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醉生梦死

www.16system.cn 2023-09-01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shēng mèng sǐ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ㄕㄥ ㄇㄥˋ ㄙㄧˇ
成语简拼:ZSMS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醉生夢死
歇后语:坟地里睡个酒鬼;酒缸边搭床铺成语谜语坟地里睡个酒鬼
成语英文:the lotus-eaters成语日文酔生夢死(すいせいむし成语法文mener une vie sans but成语德文schwelgerisch in den Tag hinein leben

成语解释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成语释义

像在酒醉和睡梦中那样醉醺醺、昏沉沉地过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过得糊里糊涂。语出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花天酒地』

成语辨析

一、[同]『醉生梦死』及『花天酒地』都有生活颓废的意思。[异]『醉生梦死』侧重於表达迷糊、消沉的样子,除用来比喻生活状况,亦可用来比喻生活态度;『花天酒地』则侧重於表达荒淫、放荡、糜烂的生活实况,不可用来修饰生活态度。二、醉生梦死与『花天酒地』有别:醉生梦死侧重于形容昏沉颓废;多指人;『花天酒地』侧重于形容荒淫腐化;多指生活。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人糊里糊涂或颓废消沉地活着。贬义。[类]用在『消极放纵』的表述上。[例](1)年轻人要心怀理想,怎可终日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呢?(2)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後方醉生梦死。(3)那些镇日在杯觥之间生活而醉生梦死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4)他如果老是不求上进,糊涂过日,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前途堪忧!(5)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6)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二、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处世态度。

近义词

花天酒地、酒绿灯红、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浑浑噩噩、醉死梦生、穷奢极欲、睡生梦死、金迷纸醉、及时行乐、荒淫无度、荒淫无耻、朝歌暮宴、朝歌暮弦

反义词

生气勃勃、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兢兢业业、节衣缩食、粗茶淡饭

成语接龙

1、醉生梦死→死标白缠→缠夹不清→清风劲节→节外生枝→枝词蔓语→语笑喧哗→哗世动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疎食→食言而肥→肥头大耳→耳食之谈→谈空说有→有口难分→分宵达曙→曙后星孤→孤身只影→影影绰绰→绰然有余→余音缭绕→绕梁之音→音容宛在→在天之灵

2、醉生梦死→死里逃生→生吞活夺→夺眶而出→出死断亡→亡魂丧魄→魄荡魂摇→摇摇欲坠→坠溷飘茵→茵席之臣→臣心如水→水月镜花→花遮柳隐→隐天蔽日→日月如流→流离颠顿→顿脚捶胸→胸怀磊落→落落难合→合胆同心→心如木石→石火电光→光车骏马→马空冀北→北鄙之音

3、醉生梦死→死声咷气→气愤填膺→膺箓受图→图财害命→命途多舛→舛讹百出→出乎意料→料峭春寒→寒蝉僵鸟→鸟道羊肠→肠肥脑满→满腹疑团→团头聚面→面缚衔璧→璧合珠联→联翩而至→至高无上→上天入地→地狱变相→相煎何急→急不择言→言从计听→听天委命→命中注定

4、醉生梦死→死有余辜→辜恩背义→义愤填胸→胸无宿物→物极必返→返本朝元→元方季方→方寸万重→重足屏息→息怒停瞋→瞋目张胆→胆大心粗→粗心大意→意满志得→得失成败→败不旋踵→踵武前贤→贤身贵体→体国经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马之友→友风子雨→雨散云收

5、醉生梦死→死有余罪→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成地平→平白无故→故甚其词→词穷理絶→絶后光前→前合后仰→仰屋着书→书缺有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情脉脉→脉脉相通→通天达地→地丑德齐→齐量等观→观隅反三→三盈三虚→虚位以待

成语示例

(1)《孽海花·第六回》:『且说那年法越和约签定以後,国人中有些明白国势的,自然要咨嗟太息,愤恨外交的受愚,但一班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却又个个兴高采烈,歌舞昇平起来。』

(2)《朱子语类·卷一一六·朱子·训门人四》:『「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谓发生,亦不知所谓收敛,醉生梦死而已。』

(3)宋·袁甫《蒙斋集·卷一六·励志铭赠朱冠之》:『维今之人,甘心委靡,顽痹不仁,偷安无耻,至其极也,醉生梦死。』

(4)《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崇拜黄金的、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

(5)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有人说道:「你这等醉生梦死的,那神仙大道,却怎生得来?」』

(6)宋·魏了翁〈水调歌头·檥櫂汉嘉口〉词:『客亦莞然成笑,多少醉生梦死,转首总成埃。』

(7)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虽高才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源)

(8)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每每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绝不愿意一辈子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过去。

(9)国家面临国际情势严苛的挑战,年轻人岂可醉生梦死、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10)那些镇日在杯觥之间生活而醉生梦死的人,根本不知道今夕何夕!

