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rén ěr mù
成语简拼:SRE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屬人耳目
成语解释
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引人注目
成语接龙
1、属人耳目→目不给赏→赏贤罚暴→暴露无遗→遗闻琐事→事无巨细→细雨和风→风花雪月→月中折桂→桂林一枝→枝分叶散→散灰扃户→户枢不蝼→蝼蚁贪生→生花妙语→语重心长→长命百岁→岁时伏腊→腊尽春回→回山转海→海水难量→量材録用→用夏变夷→夷齐让国→国富民安
2、属人耳目→目瞪舌挢→挢抂过正→正中下怀→怀珠抱玉→玉石俱焚→焚琴鬻鹤→鹤长凫短→短吁长叹→叹老嗟卑→卑辞厚币→币重言甘→甘言美语→语近指远→远年近日→日落千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种薄收→收离纠散→散言碎语→语妙天下→下车泣罪
3、属人耳目→目定口呆→呆似木鸡→鸡飞狗跳→跳丸日月→月下老儿→儿女夫妻→妻梅子鹤→鹤唳华亭→亭亭玉立→立木南门→门殚户尽→尽付东流→流水无情→情比金坚→坚强不屈→屈蠖求伸→伸冤理枉→枉突徙薪→薪尽火传→传龟袭紫→紫气东来→来情去意→意兴盎然→然糠照薪
4、属人耳目→目睫之论→论黄数黑→黑更半夜→夜静更深→深文周纳→纳污含垢→垢面蓬头→头出头没→没毛大虫→虫鸣螽跃→跃然纸上→上嫚下暴→暴取豪夺→夺眶而出→出谋献策→策马飞舆→舆死扶伤→伤筋动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褐穿结→结结巴巴→巴巴急急→急张拘诸
5、属人耳目→目空余子→子虚乌有→有一得一→一路风清→清源正本→本小利微→微言大义→义无反顾→顾影弄姿→姿意妄为→为万安计→计日指期→期颐之寿→寿比南山→山栖谷隐→隐约其辞→辞不达意→意望已过→过从甚密→密不通风→风驰电赴→赴汤蹈火→火上添油→油浇火燎
成语造句
(1)成语「属人耳目」是一个动宾式成语。
(2)莲莲写不出成语“属人耳目”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属人耳目”几个大字。
(4)南涧县第四中学的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属人耳目”。
(5)小爱不会写成语“属人耳目”的最后一个字。
(6)愉迅叔叔给宇靓和翟璐讲述了“属人耳目”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耳目耳目:[ěrmù] (1)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耳目之福非浅。耳目灵光。(2)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属属:zhǔ 1、<动>连接。《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赤壁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动>跟着。《垓下之战》:『项王渡江,骑能属者百余人耳。』3、<动>撰写。《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4、<动>通『嘱』。托付。《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又] 劝;劝请。《赤壁赋》:『举酒属客。』5、<动>通『嘱』,看。贾思勰《齐民要术·园篱》:『盘桓瞻属。』shǔ 1、<动>归属;隶属。《琵琶行》:『名属教坊第一部。』2、<动>管辖。《扁鹊见蔡桓公》:『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夸何也。』3、<名>部属。《陈涉世家》:『徒属皆曰:「敬受命。」』4、<名>家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5、<名>类;辈。《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过秦论》:『于是六国之土,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属和] 随人唱歌。[属文] 写作。[属意] 意向专注于。[属怨] 结下仇怨。
人人:rén 1、<名>人类。《屈原列传》:『夫天者,人之始也。』2、<名>人民;众人。《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又] 人人;每人。《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3、<名>别人;他们。《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人之老。』4、<名>人才;杰出的人物。《左传·文公十三年》:『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5、<名>人品;人的品德操行。《赵威后问齐使》:『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耳耳:ěr 1、<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3、<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4、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5、<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6、<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目目:mù 1、<名>眼睛。《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2、<动>年;看待。《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3、<动>递眼色;使眼神。《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4、<名>网孔。《韩非子·外储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成目而后得。』5、<名>行列;条目。《<指南录>后序》:『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目论] (1)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的议论。比喻不见自己的过失,无自知之明。(2)肤浅之论。
