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cuàn gǒu dào
成语注音:ㄕㄨˇ ㄘㄨㄢˋ ㄍㄡˇ ㄉㄠˋ
成语简拼:SCG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竄狗盗
成语解释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1、鼠窜狗盗→盗嫂受金→金钗钿合→合浦珠还→还珠返璧→璧坐玑驰→驰魂夺魄→魄散魂飞→飞蒭挽粟→粟红贯朽→朽木难彫→彫章镂句→句斟字酌→酌古参今→今来古往→往返徒劳→劳师动众→众口销金→金迷纸醉→醉舞狂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曰诗云→云过天空→空心架子
2、鼠窜狗盗→盗嫂受金→金辉玉洁→洁身自好→好心好意→意往神驰→驰名天下→下车作威→威风祥麟→麟角凤嘴→嘴清舌白→白日绣衣→衣冠楚楚→楚歌四合→合二为一→一毫千里→里丑捧心→心痒难抓→抓乖弄俏→俏成俏败→败国丧家→家长里短→短褐不全→全能全智→智周万物
3、鼠窜狗盗→盗嫂受金→金口玉言→言简义丰→丰屋延灾→灾难深重→重见天日→日引月长→长嘘短叹→叹为观止→止戈散马→马面牛头→头眩目昏→昏定晨省→省身克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心不壹→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宫菲食→食不充口→口中蚤虱
4、鼠窜狗盗→盗怨主人→人各有志→志骄意满→满座风生→生龙活虎→虎口拔牙→牙白口清→清静无为→为期不远→远不间亲→亲操井臼→臼头深目→目不苟视→视为儿戏→戏蝶游蜂→蜂虿之祸→祸不旋踵→踵趾相接→接风洗尘→尘羹涂饭→饭囊衣架→架海金梁→梁孟相敬→敬而远之
5、鼠窜狗盗→盗憎主人→人离乡贱→贱入贵出→出幽迁乔→乔龙画虎→虎口扳须→须弥芥子→子孝父慈→慈眉善目→目酣神醉→醉死梦生→生死与共→共挽鹿车→车轨共文→文房四物→物换星移→移风振俗→俗下文字→字正腔圆→圆孔方木→木落归本→本同末异→异乎寻常→常年累月
成语造句
(1)滨滨不会写成语“鼠窜狗盗”的最后一个字。
(2)晨晨写不出成语“鼠窜狗盗”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鼠窜狗盗”几个大字。
(4)小屯镇四中的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窜狗盗”。
(5)旭彬哥哥给伎绵和佩文介绍了“鼠窜狗盗”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隋书·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动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窜狗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窜鼠窜:比喻象老鼠那样的惊慌逃走:抱头鼠窜。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窜窜:cuàn 1、<动>躲藏;奔逃。《苦斋记》:『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教战守策》:『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2、<动>放逐;贬官。《滕王阁序》:『窜梁鸿于海曲,豈乏明时?』韩愈《进学解》:『暂为御史,遂窜南夷。』3、<动>删改。韩愈《答张彻》:『渍墨窜旧史,磨丹注前经。』4、<动>放;安置。《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财,贫窭者有所窜其手。』5、<动>施药在患处产生作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窜点] 以墨删改涂抹。[窜谋] 谋划微妙。《国语·晋语二》:『絷敏且知礼,敬以知微。敏能窜,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微知可否。』[窜逐] 放逐。李白《赠别郑判官》:『窜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狗狗:gǒu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盗盗:dào 1、<动>偷。《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2、<名>偷东西的人;小偷。《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盗。』3、<名>强盗。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辨] 盗,贼。『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窜窜:《午集下·穴字部》《唐韵》七乱切《集韵》《韵会》《正韵》取乱切,□音爨。《说文》匿也,逃也。《周语》不窋自□于戎翟之间。《前汉·蒯通传》奉头□窜。又《广韵》放也,诛也。《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又藏也,隐也。《贾谊·吊屈原文》鸾凤伏窜兮,鸱鴞翱翔。《晋语》可以窜恶。〈注〉隐也。又《尔雅·释诂》窜,微也。〈疏〉窜行之微也。《晋语》敏能窜谋。〈注〉微也。又《史记·仓公传》即窜以药,旋下病已。〈注〉窜,以药薰之也。又改易也。《韩愈诗》渍墨窜古史。又《广东新语》增城谓屋曰窜。又《集韵》七丸切,爨平声。入穴也。又《韵会小补》诱人为恶曰窜。俗曰撺掇。又叶仓甸切,音茜。《苏辙·□中诗》江流日益深,民语渐以变。遥想彼中人,状类麖鹿窜。又《集韵》《韵会》□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狗狗:《巳集下·犬字部》《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毛者。〈又〉尨,狗也。《易·说卦》艮为狗。《礼·曲礼》尊客之前不叱狗。又《汲冢周书》正西崑仑狗国。《五代史》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为狗,生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又鸟名。《尔雅·释鸟》鴗,天狗。〈注〉小鸟也。青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又《扬子·方言》蝼蛄,南楚谓之杜狗。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为衣□,能运动脚气。元世祖足疾,取其皮为袴。又溪狗,虫名。《正字通》陈藏器曰:生南方溪□□处,状如虾蟇,尾长三四寸,治溪毒游蛊。又草名。《尔雅·释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又地名。《齐语》以燕为主,反其□地,柴夫吠狗。〈注〉燕之二邑。又人名。《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瑗史狗。又姓。《正字通》汉狗未央。见印薮。又《韵会》通作□。荀子,曾不如相鸡□之可以为名也。《埤雅》狗从苟。韩子曰:蝇营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又《集韵》许□切,音诟。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当时之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盗盗:《午集中·皿字部》《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私利物也。《易·说卦》坎为盗。〈疏〉取水行潜,窃如盗贼也。《左传·文十八年》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周礼·秋官》司隶帅其民而搏盗贼。《诗·小雅》君子信盗,乱是用暴。〈传〉盗,逃也。《风俗通》言其书伏夜奔,逃避人也。又《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又泉名。《后汉·郡国志》徐州有盗泉。《说苑》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名也。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东南,曰盗星。主大盗。又千里马名。《穆天子传》右服盗骊。《尔雅·释畜疏》骏马小颈,名曰盗骊。又草名。《尔雅·释草疏》蕧一名盗庚。《六书正伪》□即涎字,欲也,欲皿为盗,会意。从□。俗从次,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