(11)他如果老是不求上进,糊涂过日,一天到晚醉生梦死,前途堪忧!

(12)在战争中,有的人在前线冒死抗敌,也有的人在後方醉生梦死。

(13)年轻人要心怀理想,怎可终日过那种醉生梦死的生活呢?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醉生梦死”几个大字。

(2)不要悲叹过去,也不要醉生梦死。

(3)凡俗男女的爱情是利益交换的妥协,或者就是醉生梦死的迷乱。

(4)虎仔写不出成语“醉生梦死”,因此语文考试才考了98分。

(5)其韦叔叔给尊慧和歆雯讲了“醉生梦死”的历史故事。

(6)情人是红酒,让人酩酊大醉,醉生梦死;

(7)然而实际上,我们经历了1929年的醉生梦死——现在是1930年。

(8)让人馋涎欲滴,让舌头醉生梦死,让身体为之颤抖的食物啊!

(9)如果一个人缺少一颗指路明灯---理想,就会醉生梦死。

(10)身体的波动困扰着许多正在为财富醉生梦死的人们。

(11)他独立生活,而别人是繁文缛节的奴隶,在醉生梦死之中听从生命悄然流逝。

(12)他们的基本需求列表中还包括一个自助假期,一部移动电话,以及足够让你一月醉生梦死两回的酒精。

(13)外交官与企业家在他们的醉生梦死之中,永远都不可能明白这个历史的悖论:随着侵略者的胜利,他们的失败将会被尘封;

(14)我很自责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那股阳刚之气,以至于勉强自己在这最为古老的行业里醉生梦死。

(15)我就这么看着它,醉生梦死中,任由它的香气弥散四周。

(16)小艾不会写成语“醉生梦死”的最后一个字。

(17)羊场中学校的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醉生梦死”。

(18)一个人等天黑、目送破天而来的日落,紧抱着醉生梦死的枕头。

(19)一切有志者都不应该醉生梦死、浑浑噩噩地虚度年华。

(20)又喜欢酗酒,天天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成为部落里的头痛人物。

(21)这里灯红酒绿,到处是妓院和赌场,人们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22)这里灯红酒绿间洋溢着醉生梦死的空气,而无法在呼吸到新鲜的野外那淡淡含香的空气。

(23)这位年轻人过着没有目标的生活,整天醉生梦死。

(24)醉生梦死的一段日子,向往着,一场永远不要醒来的沉醉。

成语出处

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成语典源

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据《河南程氏文集·卷一一》引)道之不明,异端害之也。昔之害近而易知,今之害深而难辨。昔之惑人也,乘其迷暗;今之入人也,因其高明。自谓之穷神知化,而不足以开物成务。言为无不周遍,实则外於伦理;穷深极微,而不可以入尧、舜之道。天下之学,非浅陋固滞,则必入於此。自道之不明也,邪诞妖异之说竞起,涂生民之耳目,溺天下於污浊;虽高才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是皆正路之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後可以入道。[注](1)邪诞:荒诞不经。(2)溺:使陷溺。(3)胶:拘泥。

成语典故

『醉生梦死』是用来形容人的生活目的不够明确,恍恍惚惚,好像是喝醉或在睡梦中。宋代大儒程颐在〈明道先生行状〉一文中,谴责当今学者说:『虽才高明智,胶於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而这一切,乃源自於『道之不明』。正道无法彰明,则『邪诞妖异之说』横行,迷惑人心,掩蔽良能,即使是聪明之士,亦因受异端邪说的蒙蔽,以致於心智无法清明。『醉生梦死』就用来比喻人糊里糊涂地活着。另一位宋代大儒朱熹亦曾说过:『「百姓日用而不知」,便是不知所谓发生,亦不知所谓收敛,醉生梦死而已。』(见《朱子语类·卷一一六·朱子·训门人四》)朱子认为一般人这样一日过一日,懵懵懂懂,对一切事物的发生都不知其所以然,此即所谓『醉生梦死』。後人在使用此一成语时,则不仅止於指生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有时会扩大到用於指称生活颓废消沉,如清末小说《东欧女豪杰·第三回》:『你不见现在那些巴结官场的、崇拜黄金的、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的人吗?』此处所说的便是程度更为严重,沉湎於声色场所中的人。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