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áo hú jí shǐ
成语注音:ㄊㄠˊ ㄏㄨˊ ㄐㄧˊ ㄕㄧˇ
成语简拼:THJ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桃弧棘矢
成语解释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成语用法
作状语、宾语;用于迷信
成语接龙
1、桃弧棘矢→矢石之难→难以预料→料事如神→神閒气定→定倾扶危→危言竦论→论功受赏→赏不踰日→日月其除→除狼得虎→虎子狼孙→孙庞斗智→智圆行方→方底圆盖→盖棺论定→定于一尊→尊师重道→道西说东→东抹西涂→涂歌里咏→咏月嘲风→风轻云淡→淡泊明志→志大才疏
2、桃弧棘矢→矢心不二→二三君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眼→眼尖手快→快人快事→事往日迁→迁善去恶→恶衣菲食→食不果腹→腹心之患→患至呼天→天花乱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臣门如市→市无二价→价等连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烂河决→决命争首→首尾相连→连袵成帷
3、桃弧棘矢→矢口猖言→言行抱一→一表非凡→凡夫俗子→子夏悬鹑→鹑居鷇饮→饮犊上流→流光易逝→逝者如斯
4、桃弧棘矢→矢口抵赖→赖有此耳→耳满鼻满→满腹狐疑→疑事无功→功成名遂→遂心如意→意前笔后→后顾之忧
5、桃弧棘矢→矢口否认→认仇作父→父慈子孝→孝悌忠信→信口胡言→言简义丰→丰功硕德→德隆望尊→尊年尚齿
6、桃弧棘矢→矢心不二→二仙传道→道远知骥→骥服盐车→车怠马烦→烦文缛礼→礼仪之邦→邦家之光→光前绝后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桃弧棘矢”几个大字。
(2)禄丰县文星中学的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桃弧棘矢”。
(3)小胡不会写成语“桃弧棘矢”的最后一个字。
(4)小露写不出成语“桃弧棘矢”,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
(5)驿凡叔叔给裳人和王明介绍了“桃弧棘矢”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桃桃:táo(1)桃树,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小枝光滑,叶长椭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核仁可入药。(2)(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3)(桃儿)形状象桃儿的东西:棉桃。(4)指核桃;桃酥。
弧弧:hú 1、<名>木弓。《左传·僖公十五年》:『寇张之弧。』《周易·系辞下》:『弦木为弧。』2、<形>弯曲。《周礼·考工记·辀人》:『凡揉辀欲其孙而无弧深。』3、<动>歪曲。《楚辞·七谏·谬谏》:『正法弧而不公。』
棘棘:jí 1、<名>酸枣树。《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棘,其实之食。』2、<名>多刺的灌木。《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3、<名>通『戟』,一种兵器。《左传·隐公十一年》:『子都拔棘以逐之。』[棘手] 像荆棘刺手,比喻事情难办。[棘寺] (1)九卿官署。(2)大理寺的别称。[棘心] (1)棘木的幼苗。(2)比喻孝子思亲之心。[棘院] 科举时代的试院。[棘针] (1)棘刺。(2)喻寒气刺骨。
矢矢:shǐ 1、<名>箭。《过秦论》:『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2、<动>发誓。《诗经·柏舟》:『之死矢靡它。』3、<名>通『屎』,粪便。《狱中杂记》:『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矢言] 正直之言。
桃桃:《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又桃虫,鹪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同。《博雅》板也。考证:(《尔雅》作楔。)谨按含桃又名楔,非字之通作也。谨改尔雅谓之楔。
