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shān tuí dǎo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ㄕㄢ ㄊㄨㄟˊ ㄉㄠˇ
成语简拼:ZSTD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醉山頹倒
成语解释
形容醉态。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醉玉颓山
成语接龙
1、醉山颓倒→倒持太阿→阿毗地狱→狱货非宝→宝刀未老→老马嘶风→风尘仆仆→仆仆风尘→尘羹涂饭→饭牛屠狗→狗傍人势→势合形离→离经辨志→志得意满→满袖春风→风靡一时→时和岁稔→稔恶藏奸→奸掳烧杀→杀彘教子→子为父隐→隐鳞藏彩→彩凤随鸦→鸦默雀静→静观默察
2、醉山颓倒→倒持泰阿→阿意取容→容膝之地→地利人和→和蔼近人→人欢马叫→叫苦连天→天工人代→代人说项→项庄舞剑→剑及履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害得失→失魂落魄→魄散魂消→消愁解闷→闷闷不乐→乐天任命→命辞遣意→意望已过→过门不入→入乡随俗→俗不可耐
3、醉山颓倒→倒裳索领→领异标新→新婚燕尔→尔雅温文→文武差事→事无大小→小姑独处→处之绰然→然糠照薪→薪桂米珠→珠璧交辉→辉光日新→新故代谢→谢天谢地→地北天南→南舣北驾→驾轻就熟→熟门熟路→路絶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满志得→得寸进尺→尺幅千里
4、醉山颓倒→倒悬之危→危迫利诱→诱掖奬[音jiǎng]劝→劝百讽一→一廉如水→水浄鹅飞→飞黄腾达→达官显宦→宦海浮沉→沉密寡言→言听计用→用心竭力→力不能支→支分节解→解疑释惑→惑世诬民→民不畏死→死有余责→责实循名→名公钜人→人怨神怒→怒火冲天→天下莫敌→敌惠敌怨
5、醉山颓倒→倒执手版→版筑饭牛→牛头马面→面面相睹→睹物思人→人头畜鸣→鸣鼓而攻→攻无不克→克爱克威→威望素著→著述等身→身非木石→石沈大海→海天云蒸→蒸沙为饭→饭糗茹草→草间求活→活眼现报→报雠雪恨→恨之入骨→骨肉未寒→寒气袭人→人稠物穰→穰穰满家
成语示例
(1)当年,吟赏处,醉山颓倒,飞屑成堆。▲宋·石孝友《满庭芳·次范倅忆洛阳梅》词
成语造句
(1)保宁中学校的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醉山颓倒”。
(2)冰冰写不出成语“醉山颓倒”,因此语文考试只考了98分。
(3)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醉山颓倒”几个大字。
(4)凡凡不会写成语“醉山颓倒”的最后一个字。
(5)赫舍里爷爷给外甥和孙女讲述了“醉山颓倒”的故事。
(6)去往东莞中心初级中学的面包车上,冰韬大哥哥给禳厅和宋湃讲了『醉山颓倒』的典故。
(7)当年,吟赏处,醉山颓倒,飞屑成堆。见宋·石孝友《满庭芳·次范今为保住皇粮,非比平常剿寇,别弄得顾了打仗,顾不得皇粮。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醉醉:zuì 1、<形>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陶侃》:『岂可但逸游荒醉?』2、<动>喝醉酒。《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始得西山宴游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形>湖涂;昏愦。《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动>极端喜爱;沉迷。《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醉侯] 好酒而量大者。[醉酒饱德] 语出《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成年,介尔景福』。后指酬谢主人款待之辞。[醉乡] 醉中的境界。[醉眼] 酒后含有醉意。
山山:shān(1)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一座山;高山。(2)形状象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指山墙:房山。(5)姓。
颓颓:tuí 1、<动>倒塌。《礼记·檀弓》:『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2、<动>下坠。潘岳《寡妇赋》:『岁云暮兮日西颓。』3、<形>衰败;败坏。《训俭示康》:『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4、<形>恭顺;安详。《北史·庾信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颓放] 散慢而不拘礼法。
倒倒:dǎo 1、<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3、<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dào 1、<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2、<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3、<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4、<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 指去官归隐。[倒灶] 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 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醉醉:《酉集下·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将遂切,音檇。《正韵》为酒所酣曰醉。《书·酒诰》德将无醉。《诗·大雅》既醉以酒。又心醉。《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经。又骨醉。《唐书·武后纪》高宗王后萧良姊为武昭仪所诬,囚之,武氏置二人酿瓮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览冥训》通于大和者,惛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汇补》醉李,地名。与檇李同。《公羊传·定十四年》於越败吴于醉李。又《字汇补》精崔切,音嶉。《李世泽·韵图》醉字有平去二音。《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乱也。一曰溃也。《正字通》醉必伐德丧仪,酒诰、宾筵言之甚详,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乱者。因卒立义,说文误。
山山:《寅集中·山字部》《广韵》所间切《集韵》《韵会》师间切《正韵》师奸切,□与删音同。《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也。《徐曰》象山峰□起之形。《释名》山,产也。产万物者也。《易·说卦》天地定位,山泽通气。《书·禹贡》奠高山大川。《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周礼》谓之镇。《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又《山海经》山分东西南北中五经。南则自蜀中西南至吴越诸山界。西则自华阴嶓冢以至崑仑积石诸山,今陇西甘肃玉门外,其地也。北则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门诸山,是禹贡冀雍两州之境也。东则自泰岱姑射沿海诸境,则禹贡青州齐鲁之地也。见《读山海经语》。又连山,古易名。《周礼·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注〉似山之出内气也。又姓。古烈山氏之后。又公山,复姓。又《集韵》《韵会》□所旃切,音仙《诗·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坚。又《孔子·丘陵歌》喟然回虑,题彼泰山。郁确其高,梁甫回连。○按山在删韵,古转声寒删先通,则非止叶音矣。又叶疏臻切,音甡。《班固·东都赋》吐焰生风,欱野歕[音pēn]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与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见。考证:(《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是为五岳。《郑注》镇名山安地德者也。)谨按是为五岳非尔雅原文。镇名山安地德者也是周礼注非尔雅注。谨将是为五岳改作周礼谓之镇,以起注文。
倒倒:《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覩老切,□刀上声。什也。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胷已倾倒。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着,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颠倒,为王来呼。呼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