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o xíng miè yǐng
成语注音:ㄊㄠ ㄒㄧㄥˊ ㄇㄧㄝ ˋ ㄧㄥˇ
成语简拼:TXMY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韜形滅影
成语解释
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韬声匿迹
成语接龙
1、韬形灭影→影形不离→离世遁上→上竿掇梯→梯山航海→海沸河翻→翻然改悔→悔罪自新→新婚宴尔→尔雅温文→文武全才→才轻德薄→薄情无义→义浆仁粟→粟陈贯朽→朽木不雕→雕章镂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是昨非→非亲非故→故我依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沉玉陨
2、韬形灭影→影只形孤→孤云野鹤→鹤骨鸡肤→肤末支离→离本徼末→末路之难→难乎为情→情深骨肉→肉眼凡夫→夫倡妇随→随世沉浮→浮白载笔→笔老墨秀→秀出班行→行成于思→思不出位→位卑言高→高枕安寝→寝食不安→安如太山→山寒水冷→冷水浇背→背井离乡→乡利倍义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韬形灭影”几个大字。
(2)勐弄乡中学的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韬形灭影”。
(3)顺顺写不出成语“韬形灭影”的拼音。
(4)小丹不会写成语“韬形灭影”的最后一个字。
(5)亚聪叔叔给四霞和曹珺讲述了“韬形灭影”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韬韬:tāo<书>(1)弓或剑的套子。(2)比喻隐藏:韬光养晦。(3)兵法:六韬;韬略。
形形:xíng 1、<名>形体。《归去来兮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2、<名>容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3、<名>形象;形状。《订鬼》:『泄于目,目见其形。』4、<名>形势。《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5、<动>表露;表现。《黄生借书说》:『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6、<名>表现出的现象。《齐桓晋文之事》:『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7、<动>对比。《老子》:『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形容] (1)形体容貌;神色。(2)描摹;描述。[形质] (1)肉体;躯壳。(2)身材相貌。(3)才能与气质。
灭灭:miè 1、<动>熄灭。《尚书·盘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2、<动>灭亡;消灭。《赤壁之战》:『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3、<动>消失;磨灭。《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4、<形>暗。《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影影:yǐng 1、<名>影子。《江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名>身影。《项脊轩志》:『吾儿,久不见若影。』3、<名>日光。《项脊轩志》:『日影返照,室始洞然。』4、<动>隐藏。《智取生辰纲》:『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
韬韬:《戌集中·韦字部》《唐韵》土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他刀切,□音叨。《说文》弓衣也。从韦舀声。《玉篇》刃衣也。《广韵》藏也。《诗·小雅·彤弓传》櫜韬也。又《周颂·时迈疏》櫜者,弓衣。一名韬弓,故纳弓於衣谓之韬弓。又《玉篇》义也。又《玉篇》韬杠也。《仪礼·乡射礼》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注〉以帛巾冒杠上加雁颈也。又《玉篇》宽也。又《韵会》与弢同。《前汉·艺文志》《六弢》。〈注〉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弢与韬同。又《集韵》叨号切,音套。臂衣也。《集韵》或作鞱。
形形:《寅集下·彡字部》《唐韵》户经切《集韵》《韵会》乎经切《正韵》奚经切,□音邢。《说文》象形也。《释名》形有形象之异也。《易·乾卦》品物流形。又《系辞》在地成形。又《玉篇》形,容也。《书·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传〉审所梦之人,刻其形象。《谷梁传·桓十四年》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注〉貌,姿体。形,容色。又《韵会》形,体也。《前汉·杨王孙传》形骸者,地之有也。又《正韵》现也。《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又骨露也。《礼·曲礼》居丧之礼,毁瘠不形。〈注〉形谓骨见。又地势也。《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注〉得形势之胜便者。《前汉·鼂错传》臣闻用兵临战合刅之急者。一曰得地形。又器也。《史记·秦本纪》饭土塯,啜土形。〈注〉如淳曰:土形,饭器之属,瓦器也。◎按与鉶同。
灭灭:《巳集上·水字部》《唐韵》亡列切《集韵》莫列切,□音搣。《说文》尽也。《周礼·夏官》大司马九代之,灋外内乱,鸟兽行,?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0/247553.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136ec2'>蛎鹬!醋ⅰ祷倨渥诿砩琊⒃幻稹S置灰病!兑住ご蠊饭婷鸲ァS只鹣ㄒ病!妒椤づ谈啡艋鹬怯谠豢上蝈牵溆炭善嗣稹S帧对喜埂芬睹髅厍校裘摹!恫苤病は钠粼蕖反笳接诟剩徐枰悦稹M裰詈睿藖V。
影影:《寅集下·彡字部》《广韵》《集韵》《正韵》於丙切《韵会》於景切,□英上声。《广韵》形影。《集韵》物之阴影也。《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传〉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列子·天道篇》形动不生形而生影。《颜氏家训》《书·大禹谟》曰:惟影响。《周礼·地官·大司徒》土圭测影,《孟子》曰图影失形,《庄子·齐物论》云罔两问影,如此等尤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谓为景。《淮南子·天文训》呼为景柱。《广雅》晷柱,挂景。□是也。至晋世《葛洪·字苑》始加彡为影,音於景反。而世间辄治《尚书》《周礼》《庄》《孟》从葛洪字,甚为失矣。《六书正伪》影者,光景之类合。通用景,非。毛发藻饰之事不当从彡,今槩从影。又漏影,刀名。《古今注》汉文帝有百链青犊漏影三刀。又蹑影,马名。《博物志》蹑影,秦良马。又木名。《花木志》瀛州有木,日中视之,一叶百影。又仄影,扇名。《事物纪原》周昭王时,修涂国献丹鹤,以翅为扇。一曰条融。一曰仄影。又叶倚两切,音养。《道藏歌》解散七□祖,更法无中影。七化反自然,帝一同□响。《集韵》或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