属属:《寅集上·尸字部》《正字通》俗属字。(属)《广韵》《集韵》之欲切《韵会》朱玉切,□音烛。《说文》连也。从尾蜀声。《徐曰》属,相连续,若尾之在体,故从尾。《广韵》聚也,会也。《周礼·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孟子》乃属其耆老而告之。又托也,付也。《左传·隐三年》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史记·留侯世家》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又恭也。《礼·礼器》属属乎其忠也。〈注〉属属,恭貌。又续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於魏。又《晋语》必属怨焉。〈注〉属,结也。又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注〉属,足也,言小人知厌足,君子当亦然。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与君周旋。〈注〉着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注〉附着坚固也。又恤也。《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传〉属,存恤也。妇,妇妾也。又甲札之数。《前汉·□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如淳注》上身一,髀褌一,胫缴一,凡三属,皆相连属也。又《广韵》市玉切《集韵》《韵会》殊玉切《正韵》神六切,□音蜀。《小雅·常棣》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又《增韵》隶也,系属也,官寮也。《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又《书·周官》各率其属,以倡九牧。又九族也。《史记·田单传》田单者,齐诸田疎属也。又类也,侪等也。《史记·留侯世家》今陛下起布衣,以若属取天下,而所封皆萧曹故人。又从也。《史记·项羽本纪》羽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又《前汉·贾谊传》善属文。《师古注》属谓缀辑之也。又《左传·成二年》韩厥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注〉属,适也。又《书·禹贡》泾属渭汭。〈传〉属,逮也。马云:人也。又《五音集韵》朱戍切,音着。注也。《仪礼·士昏礼》酌元酒三属於尊。〈注〉属,注也。又《晋语》若先,则恐国人之属耳目於我也。〈注〉属,注目也。又《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又叶殊遇切,音树。《诗·小雅》君子有□猷,小人与属。叶上附。又叶直略切,音着。《班固·西都赋》陵隥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连外属。叶上阁下爵擢。《正字通》俗作属嘱,非。(属)考证:(《周礼·地官》月吉,则属其州之民读邦灋。〈注〉属,犹合聚也。)谨照原文改为: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灋。注属聚也。(《左传·昭二十九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谨照原文二十九年改二十八年。(。《尔雅·释亲郑笺》属者,昭穆相次序也。)谨照所引在小雅常棣笺,不在尔雅。谨改为小雅常棣郑笺。(《礼·王制》千里之外设方伯,王国以为属。)谨照原文王国改五国。
人人:《子集中·人字部》《唐韵》如邻切《集韵》《韵会》《正韵》而邻切,□音仁。《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释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礼·礼运》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一人,君也。《书·吕□》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又予一人,天子自称也。《汤诰》嗟尔万方有衆[音zhòng],明听予一人诰。又二人,父母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有怀二人。又左人,中人,翟国二邑。又官名。《周礼》有庖人,亨人,浆人,凌人之类。又枫人,老枫所化,见《朝野佥载》。又蒲人,艾人,见《岁时记》。又姓。明人杰。又左人,闻人,俱复姓。又《韵补》叶如延切,音然。《刘向·列女颂》望色请罪,桓公嘉焉。厥后治内,立为夫人。
