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蜀犬吠日

www.16system.cn 2023-11-23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成语注音:ㄕㄨˇ ㄑㄨㄢˇ ㄈㄟˋ ㄖㄧˋ
成语简拼:SQFR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蜀犬吠日
成语英文:in Sichuan dogs bark at the sun (an ignorant person makes a fuss about something which he alone finds strange

成语解释

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释义

蜀地的狗看见了日出,便对着太阳狂叫。#语本唐·岑参〈招北客文〉。後用『蜀犬吠日』形容人少见多怪。△『蜀日越雪』、『粤犬吠雪

成语用法

一、[义]形容人少见多怪。[类]用在『见识浅薄』的表述上。[例](1)对不起!是我们少见多怪,您老就当我们是蜀犬吠日好了。(2)这计画没有什麽不好,只是少见多怪的人会像蜀犬吠日般乱反对。(3)不是我爱批评,那些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就大声嚷嚷的人,不是蜀犬吠日又是什麽?(4)这些自命不凡的专家对於普普艺术相当怀疑,但不过是蜀犬吠日,让人觉得十分可笑。二、作宾语、定语;指少见多怪。

近义词

大惊小怪、少见多怪、失惊打怪、粤犬吠雪、蝉不知雪、孤陋寡闻、桑中生李、狂犬吠日、辽东豕、井底之蛙

反义词

见怪不怪

成语接龙

1、蜀犬吠日→日旰不食→食为民天→天假因缘→缘文生义义胆忠肝→肝胆胡越→越古超今→今雨新知→知我罪我→我负子戴→戴圆履方→方桃譬李→李代桃僵→僵李代桃→桃弧棘矢→矢口抵赖→赖有此耳→耳满鼻满→满腹狐疑→疑事无功→功成名遂→遂心如意→意前笔后→后顾之忧

2、蜀犬吠日→日进斗金→金翅擘海→海誓山盟→盟山誓海→海纳百川→川流不息→息迹静处→处之晏然→然荻读书→书不尽意→意在笔前→前所未有→有血有肉→肉山脯林→林寒洞肃→肃然生敬→敬如上宾→宾入如归→归根结底→底死谩生→生荣死哀→哀鸿遍地→地瘠民贫→贫嘴恶舌

3、蜀犬吠日→日进斗金→金屋藏娇→娇皮嫩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卧风餐→餐葩饮露→露才扬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尽其妙→妙语解颐→颐指气使→使性傍气→气象万千→千了万当→当世才度→度己以绳→绳厥祖武→武昌剩竹→竹马之交→交浅言深→深切着明

4、蜀犬吠日→日久岁长→长篇大论→论功行赏→赏信罚必→必躬必亲→亲密无间→间不容砺→砺山带河→河清海竭→竭诚尽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精更始→始终不易→易同反掌掌上观纹→纹丝没动→动中窾要→要言不烦→烦文缛礼→礼顺人情→情在骏奔→奔走之友→友风子雨

5、蜀犬吠日→日久岁长→长枕大被→被发左衽→衽扱囊括→括目相待→待理不理→理不胜辞→辞严意正→正视绳行→行不由径→径行直遂→遂迷不寤→寤寐求之→之死靡二→二心三意→意惹情牵→牵衣肘见→见经识经→经武纬文→文人相轻→轻歌曼舞→舞文弄墨→墨守成法→法外施仁

成语示例

(1)清·薛雪《一瓢诗话》:『姚辱庵批李奉礼,矮人观场;刘会孟訾杜工部,蜀犬吠日。』

(2)《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

(3)明·邹元标〈东越证学序〉:『今末学暖暖姝姝,总不越此两途辙,至有直窥性命自然而告之。又如蜀犬吠日,兹周子证学之所由传乎!』

(4)清·高宗〈山市晴峦歌题巨然画〉诗:『蜀犬吠日虽得闻,讶似云中鸣玉狗。潇湘传景何足云,马远见之应缩手。』

(5)这些自命不凡的专家对於普普艺术相当怀疑,但不过是蜀犬吠日,让人觉得十分可笑。

(6)不是我爱批评,那些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就大声嚷嚷的人,不是蜀犬吠日又是什麽?

