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教因材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jiào yīn cái成语简拼:SJYC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施教因材
近义词
[同]因材施教
成语接龙
施教因材→材鄙怯勇→勇冠三军→军不厌诈→诈取豪夺→夺锦之才→才多为患→患得患失→失鹿共逐→逐鹿中原
成语示例
(1)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雍也》:『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
成语造句
(1)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施教因材”几个大字。
(2)佳佳不会写成语“施教因材”的最后一个字。
(3)开阿姨给跳跳和小朋友们讲了“施教因材”的故事。
(4)小聪写不出成语“施教因材”的拼音。
(5)岩前中学的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教因材”。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教施教:[shījiào] 进行教育。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教教:jiào 1、<名>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动>教导;教诲。《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又] <名>教诲;指教。《荆轲刺秦王》:『此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动>指示;指点。《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jiāo 1、<动>教授;传授知识技能。《孔雀东南飞》:『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2、<动>使;令;让。《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教成] 教化成功。[教坊] 朝廷管理歌舞杂技的机构。唐初始设,至清代废除。[教化] 教育感化。
因因:yīn 1、<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2、<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4、<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5、<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6、<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7、<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8、<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10、<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1、<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因革] 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因袭] 继承。
材材:cái(1)木料,泛指材料:木材;钢材;就地取材。(2)棺材。(3)资料:教材;题材。(4)有才能的人:人材。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因因:《丑集上·囗字部》《唐韵》於真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真切,□音姻。《说文》从囗大。会意。《徐锴曰》能大者,衆[音zhòng]围就之也。又仍也,袭也。《论语》殷因於夏礼。《孟子》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注〉析而又析也。《礼·礼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时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刃相眄者,无因至前也。又缘也。《传灯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又姓。《左传·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礼、因絅。又《六书正伪》借为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又叶乌前切,音烟。《陆云·赠顾尚书诗》殊音合奏,曲异响连。绝我懽条,统我思因。《集韵》或作□。考证:(《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刃相盼者,无因至前也。)谨照史记汉书本传盼□作眄,改眄。
材材:《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昨哉切《集韵》《韵会》《正韵》墙来切,□音才。《说文》木梃也。徐曰:木劲直堪入於用者。《孟子》材木不可胜用。又《周礼·地官》委人掌敛疏材。〈疏〉材是木实,榛栗之属。又《周礼·冬官考工记》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又六材:木工、金工、皮工、设色之工、刮磨之工、搏埴之工也。又《太宰之职》百工饬化八材:珠、象、玉、石、土、金、革、羽也。又与才同。《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材。又与财通。《孟子》有达财者。又质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笃焉。又《集韵》昨代切,音在。材具也。又叶前西切,音齐。《刘向·列女传》妻往说公,陈其干材,列言劳苦。公遂释之。考证:(搏植之工也。)谨照周礼原文搏植改搏埴。(百工,饬庀八材。)谨照周礼原文饬庀改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