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纩之际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ǔ kuàng zhī jì成语简拼:ZKZJ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屬纊之際
成语解释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指人疾病临危,弥留之时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第一三九中学的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属纩之际”。
(2)兰兰不会写成语“属纩之际”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属纩之际”几个大字。
(4)潞洁大哥哥给贝珊和茜芋讲述了“属纩之际”的历史典故
(5)苗苗写不出成语“属纩之际”,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成语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丧大记》:『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属属:zhǔ 1、<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3、<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4、<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又] 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属客。』5、<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属。』shǔ 1、<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2、<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夸何也。』3、<名>部属。《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4、<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5、<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属和] 随人唱歌。[属文] 写作。[属意] 意向专注于。[属怨] 结下仇怨。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际际:jì 1、<名>边际;边缘处。《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名>分界;区别。苏轼《应制与上两制书》:『古者有贵贱之际,有圣贤之分。』3、<名>空隙;缝隙。《张衡传》:『覆盖周密无际。』4、<名>(彼此之)间。《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5、<名>(某事物)当中;(某范围)之内。《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6、<动>接近;交接。《始得西山宴游记》:『萦青缭白,外与天际。』7、<名>时候;时期。《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属属:《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属字。(属)《广韵》《集韵》之欲切《韵会》朱玉切,□音烛。《说文》连也。从尾蜀声。《徐曰》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广韵》聚也,会也。《周礼·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孟子》乃属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传·隐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恭也。《礼·礼器》属属乎其忠也。〈注〉属属,恭貌。又续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又《晋语》必属怨焉。〈注〉属,结也。又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注〉属,足也,言小人知厌足,君子当亦然。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注〉着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附着坚固也。又恤也。《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传〉属,存恤也。妇,妇妾也。又甲札之数。《前汉·□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如淳注》上身一,髀褌一,胫缴一,凡三属,皆相连属也。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正韵》神六切,□音蜀。《小雅·常棣》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又《增韵》隶也,系属也,官寮也。《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又《书·周官》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又九族也。《史记·田单传》田单者,齐诸田疎属也。又类也,侪等也。《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起布衣,以若属取天下,而所封皆萧曹故人。又从也。《史记·项羽本纪》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又《前汉·贾谊传》善属文。《师古注》属谓缀辑之也。又《左传·成二年》韩厥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注〉属,适也。又《书·禹贡》泾属渭汭。〈传〉属,逮也。马云:人也。又《五音集韵》朱戍切,音着。注也。《仪礼·士昏礼》酌元酒三属於尊。〈注〉属,注也。又《晋语》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注〉属,注目也。又《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又叶殊遇切,音树。《诗·小雅》君子有□猷,小人与属。叶上附。又叶直略切,音着。《班固·西都赋》陵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连外属。叶上阁下爵擢。《正字通》俗作属嘱,非。(属)考证:(《周礼·地官》月吉,则属其州之民读邦灋。〈注〉属,犹合聚也。)谨照原文改为: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左传·昭二十九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谨照原文二十九年改二十八年。(。《尔雅·释亲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谨照所引在小雅常棣笺,不在尔雅。谨改为小雅常棣郑笺。(《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王国以为属。)谨照原文王国改五国。
纩纩:《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苦谤切,音旷。《说文》絮也。或从光作絖。《玉篇》绵也。《书·禹贡》厥篚纤纩。〈传〉纩,细绵。《仪礼·既夕》属纩。〈注〉纩,新絮。《左传·宣十二年》三军之士,皆如挟纩。〈注〉绵也。又《集韵》古旷切,光去声。义同。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际际:《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子例切,音祭。《说文》壁会也。《玉篇》合也。《广韵》会也。《易·泰卦》天地际也。《坎卦》刚柔际也。《前汉·翼奉传》诗有五际。〈注〉诗内传曰: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攺变之政也。又《尔雅·释诂》际接翜,捷也。〈注〉捷谓相接续也。〈疏〉际者,相会之捷也。《小尔雅》际,接也。又交际。《孟子》万章曰:敢问交际何心也。《庄子·徐无鬼》仁义之士贵际。《唐书·房琯传》不谐际人事。又《玉篇》方也。《广韵》边也,畔也。《易·丰卦》天际翔也。《庄子·知北游》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又叶子悉切,音即。《黄庭经》三明出华生死际,父曰泥丸母雌一。又叶子结切,音卩。《王筠诗》神芝耀七明,山蒲含九节。日轩若回驾,相待青云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