(7)这计画没有什麽不好,只是少见多怪的人会像蜀犬吠日般乱反对。

(8)对不起!是我们少见多怪,您老就当我们是蜀犬吠日好了。

成语造句

(1)贝叔叔给小女儿和外甥讲述了“蜀犬吠日”的成语故事。

(2)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蜀犬吠日”几个大字。

(3)成语蜀犬吠日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第八十六中学的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蜀犬吠日”。

(5)蓝蓝不会写成语“蜀犬吠日”的最后一个字。

(6)毛毛写不出成语“蜀犬吠日”,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7)这些自命不凡的专家对于普普艺术相当怀疑,但不过是蜀犬吠日,让人觉得十分可笑。

(8)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见程允升《幼学琼林》卷一。

成语出处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成语典源

#唐·岑参〈招北客文〉(据《文苑英华·卷三五八·杂文》引)其南则有邛崃之关,天设险难,少有平地,连延长山。横亘泸江,傍隔百蛮。吁彼汉源,上当漏天。靡日不雨,四时霶然。其人如鱼,爰处在泉。终年霖霪,时复日出, 诸犬,向天吠日。人皆湿寝,偏死腰疾。复有阳山之路,毒瘴下凝。白日无光,其气瞢瞢,暑雨下湿,黄茅上蒸。南方之人兮不敢过,岂止走兽踣兮飞鸟堕。吾不知造化兮何致此方些。蜀之南兮不可以居,北客归去来兮。[注](1)典故或见於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2)邛崃:音ㄑㄩㄥˊ ㄌㄞˊ,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县西南,邛崃山麓,西与西康省交界,濒邛水北岸。(3)泸江:自今云南石屏县异龙湖东流,注入盘江。(4)百蛮:中国南方蛮族的总称。(5)靡日不雨:指每一天都在下雨。靡,音ㄇㄧˇ,无。雨,音ㄩˋ,此作动词,指下雨。(6)霶然:水涌出的样子,用来形容雨势不断。(7)爰:音ㄩㄢˊ,发语词,无实义。(8)霖霪:久雨不断。(9) :音ㄧㄣˊ,犬吠声。[参]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据《柳宗元集·卷三四·书》引)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踰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後始信前所闻者。

成语故事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势而被贬到湖南永州当司马,他在永州期间收到韦中立的拜师信,非常感动。他立即回信《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表达一个观点:少见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成语典故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着名文人。他年幼丧父,家境困顿,然因刻苦学习,後登进士第。岑参初次出塞时,满怀在戎马生涯中开拓前程的壮志,但未能如愿。後来再次出塞,他的着名边塞诗大多作於此时。安史之乱起,岑参东归,却屡遭贬谪,来到成都,在抑郁的心境下写了〈招北客文〉,以抒发自悼之情。当时的蜀地离中原甚远,风土与中原大不相同。岑参用夸张奇幻的笔法,依序叙述蜀地东西南北险奇古怪的风光,以及四方栖息的可怕生物,说明蜀地非可居住之地,要『北客』快点回来,不可前往。在蜀地之南的描述中,岑参提到在邛郲(ㄑㄩㄥˊ ㄌㄞˊ)山麓、泸水之滨,当地几乎整年都在下雨,十分潮湿,居民就像处在泉水中的鱼。偶尔太阳破云而出,狗群由於很少看到阳光,受到惊吓,纷纷对天吠叫。文末岑参表示蜀之北有圣人治世,是北客可以前往之地,亦寄托了自己希望回到中原有所作为的壮志。可惜他壮志未酬,便客死成都。後来『蜀犬吠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少见多怪。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