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布衣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ū shí bù yī成语简拼:SSB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蔬食布衣
成语解释
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近义词
布衣蔬食、布衣疏食
成语接龙
蔬食布衣→衣被苍生→生齿日繁→繁花似锦→锦被一床→床上安床→床上迭床→床上叠床→床上施床→床头金尽
成语造句
(1)斌斌写不出成语“蔬食布衣”的拼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蔬食布衣”几个大字。
(3)和平镇中学的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蔬食布衣”。
(4)小朗不会写成语“蔬食布衣”的最后一个字。
(5)之骏哥哥给芷祺和珊婉讲述了“蔬食布衣”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梁书·张嵊传》:『嵊父临青州,为土民所害。嵊感家祸,终身蔬食布衣,手不执刀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布衣布衣: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布衣跣行。』2、平民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
蔬蔬:shū 1、<名>蔬菜。陆游《老怀》:『荒园寂寂堆霜叶,抱瓮何妨日灌蔬。』2、<动>种植蔬菜。《复庵记》:『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
食食:shí 1、<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4、<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又] 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sì 1、<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2、<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客] 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食邑] 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布布:bù 1、<名>麻棉织品的总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2、<名>古代的一种货币。《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3、<动>布施;分予。《长恨歌》:『阳春布德泽。』4、<动>公布;宣布。《韩非子·难三》:『而布之于百姓者也。』5、<动>表达;陈述。《与陈伯之书》:『聊布往怀,君其详之。』6、分布;布列。《活板》:『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布衣] 1.布做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史记·鲁周公世家》:『平子布跣行。』2.平民庶人穿的衣服,借指平民。《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提三尺剑取天下。』[布政] 进行统治。《史记·孝文本纪》:『人主不德,布不均。』
衣衣:yī 1、<名>上衣。古代上衣称衣,下衣称裳。《孙雀东南飞》:『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2、<名>衣服。《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又] <名为动>为(给)…穿上。《资治通鉴·周纪四》:『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3、<动>穿(衣)。《<论语>十则》:『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廉颇蔺相如列传》:『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衣冠] (1)衣帽,即穿衣、戴帽。(2)指官绅、士大夫。(3)文明礼仪。
蔬蔬:《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所葅切《韵会》山於切,□音疏。《说文》菜也。《尔雅注》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礼·曲礼》稻曰嘉蔬。〈注〉稻,菰蔬之属也。又《尔雅·释草》蘧蔬。〈注〉似土菌,生菰草中。又通疏。《周礼·天官》臣妾聚敛疏材。又通疎。《荀子·富国篇》荤菜百疎。又《集韵》爽举切,音所。粒也。《庄子·天道篇》□壤有余蔬。〈注〉蔬读若糈,粒也。考证:(《周礼·春官》臣妾聚敛疏材。)谨照原书春官改天官。
食食:《戌集下·食字部》餐《唐韵》乗[音chéng]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殽馔也。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音fán]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衆[音zhòng]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又食禄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又祭曰血食。《史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又饮酒亦曰食。《前汉·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又耳食。《史记·六国表》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又目食。《宋史·司马光传》饮食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绿之,以为盘案之翫,岂非以目食乎。又吐而复吞曰食。《书·汤誓》朕不食言。《左传·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又蛊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又消也。《左传·哀元年》伍员曰:后虽悔之,不可食已。〈注〉食,消也。又《书·洛诰》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又日食,月食。