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ūn shī guì dào
成语注音:ㄗㄨㄣ ㄕㄧ ㄍㄨㄟˋ ㄉㄠˋ
成语简拼:ZSGD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尊師貴道
成语英文:honor the teacher and respect his teaching
成语解释
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尊崇老师
近义词
尊师重教
成语接龙
1、尊师贵道→道不掇遗→遗编绝简→简墨尊俎→俎樽折冲→冲风破浪→浪子宰相→相沿成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车羸马→马尘不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惹名牵→牵合附会→会道能说→说嘴郎中→中原逐鹿→鹿走苏台→台阁生风→风旋电掣→掣襟露肘→肘胁之患→患难之交
2、尊师贵道→道殣相属→属毛离里→里通外国→国耳忘家→家烦宅乱→乱首垢面→面誉背非→非常之谋→谋道作舍→舍近求远→远虑深谋→谋听计行→行崄侥幸→幸灾乐祸→祸近池鱼→鱼死网破→破釜沉舟→舟中敌国→国无宁日→日月踰迈→迈古超今→今月古月→月明千里→里外夹攻
3、尊师贵道→道殣相望→望文生义→义正词严→严气正性→性命关天→天兵天将→将门虎子→子曰诗云→云窗雾槛→槛花笼鹤→鹤归华表→表里如一→一噎止餐→餐风宿雨→雨淋日炙→炙肤皲足→足趼舌敝→敝盖不弃→弃同即异→异军突起→起早摸黑→黑更半夜→夜阑人静→静影沉璧
4、尊师贵道→道貌岸然→然荻读书→书读五车→车载船装→装虚作假→假名托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分之念→念兹在兹→兹事体大→大吃一惊→惊世震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腭搥床→床头金尽→尽美尽善→善游者溺→溺心灭质→质而不野→野人献日→日薄西山→山崩水竭
5、尊师贵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本宣科→科头箕踞→踞炉炭上→上行下效→效犬马力→力不胜任→任人唯贤→贤妻良母→母慈子孝→孝子慈孙→孙庞斗智→智藏瘝在→在人耳目→目指气使→使臂使指→指鹿为马→马捉老鼠→鼠凭社贵→贵壮贱老→老迈龙钟→钟鼎之家→家至人说
成语造句
(1)成语「尊师贵道」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上写着“尊师贵道”几个大字。
(3)大墩初级中学的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尊师贵道”。
(4)倩倩写不出成语“尊师贵道”,导致期末考试只有97分。
(5)小婧不会写成语“尊师贵道”的最后一个字。
(6)宥希大哥哥给若诗和曼菩讲了“尊师贵道”的典故。
(7)在去黄果树的高铁上,乜奶奶给她的两个小外甥讲解了『尊师贵道』的典故。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尊师尊师:[zūnshī] (1)尊敬师长;尊敬教师。尊师爱生。尊师爱徒。(2)旧时对道士的敬称。
尊尊:zūn 1、<名>酒器。《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意义又写作『樽』、『罇』。2、<形>尊贵;高贵。《赵威后问齐使》:『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3、<动>遵奉;尊崇。《教战守策》:『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论语·尧》:『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4、<动>尊敬;敬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爱士。』5、<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尊驾] 大驾,对皇帝的尊称。
师师:shī 1、<名>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二千五百人一师。泛指军队。《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2、<名>老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名意动>以……为师;向……学习。《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动>学习;效法。《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名>有专门知识或技艺的人。《石钟山记》:『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6、<名>对宗教徒的尊称。多指佛教徒的。
贵贵:guì 1、<形>价格高。《史记·货殖列传》:『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2、<形>地位高;显贵。《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名>地位高的人。《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形>重要;可贵。《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5、<动>重视;崇高。《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6、敬词。《孔雀东南飞》:『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道道:dào 1、<名>路;道路。《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又] <动>取道;道经。《鸿门宴》:『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2、<名>途径;方法;措施。《六国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3、<名>规律;法则。《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4、<名>道理;事理。《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5、<名>道德;道义。《陈涉世家》:『伐无道,诛暴秦。』6、<名>学说;主张。《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7、<动>说;谈论。《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好。』8、<动>通『导』,引导。《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9、<动>通『导』。疏通。《尚书·禹贡》:『九河既道。』《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10、<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左忠毅公逸事》:『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11、<名>简称道家、道教。《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12、<动>以为。《灌园叟晚逢仙女》:『他还道略看一会就去,谁知这厮故意卖弄。』13、<介>从;由。《管子·禁藏》:『凡治乱之情,皆道上始。』14、<量>元稹。《望喜驿》:『一道月光横忱前。』[道心] (1)犹言道德观念。(2)悟道之心。[道学] (1)道家的学说。(2)指理学,即以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以儒家为主体的思想体系。[道眼] 指抉择真妄的能力。[道义] (1)道德和义理。(2)道德和正义。[道艺] 学问与技能。
