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托不行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tuō bù xíng成语简拼:ZTBX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屬托不行
成语解释
属:同『嘱』;托:托付。指托人办事行不通。形容为官清廉,不谋私利。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臣前之化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君反以罪臣。(汉·刘向《说苑·政理》)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属托不行”几个大字。
(2)国烽叔叔给滢璃和妲瞰讲解了“属托不行”的历史故事。
(3)旌阳区和新镇的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属托不行”。
(4)铭铭不会写成语“属托不行”的最后一个字。
(5)小军写不出成语“属托不行”的拼音。
(6)去往阿尔金山的时候,焦奶奶给她的小孙女和孙子讲述了『属托不行』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晏子春秋·外篇》:『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不行不行:[bùxíng] (1)不可以,强调非…不可。学外语不记单词不行。(2)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这个方法不行。(3)不成功,无用。这孩子一定不肯吃饭,要回去,说亦不行,哄亦不行,打亦不行。(4)――表示程度很深,犹言不得了。高兴得不行。(5)不好。他画画不行。(6)指接近于死亡。老太太病得快不行了。
属属:zhǔ 1、<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3、<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4、<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又] 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属客。』5、<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属。』shǔ 1、<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2、<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夸何也。』3、<名>部属。《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4、<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5、<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属和] 随人唱歌。[属文] 写作。[属意] 意向专注于。[属怨] 结下仇怨。
托托:tuō 1、<动>寄托;依靠。《滕王阁序》:『今兹捧袂,喜托龙门。』2、<动>托付;委托。《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3、<动>假托;假借。《梅花岭记》:『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托庇] 托人福庇,旧时的客套话。[托大] 大意。
不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行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属属:《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属字。(属)《广韵》《集韵》之欲切《韵会》朱玉切,□音烛。《说文》连也。从尾蜀声。《徐曰》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广韵》聚也,会也。《周礼·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孟子》乃属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传·隐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恭也。《礼·礼器》属属乎其忠也。〈注〉属属,恭貌。又续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又《晋语》必属怨焉。〈注〉属,结也。又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注〉属,足也,言小人知厌足,君子当亦然。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注〉着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附着坚固也。又恤也。《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传〉属,存恤也。妇,妇妾也。又甲札之数。《前汉·□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如淳注》上身一,髀褌一,胫缴一,凡三属,皆相连属也。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正韵》神六切,□音蜀。《小雅·常棣》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又《增韵》隶也,系属也,官寮也。《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又《书·周官》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又九族也。《史记·田单传》田单者,齐诸田疎属也。又类也,侪等也。《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起布衣,以若属取天下,而所封皆萧曹故人。又从也。《史记·项羽本纪》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又《前汉·贾谊传》善属文。《师古注》属谓缀辑之也。又《左传·成二年》韩厥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注〉属,适也。又《书·禹贡》泾属渭汭。〈传〉属,逮也。马云:人也。又《五音集韵》朱戍切,音着。注也。《仪礼·士昏礼》酌元酒三属於尊。〈注〉属,注也。又《晋语》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注〉属,注目也。又《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又叶殊遇切,音树。《诗·小雅》君子有□猷,小人与属。叶上附。又叶直略切,音着。《班固·西都赋》陵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连外属。叶上阁下爵擢。《正字通》俗作属嘱,非。(属)考证:(《周礼·地官》月吉,则属其州之民读邦灋。〈注〉属,犹合聚也。)谨照原文改为: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左传·昭二十九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谨照原文二十九年改二十八年。(。《尔雅·释亲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谨照所引在小雅常棣笺,不在尔雅。谨改为小雅常棣郑笺。(《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王国以为属。)谨照原文王国改五国。
托托:《酉集上·言字部》《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拓。《说文》寄也。《扬子·方言》凡寄为托。《玉篇》凭依也。《增韵》委也,信任也。《谷梁传·定元年》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范注》诒托,犹假寄。《礼·檀弓》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郑注》寄也。《前汉·贾山传》聚庐而托处。《唐书·李积传》积既忠力,帝谓可托大事。《说苑·善说篇》上士可以托色,中士可以托辞,下士可以托财。又《正字通》寓言也。《后汉·姜肱传》托以他辞,终不言盗。又州名。《唐书·地理志》陇右道有托州。又南诏官名。《唐书·南蛮传》乞托主马,禄托主牛,巨托主仓廪。又《韵会》或作侂。《说文》《论语》可以侂六尺之孤。今文作托。宋韩侂胄名取此。又或作寓。《礼·郊特牲》诸侯不臣寓公。〈注〉寓,寄也。或为托。又《集韵》陟嫁切,音吒。夸也。
不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行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