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
成语注音:ㄧ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
成语简拼:YCST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壹倡三嘆
成语解释
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一倡三叹
成语接龙
1、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鄙无耻→耻言人过→过屠大嚼→嚼穿龈血→血肉相联→联翩而至→至公无私→私情密语→语重情深→深谋远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睛暴眼→眼花雀乱→乱臣贼子→子曰诗云→云梦闲情→情见于色→色若死灰→灰容土貌→貌合形离→离世遁上→上情下达
2、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谄足恭→恭行天罚→罚一劝百→百口难分→分别部居→居高临下→下情上达→达权知变→变风易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齿穿龈→龈龈计较→较瘦量肥→肥冬瘦年→年谊世好→好为人师→师心自用→用智铺谋→谋事在人→人取我与→与世推移→移山填海
3、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辞厚币→币重言甘→甘死如饴→饴含抱孙→孙康映雪→雪花飘飘→飘萍断梗→梗迹蓬飘→飘零书剑→剑态箫心→心满意得→得天独厚→厚貌深情→情随事迁→迁兰变鲍→鲍鱼之肆→肆意横行→行不从径→径一周三→三环五扣→扣壶长吟→吟风咏月→月夕花朝
4、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辞厚礼→礼贤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不聊生→生杀予夺→夺人所好→好自为之→之死靡二→二分明月→月圆花好→好声好气→气壮河山→山崩海啸→啸聚山林→林下风致→致之度外→外圆内方→方凿圆枘→枘圆凿方
5、壹倡三叹→叹老嗟卑→卑辞重币→币重言甘→甘心情原→原始要终→终成泡影→影形不离→离世异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上安床→床上施床→床下安床→床笫之私→私盐私醋→醋海翻波→波属云委→委重投艰→艰难玉成→成千论万→万贯家私→私谐欢好→好生之德
成语造句
(1)成帅叔叔给荻璐和妃华介绍了“壹倡三叹”的成语故事。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壹倡三叹”几个大字。
(3)芦墟第一中学的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壹倡三叹”。
(4)美美写不出成语“壹倡三叹”的拼音。
(5)秋秋不会写成语“壹倡三叹”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壹壹:yī 1、<动>专一。《荀子·成相》:『好而壹之神以成。』2、<动>统一;一致。《商君书·壹言》:『治国者贵民壹。』3、<副>一概;都。《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壹决大将军光。』4、<副>一旦;一经。《汉书·燕剌王旦传》:『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5、<数>『一』的大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乃说,不帝加壹餐。』[壹何] 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多么』。[壹是] 一律。
倡倡:chāng 1、<名>古称歌舞艺人。《史记·滑稽列传》:『优旃者,秦倡,侏儒也。』2、<名>通『娼』。妓女。白行简《李娃传》:『长安之倡女也。』chàng 1、<动>同『唱』。《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2、<动>作乐。屈原《东皇太一》:『陈竽瑟兮浩倡。』3、<动>带头;倡导。《汉书·陈胜传》:『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倡伎] 古代以歌舞为职业的女艺人。《旧唐书·天竺国传》:『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倡。』[倡优] 古代乐舞杂技艺人。乐人称『倡』,伎人称『优』,后并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蚡所爱倡巧匠之属。』[倡辩] 含有玩笑的辩才。《汉书·东方朔传赞》:『刘向言少时数问长老贤人通于事及朔时者,皆曰朔口谐倡,不能持论,喜为庸人诵说。』[倡始] 首倡。《汉书·王莽传上》:『入钱献田,殚尽旧业,为众倡。』[倡言] 提倡;建议。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今之否隔,友于同忧,而臣独倡者,窃不愿于圣世使有不蒙施之物。』
三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叹叹:tàn 1、<动>叹息;叹气。《孔雀东南飞》:『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2、<动>感叹;感慨。《石钟山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3、<动>赞叹。《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壹壹:《丑集中·士字部》(古文)夁《广韵》於悉切《集韵》《韵会》《正韵》益悉切,□音一。专一也。《孟子》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左传·昭二十年》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又合也。《前汉·董仲舒传》有所统壹,为羣儒首。又《元后传》莽既外壹羣臣,令称己功德。又诚也,醇也。《礼·缁衣》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史记·曹参世家》载其清净,民以宁壹。又《增韵》闭塞也。《管子·形势篇》臣下赋敛竞得,使民偸壹。又与一同。《周礼·天官》公之士壹命。又姓。汉壹元。见《印薮》。又三字姓。后魏壹斗眷氏。又《类编》於真切,音殷。与絪氤□通。
倡倡:《子集中·人字部》《广韵》尺良切《集韵》《韵会》蚩良切《正韵》齿良切,□音昌。倡优,女乐。《春秋元命包》翼星为乐库,为天倡,主俳倡。别作娼。又倡狂。《庄子·山木篇》倡狂妄行。亦作猖。又《唐韵》《集韵》《正韵》□尺亮切,音唱。倡和也。《诗·郑风》倡予和汝。《周礼·春官·乐师》凡军大献,敎凯歌,遂倡之。又《礼·乐记》壹倡而三叹。〈注〉倡,发歌句也。三叹,三人从叹之耳。□与唱通。考证:(《史记·乐书》翼星为乐库,为天倡,主俳倡。别作娼。)谨按史记乐书此语,惟太平御览引春秋元命包有之。谨将史记乐书改为春秋元命包。
三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叹叹:《辰集下·欠字部》《玉篇》他旦切《唐韵》《集韵》《韵会》他案切,□音炭。《说文》吟也。《礼·檀弓》戚斯叹。〈疏〉叹,吟息也。愤恚转深,故因发吟息也。《礼·曲礼》当食不叹,临乐不叹。又称美曰叹。《礼·郊特牲》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注〉叹,美也。又赞和曰叹。谓歌尾曳声以助也。《礼·乐记》壹倡而三叹。通作叹。又《集韵》《韵会》他干切《正韵》他丹切,□音摊。义同。《诗·大雅》既顺廼宣,而无永叹。《释文》叹,他安反。又《楚辞·九思》日瞥瞥兮西没,道遐廻兮阻叹。志稸积兮未通,怅惝罔兮自怜。《曹大家·东征赋》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俱从平声读。古寒、先、删三韵通。《说文》本作〈□欠〉。籀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