《易·丰卦》月盈则食。《春秋·隐三年》日有食之。又《左传·襄九年》晋侯问於士弱曰:吾闻之,宋灾,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又《礼·檀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注〉不食,谓不垦耕。又《前汉·外戚传》房与宫对食。〈注〉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房宫,二人名。又《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又寒食,节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又大食,国名,在西域波斯国西,都婆罗门,兵刃劲利,勇于野鬬。又《广韵》戏名。博属。又姓。汉有食子通。《希姓录》后汉食于公。又《集韵》祥吏切《正韵》相吏切,□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又粮也。《周礼·地官·廪人》匪颁賙赐稍食。又以食与人也。《诗·小雅》饮之食之。《礼·内则》国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注〉食谓乳养之也。《左传·文元年》谷也食子。〈注〉食,养生也。又《广韵》《集韵》《韵会》□羊吏切,音异。《广韵》人名。汉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又叶式灼切,音烁。《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跃。坏我王室,民困于食。考证:(《易·需卦》君子以饮食晏乐。)谨照原文晏改宴。(《宋史·司马光传》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缘之。)谨照原文朱缘之改朱绿之。(《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日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谨照原文如日改如食。(《左传·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纳火。)谨照原文出纳改出内。(《周礼·地官·廪人》廪人賙赐稍食。)谨按廪人二字不当重复。谨照原文廪人賙赐稍食改匪颁賙赐稍食。
布布:《寅集中·巾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故切,音抪。《说文》布枲,织也。《广韵》布,帛也。《小尔雅》麻紵葛曰布。《释名》布,布也。布列衆[音zhòng]缕为经,以纬横成之也。又太古衣皮,女工之事始于是,施布其法度,使民尽用之也。《易·说卦》坤为布。《诗·卫风》抱布贸丝。〈传〉布,币也。〈疏〉此布币谓丝麻布帛之布。币者,布帛之名。《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又泉也。《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前汉·食货志》布货十品,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注〉师古曰:布亦钱耳。谓之布者,言其分布流行也。又《广雅》布,施也。《庄子·列御宼》施于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又《玉篇》□列也。《书·康王之诰》诸侯入应门右,皆布乗[音chéng]黄朱。〈传〉皆□四黄马朱鬣,以为庭实。《左传·昭十六年》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注〉布,□也。又《广雅》布,散也。《左传·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罢。〈注〉布路,分散。又《尔雅·释天》祭星曰布。〈注〉布,散祭於地。又《广雅》布,班也。又草名。《尔雅·释草》布似布,帛似帛,华山有之。〈注〉草叶中有象布帛者,因名。又药名。《本草集解》昆布,亦名纶布。生南海,叶如手大,似薄苇,紫赤色。又金布,书名。《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库金钱布帛之事,因以篇名。又悬泉激流曰瀑布。《孙绰·天台赋》瀑布飞泉以界道。又露布。《续博物志》露布,捷书别名,以帛书揭之於竿,欲天下知闻也。又姓。《晋书·陶侃传》江夏布兴。又复姓。《史记·赵世家》姑布子卿。〈注〉司马彪曰:姑布,姓。又与尃通。《史记·司马相如·上林赋》专结缕。〈注〉徐广曰:尃,古布字。《汉书》作布。考证:(《前汉·萧望之传》金布令甲。〈注〉师古曰,今布者,令篇名也。)谨照原文今布改金布。(《史记·司马相如子虚赋》专结缕。)谨照原文子虚赋改上林赋。
衣衣:《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於希切,音依。《说文》上曰衣,下曰裳。《世本》胡曹作衣。黄帝时人。《白虎通》衣者,隐也。《释名》衣,依也。人所以依以庇寒暑也。《玉篇》所以形躯依也。《类篇》象覆二人之形。《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礼·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傅□·衣铭》衣服从其仪,君子德也。衣以饰外,德以饰内。又丝衣,祭服也。《诗·周额》丝衣其紑。又《博雅》寝衣,衾,□服也。又《释名》中衣,言在外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又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养心也。又面衣。《晋书·惠帝纪》尚书高光进面衣。又耳衣。《唐·边塞曲》金缝耳衣寒。又缀衣,掌衣服官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又白衣,未仕之称。《后汉·崔駰传》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又牛衣,编乱麻为之。即今俗呼为龙具者。《前汉·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又垣衣,苔也。《王融诗》垣衣不可裳。又姓。《通志·氏族略》见《姓苑》。《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佑。又人名。《高士传》被衣,尧时人。蒲衣,舜时人。又青衣,地名。《史记·彭越传》处蜀青衣。〈注〉今为临卭。又借服膺意。《书·康诰》绍闻衣德言。又《唐韵》於既切,读去声。服之也。《玉篇》以衣被人也。《增韵》着衣也。《晏子·亲下篇》衣十升之布。《前汉·东方朔传》身衣弋绨。又《韵补》於斤切。齐人言衣声如殷,今姓有衣者,殷之谓欤。一作□。《通志·六书略》即衣字,从向、身。考证:(《正字通》明有衣勉仁,衣□。)谨照原文□改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