弧弧:《寅集下·弓字部》《唐韵》户吴切《集韵》《韵会》《正韵》洪孤切,□音狐。《说文》木弓也。从弓,瓜声。一曰往体寡来体多曰弧。《吴录》挥观弧星始制弧。《易·系辞》弦木为弧。又张旗弓也。《礼·明堂位》乗[音chéng]大辂,载弧韣旗。〈注〉弧,旌旗所以张幅也。〈疏〉弧以竹为之,其形为弓。《周礼·冬官考工记》弧旌枉矢。〈注〉弧,以张縿之幅。〈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张縿幅,故曰弧旌也。又星名。《礼·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史记·天官书》狼下四星曰弧。〈注〉弧九星在狼东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怀远。又主备盗贼之知奸邪者。又《后汉·东夷传》辰韩国,名弓为弧。又蝥弧,旗名。《左传·隐十一年》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又短弧,虫名。《前汉·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谓之短弧。〈注〉即射工也,亦呼水弩。又《类篇》汪胡切,音污。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凡揉輈,欲其逊而无弧深。〈注〉弧读为污。考证:(《史记·天官书》狼下四星曰弧。〈注〉弧九星在狼东北,天之弓也。)谨照史记注原文东北改东南。(《后汉·东夷传》辰韩国,名马为弧。)谨照原文马改弓。
棘棘:《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纪力切,音殛。《说文》小枣丛生者。《诗诂》棘如枣而多刺,木坚,色赤,丛生,人多以为藩。岁久无刺,亦能高大如枣。木色白者为白棘,实酸者为樲棘,亦名酸枣。《诗·邶风》吹彼棘心。〈疏〉棘,木之难长养者。又《尔雅·释木》终牛棘。〈注〉即马棘也,刺粗而长。又执囚之处为丛棘。《易·坎卦》系用□纆,寘于丛棘。《左传·哀八年》邾子无道,吴子囚诸楼台,栫之以棘。又九棘,外朝也。《礼·王制》史以狱成吿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吿于大司□,大司寇听之棘木之下。〈注〉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又与戟通。《礼·明堂位》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左传·隐十一年》颍考叔挟輈以走,子都拔棘而逐之。《周礼·天官·掌舍》棘门注以戟为门。又地名。垂棘、赤棘,春秋晋地。又药名。《本草》天门冬,一名天棘。又棘扈,鸟名。《贾逵云》棘扈,窃丹,为果驱鸟者也。又与僰通。《礼·王制》四夷,西曰僰。又姓。《论语》棘子成。又《唐韵》居里切,音纪。又《广韵》居吏切,音记。义□同。考证:(《诗·鄘风》吹彼棘心。)谨照原书鄘风改为邶风。(《周礼·天官·掌舍》戟门亦谓之棘。)谨照原文改棘门注以戟为门。
矢矢:《午集中·矢字部》《唐韵》《广韵》式视切《集韵》《类篇》《韵会》矧视切,□尸上声。《说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镝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宋衷云》黄帝臣也。《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山海经》少皡生般,始为弓矢。《尔雅·释诂》矢,弛也。〈疏〉以弓释弦曰弛。《释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扬子·方言》箭,自关而东谓之矢。《易·系辞》剡木为矢。《书·顾命》垂之竹矢。《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矢,用诸散射。《史记·孔子世家》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又嚆矢,响箭也。《庄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为桀纣嚆史也。一作嗃矢。黄庭坚曰:安能为人作嗃矢。〈注〉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远近也。又《尔雅·释诂》□也。《虞书序》臯陶矢阙谟。《春秋·隐五年》公矢鱼于棠。《诗·大雅》无矢我陵。〈传〉矢,□也。〈笺〉犹当也。《正义》矢实□义,欲言威武之盛,敌不敢当,以其当侵而□,故言矢犹当也。又《尔雅·释言》誓也。《书·盘庚》出矢言。《诗·卫风》永矢勿谖。又《博雅》正也。直也。《易·解卦》得黄矢贞吉。《诗·小雅》其直如矢。又施也。《诗·大雅》矢其文德。又投壷之筹曰矢。《礼·投壷》主人奉矢。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枉矢,类大流星,虵行而苍黑,望之如有毛羽然。又《释名》齐鲁谓光景为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又钳矢,蓬矢,诸羌州名。见《唐书·地理志》。又《广韵》屎本作矢。《左传·文十八年》埋之马矢之中。《史记·廉颇传》一饭三遗矢。又复姓。《前汉·马宫传》本姓马矢,宫仕学,称马氏云。《集韵》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