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bì jǐ gān
成语注音:ㄕㄨˇ ㄅㄧˋ ㄐㄧˇ ㄍㄢ
成语简拼:SBJ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臂蟣肝
成语解释
犹言鼠肝虫臂。指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近义词
鼠肝虫臂
成语接龙
1、鼠臂虮肝→肝胆楚越→越古超今→今昔之感→感慨激昂→昂然自若→若有所亡→亡国之器→器满意得→得意之色→色衰爱弛→弛声走誉→誉不绝口→口耳并重→重望高名→名不虚立→立木南门→门墙桃李→李白桃红→红紫乱朱→朱颜緑发→发扬蹈厉→厉精图治→治国安邦→邦家之光
2、鼠臂虮肝→肝胆楚越→越瘠秦视→视同儿戏→戏彩娱亲→亲痛仇快→快马加鞭→鞭长驾远→远年近日→日旰忘食→食必方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世佳人→人世沧桑→桑荫不徙→徙善远罪→罪恶昭着→着手生春→春树暮云→云泥殊路→路无拾遗→遗臭万代
3、鼠臂虮肝→肝胆楚越→越瘦吴肥→肥马轻裘→裘敝金尽→尽人皆知→知书知礼→礼顺人情→情见力屈→屈高就下→下井投石→石烂江枯→枯脑焦心→心甘情原→原原本本→本乡本土→土阶茅屋→屋如七星→星星之火→火耕流种→种学绩文→文章巨公→公私两利→利出一孔→孔席不暖
4、鼠臂虮肝→肝胆涂地→地广人稀→稀世之宝→宝刀不老→老有所终→终而复始→始终如一→一苇可航→航海梯山→山穷水絶→絶羣拔类→类聚群分→分花约柳→柳营花市→市井之臣→臣门如市→市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阔天高→高不可登→登高去梯→梯山航海
5、鼠臂虮肝→肝胆相照→照猫画虎→虎咽狼餐→餐风宿雨→雨沐风餐→餐松啖柏→柏舟之节→节哀顺变→变古乱常→常胜将军→军临城下→下里巴人→人生如寄→寄迹山林→林下高风→风云变色→色授魂与→与世推移→移情遣意→意气自若→若敖之鬼→鬼瞰高明→明日黄花→花颜月貌
成语造句
(1)昂昂写不出成语“鼠臂虮肝”的拼音。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鼠臂虮肝”几个大字。
(3)江北中学校的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臂虮肝”。
(4)瑞瑞不会写成语“鼠臂虮肝”的最后一个字。
(5)逸航哥哥给昱菲和湘冉讲了“鼠臂虮肝”的故事。
成语出处
清·钱谦益《仙坛唱和诗》之六:『生尝畏世谙谈虎,术不逢时学豢龙。鼠臂虮肝更何有,从今一一听天工。』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臂臂:1、[bei] ――见『胳臂』(gēbei)。2、[bì] (1)(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2)胳臂。臂,手上也。――《说文》;肱谓之臂。――《广雅·释亲》;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3)动物的前肢。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4)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5)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肝肝:gān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动物淀粉,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此外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臂臂:《未集下·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义切,音嬖。《说文》手上也。《广韵》肱也。《增韵》腕也。《正字通》今谓自肩至肘曰臑,自肘至腕曰臂。《释名》臂,裨也,在旁曰裨也。〈又〉殿也,高厚有殿遌也。《山海经》大荒之中有人,反臂,名曰天虞。〈又〉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又牲之肩脚亦谓臂。《礼·少仪》大牢则以牛左肩臂臑,折九个。〈疏〉臂臑,谓肩脚也。
虮虮:《申集中·虫字部》《唐韵》居夷切,音肌。密虮,虫名。又《集韵》通作肌。《尔雅·释虫》密肌,继英。考证:(《集韵》通作饥。《尔雅·释虫》密饥,继英。)谨照原文饥□改肌。(虮)《集韵》举岂切,音几。《说文》蝨子也。《前汉·严安传》介胄生虮蝨。《沈约·悯国赋》蓄素虮于□胄。又《韵会》居希切,音饥。义同。又《广韵》渠希切,音祈。《尔雅·释鱼》蛭,虮。〈注〉今江东呼水中蛭虫入人肉者为虮。见蛭字注。
肝肝:《未集下·肉字部》《唐韵》古寒切《集韵》《韵会》《正韵》居寒切,□音干。《说文》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正字通》左三叶,右四叶,以胆为府,附脊第九椎为阳中,少阳通於春气。素问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释名》肝,干也。五行属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凡物以大为干。《诗·大雅·或燔[音fán]或炙传》炙用肝。《礼·月令》其祀门,祭先肝。《淮南子·精神训》肝为风。又《白虎通》肝之为言扞也。又肝楡,海外国名。《山海经》肝楡之尸,在大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