家训》名治狱参军为长流。又黄流,酒名。《诗·大雅》黄流在中。又双流,县名。《广舆记》属成都府。又《韵补》叶□如切,音闾。《陆云诗》乐奏声哀,言发涕流。唯愿君子,德与福俱。又叶力救切,音溜。《博□诗》悠悠建平,皇泽未流。朝选于衆[音zhòng],乃子之授。
水水:《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式轨切《集韵》《韵会》数轨切,□税上声。《说文》准也。北方之行,象衆[音zhòng]水□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徐铉曰》衆[音zhòng]屈为水,至柔,能攻坚,故一其内也。《释名》水,准也,准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为言濡也。《书·洪范》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润下。《正义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体,水最微,为一。火渐着,为二。木形实,为三。金体固,为四。土质大,为五。《易·乾卦》水流湿。《说卦》坎为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训》积阴之寒气为水。又六饮之一。《周礼·天官》浆人掌共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又《礼·玉藻》五饮:上水、浆、酒、醴、酏。〈注〉上水,水为上,余次之。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水曰清涤。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礼·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注〉鉴,镜属,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又《前汉·律正志》五声,羽为水。又天水,郡名,汉武帝所置。又中水,县名,属涿郡。应劭曰:易□二水之中。□见《前汉·地理志》。又黑水,国名,即□韐。又露为上池水。《史记·扁鹊传》饮是以上池之水。〈注〉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药。又姓。又《韵补》叶式类切,音坠。《刘桢·鲁都赋》苹藻漂於阳侯,芙蓉出於渚际。奋红葩之熩熩,逸景烛於崖水。又叶呼委切,音毁。《李白·游高淳丹阳湖诗》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又《韵补》音准。引《白虎通》水之为言准也。○按准乃水之义,非水之音。盖沿《周礼·考工记》郑注,准读为水而误。今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