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hào fā lìng
成语注音:ㄕㄧ ㄏㄠˋ ㄈㄚ ㄌㄧㄥˋ
成语简拼:SHF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施號發令
成语解释
发布号令。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发令施号、施命发号、发号施令
成语接龙
1、施号发令→令不虚行→行步如飞→飞短流长→长绳系景→景入桑榆→榆次之辱→辱国丧师→师老兵疲→疲心竭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腹含和→和容悦色→色飞眉舞→舞文饰智→智周万物→物极必返→返朴还真→真赃实犯→犯颜苦谏→谏争如流→流言风语→语妙天下→下阪走丸
2、施号发令→令行禁止→止暴禁非→非分之想→想方设法→法轮常转→转败为胜→胜任愉快→快刀斩麻→麻痹不仁→仁至义尽→尽其所长→长久之计→计行虑义→义不容辞→辞严谊正→正大光明→明升暗降→降贵纡尊→尊无二上→上善若水→水泄不通→通上彻下→下塞上聋→聋者之歌
3、施号发令→令行禁止→止沸益薪→薪桂米珠→珠箔银屏→屏气凝神→神情自若→若有所思→思睿观通→通情达理→理直气壮→壮志未酬→酬功给效→效颦学步→步月登云→云鬟雾鬓→鬓乱钗横→横眉立眼→眼想心思→思不出位→位极人臣→臣门如市→市井无赖→赖有此耳→耳熟能详
4、施号发令→令行禁止→止谈风月→月晕础润→润屋润身→身先朝露→露胆披肝→肝胆相照→照人肝胆→胆大心雄→雄文大手→手不停毫→毫毛不犯→犯上作乱→乱坠天花→花明柳暗→暗緑稀红→红情緑意→意气自如→如手如足→足不履影→影影绰绰→绰绰有裕→裕国足民→民有菜色
5、施号发令→令人齿冷→冷语冰人→人迹罕至→至人无梦→梦熊之喜→喜笑颜开→开眉笑眼→眼饧耳热→热心苦口→口耳并重→重迹屏气→气充志骄→骄兵之计→计研心算→算无遗策→策马飞舆→舆死扶伤→伤弓之鸟→鸟覆危巢→巢焚原燎→燎发摧枯→枯树生华→华不再扬→扬铃打鼓
成语示例
(1)老舍《骆驼祥子》:『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施号发令”几个大字。
(2)画画写不出成语“施号发令”,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3)临河乡附中的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号发令”。
(4)小笔不会写成语“施号发令”的最后一个字。
(5)晓雨哥哥给家淇和雅菁讲解了“施号发令”的故事。
(6)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
成语出处
《北齐书·杨愔传》:『每天子临轩,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诏册,愔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号号:háo 1、<动>大声喊叫;呼喊。《童区寄传》:『因大号,一座皆惊。』《<指南录>后序》:『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又] 呼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2、<动>哭。《项脊轩志》:『令人长号不能自禁。』hào 1、<名>号令;命令。《屈原列传》:『入则与王图论国事,以出号令。』2、<动>号称;称作。《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谭嗣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又] 称号。《陈涉世家》:『陈涉乃自立王,号为张楚。』[又] 别号。《醉翁亭记》:『故自号曰醉翁也。』3、<名>乐器名。如号筒,吹号。
发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令令:lìng 1、<动>命令;下令。《垓下之战》:『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2、<动>使;让。《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3、<名>法令;命令。《屈原列传》:『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4、<名>官名。(1)中央机构的主管官员。如『尚书令』、『太史令』等。(2)县的最高长官。《陈涉世家》:『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5、<名>时令;时节。《芙蕖》:『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6、<形>好;善。《周处》:『何患令名不彰邪?』7、<连>表示假设,相当于『假使』、『假若』。《五人墓碑记》:『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8、<形>对别人亲属的敬称。《孔雀东南飞》:『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严监生和严贡生》:『多亏令弟看的破,息下来了。』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号号:《丑集上·口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同号。详虍部号字注。(号)《唐韵》《正韵》胡刀切《集韵》乎刀切,□音豪。大呼也。《诗·大雅》式号式呼。《小雅》载号载呶。〈传〉号呶,号呼讙呶也。又哭也。《易·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周语》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逃于褒。又鸡鸣也。《晋书·律正志》鸡始三号。又《广韵》胡到切,音号。名号也。《公羊疏》春秋贵贱不嫌同号。〈注〉通同号称也。《白虎通》春秋传曰:王者受命于王,必择天下之美号,以为号也。《周礼·春官·大祝》掌辨六号。〈注〉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又《夏官·大司马》家以号名。〈注〉乡遂之属谓之名,家之属谓之号。又《冢人》诏其号。〈注〉谓諡号。又号令也。《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又号召也。《齐语》使周游四方,以号召天下之贤土。又叶胡沟切。《皮日休·悼贾文》临汨罗之漾漾兮,想怀沙之幽忧。森樛罗以蓊鬰兮,时逬狖以相号。《集韵》本作号,又作唬。毛氏曰:从口从丂,丂音考,俗从号,非。又作号,□俗字。号字从□作。
发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令令:《子集中·人字部》《集韵》《正韵》□力正切,零去声。律也,法也,告戒也。《书·囧命》发号施令,罔有不臧。《礼·月令》命相布德和令。《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四曰犯邦令,五月挢邦令。又三令。《前汉·宣帝纪》令有先后,有令甲,令乙,令丙。又县令。汉法,县万户以上为令,以下为长。又时令,月令,所以纪十二月之政。又善也。《诗·大雅》令闻令望。《左传·成十年》忠为令德,非其人犹不可,况不令乎。又姓。又《集韵》郞丁切《正韵》离呈切,□音零。厮役曰使令。又丁令,地名。见《前汉·张汤传》。或作丁零。又令狐,亦地名。又令狐,复姓。又《诗·齐风》卢令令。〈注〉卢,田犬。令令,犬颌下环声。又与鴒通。《诗·小雅》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即鶺鴒鸟。又令适,甓也。与瓴甋同。又《集韵》郞定切,音笭。令支,县名。在辽西。又《广韵》力延切《集韵》陵延切,□音连。亦县名。《前汉·地理志》金城郡有令居县。又《集韵》卢景切,音领。官署之长。又叶吕张切,音良。《韩愈·谿堂诗》凡公四封,既富以强。谓公吾父,孰违公令。叶下邦。《说文》载卩部。从亼从卩。发号也。《徐曰》亼即集字,人而为之节制。会意。考证:(又县令。汉法,县万户以上为令,以二为长。)谨照汉书以二改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