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shēng mèng sǐ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ㄕㄥ ㄇㄥˋ ㄙㄧˇ
成语简拼:ZSMS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醉生夢死
歇后语:坟地里睡个酒鬼;酒缸边搭床铺成语谜语坟地里睡个酒鬼
成语英文:the lotus-eaters成语日文酔生夢死(すいせいむし成语法文mener une vie sans but成语德文schwelgerisch in den Tag hinein leben
成语解释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成语释义 像在酒醉和睡梦中那样醉醺醺、昏沉沉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过得糊里糊涂。语出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花天酒地』
成语辨析 一、 [同]『醉生梦死』及『花天酒地』都有生活颓废的意思。[异]『醉生梦死』侧重於表达迷糊、消沉的样子,除用来比喻生活状况,亦可用来比喻生活态度;『花天酒地』则侧重於表达荒淫、放荡、糜烂的生活实况,不可用来修饰生活态度。二、 醉生梦死与『花天酒地』有别:醉生梦死侧重于形容昏沉颓废;多指人;『花天酒地』侧重于形容荒淫腐化;多指生活。
成语用法 一、 [义]比喻人糊里糊涂或颓废消沉地活着。贬义。[类]用在『消极放纵』的表述上。[例](1)年轻人要心怀理想,怎可终日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呢?(2)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後方醉生梦死。(3)那些镇日在杯觥之间生活而醉生梦死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4)他如果老是不求上进,糊涂过日,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前途堪忧!(5)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6)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二、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处世态度。
近义词 花天酒地、酒绿灯红、纸醉金迷 、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醉死梦生、穷奢极欲、睡生梦死、金迷纸醉、及时行乐、荒淫无度、荒淫无耻、朝歌暮宴、朝歌暮弦
反义词 生气勃勃、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兢兢业业、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成语接龙 1、醉生梦死→死标白缠→缠夹不清→清风劲节→节外生枝→枝词蔓语→语笑喧哗 →哗世动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疎食→食言而肥→肥头大耳→耳食之谈→谈空说有→有口难分 →分宵达曙→曙后星孤→孤身只影→影影绰绰 →绰然有余→余音缭绕→绕梁之音→音容宛在 →在天之灵
2、醉生梦死→死里逃生→生吞活夺→夺眶而出→出死断亡→亡魂丧魄→魄荡魂摇→摇摇欲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 →臣心如水→水月镜花→花遮柳隐→隐天蔽日 →日月如流→流离颠顿→顿脚捶胸→胸怀磊落→落落难合→合胆同心→心如木石→石火电光→光车骏马→马空冀北→北鄙之音
3、醉生梦死→死声咷气→气愤填膺→膺箓受图 →图财害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乎意料→料峭春寒→寒蝉僵鸟→鸟道羊肠→肠肥脑满→满腹疑团→团头聚面→面缚衔璧→璧合珠联→联翩而至→至高无上 →上天入地→地狱变相→相煎何急→急不择言→言从计听 →听天委命→命中注定
4、醉生梦死→死有余辜→辜恩背义→义愤填胸 →胸无宿物→物极必返→返本朝元→元方季方 →方寸万重→重足屏息 →息怒停瞋→瞋目张胆→胆大心粗→粗心大意→意满志得 →得失成败→败不旋踵→踵武前贤 →贤身贵体→体国经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友→友风子雨 →雨散云收
5、醉生梦死→死有余罪→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成地平→平白无故→故甚其词→词穷理絶→絶后光前→前合后仰→仰屋着书→书缺有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情脉脉→脉脉相通→通天达地→地丑德齐→齐量等观→观隅反三→三盈三虚→虚位以待
成语示例 (1)《孽海花·第六回》:『且说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後,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昇平起来。』
(2)《朱子语类·卷一一六·朱子·训门人四》:『「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谓发生,亦不知所谓收敛,醉生梦死而已。』
(3)宋·袁甫《蒙斋集·卷一六·励志铭赠朱冠之》:『维今之人,甘心委靡,顽痹不仁,偷安无耻,至其极也,醉生梦死。』
(4)《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崇拜黄金的、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
(5)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有人说道:「你这等醉生梦死的,那神仙大道,却怎生得来?」』
(6)宋·魏了翁〈水调歌头·檥櫂汉嘉口〉词:『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7)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虽高才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源)
(8)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
(9)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10)那些镇日在杯觥之间生活而醉生梦死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
(11)他如果老是不求上进,糊涂过日,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前途堪忧!
(12)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後方醉生梦死。
(13)年轻人要心怀理想,怎可终日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呢?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醉生梦死”几个大字。
(2)不要悲叹过去,也不要醉生梦死。
(3)凡俗男女的爱情是利益交换的妥协,或者就是醉生梦死的迷乱。
(4)虎仔写不出成语“醉生梦死”,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5)其韦叔叔给尊慧和歆雯讲了“醉生梦死”的历史故事。
(6)情人是红酒,让人酩酊大醉,醉生梦死;
(7)然而实际上,我们经历了1929年的醉生梦死——现在是1930年。
(8)让人馋涎欲滴,让舌头醉生梦死,让身体为之颤抖的食物啊!