尊尊:《寅集上·寸字部》《唐韵》《韵会》祖昆切《集韵》《正韵》租昆切,□音遵。《说文》高称也。《广韵》重也,贵也,君父之称也。《易·系辞》天尊地□,乾坤定矣。《孟子》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而后可以为民父母。又敬也。《礼·曲礼》礼者,自□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又《说文》注酒器。《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六尊,谓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賔客。又姓。《风俗通》尊卢氏之后。与宗通。又叶将邻切,音津。《前汉·班固叙传》大祖元勳,启立辅臣。支庶藩屛,侯王□尊。又叶此缘切,音铨。《前汉·班固叙传》割制庐幷[同并],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说文》尊本酒器,字从酋,廾以奉之。或从寸。或从缶作罇。《集韵》亦作□墫。《正字通》今俗以尊作尊□之尊,酒器之尊别作樽,非。樽,林木茂盛也。□。考证:(《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谨照原文然后改而后。(《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彝六尊之位。)谨照原文改六尊六彝。
师师:《寅集中·巾字部》《唐韵》疏夷切《集韵》《韵会》霜夷切《正韵》申之切,□音狮。《尔雅·释诂》衆[音zhòng]也。《释言》人也。《郭注》谓人衆[音zhòng]也。又天子所居曰京师。《诗·大雅》惠此京师。《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大衆[音zhòng]也。又《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周礼·地官》五旅为师。〈注〉二千五百人。《诗·大雅》周王于迈,六师及之。〈传〉天子六军。〈疏〉春秋之时,虽累万之衆[音zhòng],皆称师。诗之六师,谓六军之师。《易·师卦注》多以军为名,次以师为名,少以旅为名。师者,举中之言。又《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称也。《书·泰誓》作之师。《礼·文王世子》出则有师。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又《玉篇》象他人也。《增韵》法也,效也。《书·臯陶谟》百僚师师。〈传〉师师,相师法。又长也。《书·益稷》州十有二师。〈注〉师,长也。又神名。《周礼·春官》以槱燎祀风师雨师。〈注〉风师,箕也。雨师,毕也。《屈原·离骚》雷师告余以未具。〈注〉雷师,丰隆也。又国名。《史记·大宛传》楼兰姑师。〈注〉二国名。姑师,即车师也。又县名。《后汉·郡国志》河南尹有匽师。〈注〉帝喾所都。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皥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少皥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又师得,宫名。《前汉·扬雄传》枝鹊露寒,棠黎师得。〈注〉师古曰:师得宫,在栎阳界。又兽名。与狮通。《前汉·西域传》乌弋山出师子。又姓。《前汉·师丹传》丹,琅琊东武人,哀帝时为大司空。又右师,左师,俱复姓。考证:(《释名》人也。〈注〉谓人衆[音zhòng]为师。)谨照原书释名改释言。下改郭注谓人衆[音zhòng]也。(《公羊传·桓九年》京师者,衆[音zhòng]大也。)谨照原文衆[音zhòng]大改大衆[音zhòng]。(《书·大禹谟》百僚师师。)谨照原书大禹谟改臯陶谟。(《书·益稷》州有十二师。)谨照原文有十改十有。(《周礼·春官》以槱燎祭风师雨师。)谨照原文祭改祀。(《扬雄·甘泉赋》枝鹊露寒,棠黎师得。)谨按此非甘泉赋中语,改前汉扬雄传。
贵贵:《酉集中·贝字部》《唐韵》居胃切《集韵》《韵会》归谓切,□音馈。《说文》作□,物不贱也。《易·系辞》□高以□贵贱位矣。《书·旅獒》不贵异物,贱用物。又《玉篇》高也,尊也。《易·系辞》崇高莫大乎富贵。《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统诏王驭万民,六曰尊贵。又《礼·祭仪》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注〉贵谓燕赐有加於诸臣也。又《孟子》用下敬上,谓之贵贵。又欲也。《战国策》贵合於秦以伐齐。〈注〉贵,犹欲也。又《玉篇》多价也。《前汉·食货志》器苦恶贾贵。又《释名》贵,归也,物所归仰也。又姓。《风俗通》庐江太守贵迁。又州名。《韵会》春秋骆越地,隋鬰州,唐攺贵州。
道道:《酉集下·辵字部》衟《唐韵》徒皓切《集韵》《韵会》《正韵》杜皓切,□陶上声。《说文》所行道也。《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诗·小雅》周道如砥。《前汉·董仲舒传》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又《广韵》理也,衆[音zhòng]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一阴一阳之谓道。〈又〉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顺也。《书·禹贡》九河既道。〈注〉顺其道也。又国名。《左传·僖五年》江黄道柏。〈注〉道国,在汝南安阳县南。又《韵会》州名。汉属零陵郡,唐营州,攺道州。又当道,草名。《博雅》当道,马舄也。又《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陶去声。《正韵》言也。《孝经》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又由也。《礼·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理不虚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又治也。与导同。《论语》道千乗[音chéng]之国。《史记·文帝纪》道民之略,在于务本。又引也。《左传·隐五年》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又从也。《前汉·淮南王传》诸使者道长安来。《山海经》风道北来。〈注〉道,从也。又《字汇补》动五切,音覩。《易林》冬薮枯腐,当风于道。蒙蔽尘埃,左氏劳苦。又叶徒厚切,头上声。《诗·卫风》墙有茨,不可道也。叶下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