耳耳:《未集中·耳字部》《唐韵》而止切《集韵》《韵会》《正韵》忍止切,□音洱。《说文》主听也。《易·说卦》坎为耳。《管子·水地篇》肾发为耳。《淮南子·精神训》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肾之□也。又俗以涂巷语为信曰耳食。《史记·六国表》此与以耳食何异。〈注〉耳食,不能知味也。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记·封禅书》有雉登鼎耳。《后汉·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帻颜短耳长。又《韵会》助语辞。《论语》女得人焉耳乎。《礼·祭统》夫铭者,壹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又《正韵》语决辞。《史记·高祖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又《诗·鲁颂》六辔耳耳。〈传〉耳耳然至盛也。《朱注》耳耳,柔从也。又爵名。《左传·昭七年》燕人归燕姬,赂以瑶罋玉椟斝耳。〈注〉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为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又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又人名。老子名李耳。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罢儋耳真番郡。〈注〉师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真番,本朝鲜地,皆武帝所置也。《后汉·明帝纪》西南哀牢,儋耳,僬侥诸种,前后贡献。〈注〉杨浮异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枝,状如鸡肠,累累下垂至肩。又山名。《书·禹贡》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农卢氏县东,伊水所出。《荆州记》顺阳益阳二县,东北有熊耳山,东西各一峯,如熊耳状,因以为名。《齐语》踰大行与辟耳之谿。〈注〉辟耳,山名。《史记·封禅书》束马悬车,上□耳之山。〈注〉□耳,山名在河南太阳。又草名。《诗·周南》采采卷耳。〈传〉卷耳,苓耳也。广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妇人耳中璫,或谓之耳璫,幽州人谓之爵耳。《博雅》□耳,马苋也。又兽名。《博雅》李耳,虎也。又绿耳,周穆王骏马名,俗作騄駬。魏时西□献千里马,色白,两耳黄,名黄耳。《山海经》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注〉即鼯鼠,飞生鸟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黄耳。又虫名。《尔雅·释虫》螾□入耳。〈疏〉今蚰蜒,喜入耳者。《扬子·方言》蚰□,自关而东谓之螾□,或谓之入耳。又曾孙之孙曰耳孙。《前汉·惠帝纪》内外公孙耳孙。〈注〉应劭曰:耳孙者,□孙之孙也。去曾高远,但耳闻之。又《集韵》《韵会》□如蒸切,音仍。《前汉·惠帝纪》耳孙。〈注〉晋灼曰:耳孙,□孙之曾孙也。师古曰:尔雅,仍孙从己而数,是为八叶。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又《诸侯王表》□孙之子耳孙。〈注〉耳音仍。又《集韵》仍拯切,仍上声。关中河东读耳作此音。考证:(《博雅》耳,马苋也。)谨按原文作□耳马苋也,谨於耳上增□字。
目目:《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六切,音牧。《说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韩诗外传》心之符也。《礼·郊特牲》气之清明者也。易说卦离为目。〈注〉南方之卦,主视。故为目。《书·舜典》明四目。〈注〉广四方之视,以决天下壅蔽。又《博雅》视也。凡注视曰目之。《史记·□丞相世家》□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又动目以谕也。《前汉·高帝纪》范增数目羽击沛公。又含怒侧视也。《周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又《小尔雅》要也。《周礼·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疏〉是要目之事。又见也。《公羊传·桓二年》内大恶讳,此其目言之何远也。〈注〉目,见也,斥见其恶也。又称也。《谷梁传·隐元年》段,郑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注〉谓称郑伯。又条目。《论语》请问其目。〈注〉条件也。《前汉·刘向传》校中秘书,各有条目。又节目。《礼·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方氏曰:节则木理之刚,目则木理之精。又题目。《后汉·许劭传》曹操微时,常求劭为己目。〈注〉命品藻为题目。《晋书·山涛传》甄拔人物,各有题目,时称山公启事。又凡目。《周礼·天官·小宰》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公羊传·僖五年》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独举其事也。又科目。《旧唐书·懿宗纪》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举人。《宋史·选举志》宋之科目有进土,有诸科,有武举,常选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而进士得人为盛。又黄目,周彝名。《礼·明堂位》郁尊用黄目。又晖目,鸩鸟也。《淮南子·缪称训》晖目知晏。〈注〉晏,无云也。天将晏静,晖目先鸣。又比目,鱼名。不比不行。亦谓之鲽。见《尔雅·释地》。又横目,傅草别名。鬼目,苻草别名。俱见《尔雅·释草》。又海外有一目国,一目中其面而居。见《山海经》。又天目,山名。《元和地志》上有两峰,峰顶各一池,若天左右目。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河目县,属幷[同并]州。又州名。《唐书·地理志》目州隷陇右道。又姓。《潜夫论》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后。又目宿,草名。通作□。《前汉·西城传》马耆目宿。《史记·大宛传》作苜蓿。又叶莫笔切,音密。《夏侯湛抵疑》心有穷志,貌有饥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跃舟船之檝。惜东壁之光,不以寓贫妇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