(9)如果一个人缺少一颗指路明灯---理想,就会醉生梦死。
(10)身体的波动困扰着许多正在为财富醉生梦死的人们。
(11)他独立生活,而别人是繁文缛节的奴隶,在醉生梦死之中听从生命悄然流逝。
(12)他们的基本需求列表中还包括一个自助假期,一部移动电话,以及足够让你一月醉生梦死两回的酒精。
(13)外交官与企业家在他们的醉生梦死之中,永远都不可能明白这个历史的悖论:随着侵略者的胜利,他们的失败将会被尘封;
(14)我很自责在成长 的过程中缺乏那股阳刚之气,以至于勉强自己在这最为古老的行业里醉生梦死。
(15)我就这么看着它,醉生梦死中,任由它的香气弥散四周。
(16)小艾不会写成语“醉生梦死”的最后一个字。
(17)羊场中学校的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醉生梦死”。
(18)一个人等天黑、目送破天而来的日落,紧抱着醉生梦死的枕头。
(19)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20)又喜欢酗酒,天天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成为部落里的头痛人物。
(21)这里灯红酒绿,到处是妓院和赌场,人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22)这里灯红酒绿间洋溢着醉生梦死的空气,而无法在呼吸到新鲜的野外那淡淡含香的空气。
(23)这位年轻人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整天醉生梦死。
(24)醉生梦死的一段日子,向往着,一场永远不要醒来的沉醉。
成语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成语典源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据《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於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异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於污浊;虽高才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後可以入道。[注](1)邪诞:荒诞不经。(2)溺:使陷溺。(3)胶:拘泥。
成语典故 『醉生梦死』是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够明确,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梦中。宋代大儒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一文中,谴责当今学者说:『虽才高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而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无法彰明,则『邪诞妖异之说』横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聪明之士,亦因受异端邪说 的蒙蔽,以致於心智无法清明。『醉生梦死』就用来比喻人糊里糊涂地活着。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谓发生,亦不知所谓收敛,醉生梦死而已。』(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六·朱子·训门人四》)朱子认为一般人这样一日过一日,懵懵懂懂,对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谓『醉生梦死』。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语时,则不仅止於指生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有时会扩大到用於指称生活颓废消沉,如清末小说《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崇拜黄金的、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此处所说的便是程度更为严重,沉湎於声色场所中的人。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醉 醉:zuì 1、<形>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陶侃》:『岂可但逸游荒醉?』2、<动>喝醉酒。《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始得西山宴游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形>湖涂;昏愦。《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动>极端喜爱;沉迷。《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醉侯] 好酒而量大者。[醉酒饱德] 语出《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成年,介尔景福』。后指酬谢主人款待之辞。[醉乡] 醉中的境界。[醉眼] 酒后含有醉意。
生 生:shēng 1、<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动>出生;诞生。《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4、<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5、<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生还。』[又] 〈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又] 〈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7、<名>生命。《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8、<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9、<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生彘户。』10、<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11、〈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2、〈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梦 梦:mèng 1、<名>睡眠中的幻象。李后主《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2、<名>湖名,即云梦泽的江南部分。《梦溪笔谈·辩证二》:『亦以谓江南为梦,江北为云。』3、<名>泛指云梦泽或湖沼。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4、<动>做梦;梦见。《后汉书·灵帝宋皇后纪》:『昔晋侯失刑,亦梦大厉被发属地。』[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后因以『梦蝶』表示人生变幻莫测。
死 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 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醉 醉:《酉集下·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将遂切,音檇。《正韵》为酒所酣曰醉。《书·酒诰》德将无醉。《诗·大雅》既醉以酒。又心醉。《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经。又骨醉。《唐书·武后纪》高宗王后萧良姊为武昭仪所诬,囚之,武氏置二人酿瓮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览冥训》通于大和者,惛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汇补》醉李,地名。与檇李同。《公羊传·定十四年》於越败吴于醉李。又《字汇补》精崔切,音嶉。《李世泽·韵图》醉字有平去二音。《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乱也。一曰溃也。《正字通》醉必伐德丧仪,酒诰、宾筵言之甚详,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乱者。因卒立义,说文误。
生 生:《午集上·生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衆[音zhòng]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之心。又《诗·卫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青州作麽生。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户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诗·商颂》以保我后生。《朱注》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亲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衆[音zhòng]瑞。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即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
梦 梦:《丑集下·夕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莫凤切《正韵》蒙弄切,□蒙去声。觉之对,寐中所见事形也。《书·说命》梦帝赉子良弼。《诗·小雅》乃占我梦。《周礼·春官·占梦》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一正梦、二噩梦、三思梦、四寤梦、五喜梦、六惧梦。〈又〉大卜掌三梦之法,一致梦、二觭梦,〈注〉奇怪之梦、三咸陟。〈注〉升也,进也,无思虑而有其梦。一作咸梦。《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张子正蒙》梦形闭而气专于内,梦所以缘旧于习心,饥梦取,饱梦与。又泽名。《书·禹贡》云土梦作。又《司马相如·子虚赋》楚有七泽,一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按《左传》《汉书》云梦□平去二音。又水名。梦水,在袁州宜春县东。《寰宇记》昔钟仪欲相此立县,夜乞梦,果符所祝,因名县曰思县,水曰梦水。又姓。见《统谱》。又《广韵》《正韵》莫红切《集韵》《韵会》谟中切,□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又《集韵》弥登切。音萌。《诗·齐风》甘与子同梦。又叶诸良切,音章。《□琳·大荒赋》惧蓍兆之有惑兮,退齐思乎兰房。魂营营与神遇兮,又诊余以嘉梦。又叶暮傍切,茫去声。《道藏歌》绦衣表羣会,生始似久梦。德隐冲内迹,至寂不觉当。当去声。《说文》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考证:(《诗·小雅》乃占斯梦。)谨照原文斯梦改我梦。
死 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注 :本文资料中的部分内容由互联网资料提取而成,未与权威书籍校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