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yǔ qí hán
成语注音:ㄕㄨˇ ㄧㄩˇ ㄑㄧˊ ㄏㄢˊ
成语简拼:SYQ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暑雨祁寒
成语解释
夏大雨,冬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暑雨祁寒→寒谷回春→春秋鼎盛→盛水不漏→漏网之鱼→鱼贯而出→出入相友→友于甚笃→笃学好古→古井无波
成语示例
(1)《梁书·萧昱传》:『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
成语造句
(1)成语「暑雨祁寒」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关关写不出成语“暑雨祁寒”,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3)决邠哥哥给颖谊和郜芬讲述了“暑雨祁寒”的成语典故。
(4)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暑雨祁寒”几个大字。
(5)仁怀四中的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暑雨祁寒”。
(6)小丽不会写成语“暑雨祁寒”的最后一个字。
(7)前往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中学的公车上,鸿畅叔叔给脂玉和敬云讲解了『暑雨祁寒』的历史故事。
(8)在去往杨桥高级职业中学初中部的火车上,镌才大哥哥给《梁书·萧昱传》:『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
成语出处
《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暑暑:shǔ 1、<形>炎热。《芙蕖》:『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2、<名>炎热的季节;盛夏。《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雨雨:yǔ<名>雨。《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yǔ 1、<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云青青欲雨。』2、<动>降落。《苏武传》:『天雨雪,武卧齧雪。』[雨脚] 像线一样的雨点。[雨露] 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惠。
祁祁:qí(1)指安徽祁门县:祁红(2)指湖南祁阳县:祁剧。(3)姓。
寒寒:hán 1、<形>凉,冷。《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形>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形>害怕。《战国策·秦策四》:『梁氏寒心。』[寒士] (1)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2)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
暑暑:《辰集上·日字部》《唐韵》舒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鼠。《说文》热也。《释名》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正字通》时令有大暑、小暑。
雨雨:《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王矩切,音羽。《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象云,水霝其间也。《玉篇》云雨也。《元命包》阴阳和为雨。《大戴礼》天地之气和则雨。《释名》辅也。言辅时生养。《易·乾卦》云行雨施,品物流行。《书·洪范》八庶徵,曰雨,曰阳。又《尔雅·释天》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霡霂,久雨谓之淫。陆佃云:疾雨曰骤,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时雨曰澍。又谷雨,二十四气之一。见《后汉·律历志》。又《正字通》雨虎,虫名。遁甲开天图曰:霍山有雨虎,状如蚕,长七八寸,在石内,云雨则出,可炙食。或曰石蚕之类。详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欧许切,音□。义同。又《广韵》《集韵》《韵会》□王遇切,音芋。《集韵》自上而下曰雨。《韵会》风雨之雨上声,雨下之雨去声。《诗·邶风》雨雪其雱。又《小雅》雨我公田。《释文》雨,于付反。《礼·月令》仲春始雨水。〈注〉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又叶羽轨切,音以。《易林》阴积不已,云作淫雨。考证:(《说文》水从云下也。一象天,门象云,水霝其间也。)谨照原文门改冂。
祁祁:《午集下·示字部》《广韵》渠脂切《集韵》《韵会》翘移切《正韵》渠宜切,□音岐。盛也,大也。《书·君牙》冬祁寒。《诗·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又舒迟貌。《诗·召南》被之祁祁。又《小雅》兴雨祁祁。又衆[音zhòng]多也。《诗·豳风》采蘩祁祁。又《大雅》诸娣从之,祁祁如云。〈注〉祁祁,徐靓也。如云,衆[音zhòng]多也。又姓。又通作耆。《史记·五帝纪注》尧姓伊祁。《礼·郊特牲》作伊耆。又县名。在太原。又諡。《左传·庄六年》邓祁侯。〈疏〉諡法,经典不易曰祁。卫有石祁子。又《史记·諡法》治典不杀曰祁。〈注〉秉常不衰也。又《广韵》职雉切《集韵》轸视切,□音旨。地名。考证:(《诗·召南》彼之祁祁。)谨照原文彼改被。
寒寒:《寅集上·宀字部》《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韩。《说文》东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荐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隶省作寒。《释名》寒,扞也。扞,格也。《玉篇》冬时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书·洪范》庶徴曰燠,曰寒。〈传〉焕以长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传·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注〉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语》火见而清风戒寒。《荀悦·申鉴》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又穷窘也。《史记·范睢传》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传》畸人寒士皆赖之。又国名,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史记·夏本纪》伯明氏之谗子寒浞封国。又姓。汉博士寒朗。又叶胡田切,音贤。《楚辞·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又叶侧邻切,音真。《欧阳修·答韩子华诗》俊乂沈下位,恶去善乃伸。家至与户到,饱饥而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