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ūn wú èr shàng
成语注音:ㄗㄨㄣ ㄨˊ ㄦˋ ㄕㄤˋ
成语简拼:ZWE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尊無二上
成语解释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犹言国无二君。引申为至高无上。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尊无二上→上兵伐谋→谋听计行→行藏用舍→舍近即远→远交近攻→攻瑕指失→失魂落魄→魄散魂飞→飞鹰走马→马去马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城汤池→池鱼幕燕→燕额虎头→头昏目眩→眩视惑听→听而不闻→闻风远扬→扬清激浊→浊泾清渭→渭浊泾清→清都绛阙→阙一不可
2、尊无二上→上方宝剑→剑及履及→及笄年华→华星秋月→月下老儿→儿女心肠→肠肥脑满→满脸春色→色厉胆薄→薄命佳人→人事代谢→谢家宝树→树倒根摧→摧身碎首→首尾相应→应变无方→方寸万重→重床迭屋→屋乌之爱→爱势贪财→财大气粗→粗中有细→细枝末节→节用裕民
3、尊无二上→上好下甚→甚嚣尘上→上雨旁风→风举云摇→摇手触禁→禁攻寝兵→兵不逼好→好肉剜疮→疮好忘痛→痛定思痛→痛心绝气→气吞湖海→海沸山裂→裂眦嚼齿→齿牙春色→色厉胆薄→薄寒中人→人寿年丰→丰屋之过→过市招摇→摇头摆脑→脑满肠肥→肥头大耳→耳目众多
4、尊无二上→上陵下替→替天行道→道存目击→击钟陈鼎→鼎成龙去→去本趋末→末路穷途→途遥日暮→暮夜怀金→金石良言→言出祸从→从风而靡→靡所适从→从头至尾→尾大不掉→掉舌鼓唇→唇辅相连→连绵不断→断梗飘萍→萍水相逢→逢恶导非→非同寻常→常年累月→月下花前
5、尊无二上→上篇上论→论短道长→长亭短亭→亭亭玉立→立功赎罪→罪应万死→死声淘气→气贯长虹→虹销雨霁→霁月光风→风华绝代→代马依风→风卷残云→云行雨洽→洽博德闻→闻风远扬→扬威曜武→武断乡曲→曲意逢迎→迎神赛会→会家不忙→忙中有失→失时落势→势穷力屈
成语示例
(1)你莫非以为上帝是尊无二上之神圣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2)…默无一言。稍停,问子平道:『你莫非以为上帝是尊无二上之神圣吗?』子平答道:『自然是了。』黄龙摇头道:…——清·刘鹗《老残游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尊无二上”几个大字。
(2)格格写不出成语“尊无二上”,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
(3)小淙不会写成语“尊无二上”的最后一个字。
(4)筝妍大哥哥给湘燕和洪榆讲了“尊无二上”的典故。
(5)中山唐禄中学的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尊无二上”。
(6)你莫非以为上帝是尊无二上之神圣吗?见《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成语出处
《礼记·坊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尊尊:zūn 1、<名>酒器。《张衡传》:『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意义又写作『樽』、『罇』。2、<形>尊贵;高贵。《赵威后问齐使》:『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3、<动>遵奉;尊崇。《教战守策》:『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论语·尧》:『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4、<动>尊敬;敬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爱士。』5、<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尊驾] 大驾,对皇帝的尊称。
无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二二:èr(1)数目,一加一后所得。『二』和『两』用法上的分别,参看『两』。(2)两样:不二价。
上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尊尊:《寅集上·寸字部》《唐韵》《韵会》祖昆切《集韵》《正韵》租昆切,□音遵。《说文》高称也。《广韵》重也,贵也,君父之称也。《易·系辞》天尊地□,乾坤定矣。《孟子》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而后可以为民父母。又敬也。《礼·曲礼》礼者,自□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又《说文》注酒器。《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尊六彝之位。六尊,谓牺尊,象尊,着尊,壶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賔客。又姓。《风俗通》尊卢氏之后。与宗通。又叶将邻切,音津。《前汉·班固叙传》大祖元勳,启立辅臣。支庶藩屛,侯王□尊。又叶此缘切,音铨。《前汉·班固叙传》割制庐幷[同并],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说文》尊本酒器,字从酋,廾以奉之。或从寸。或从缶作罇。《集韵》亦作□墫。《正字通》今俗以尊作尊□之尊,酒器之尊别作樽,非。樽,林木茂盛也。□。考证:(《礼·表记》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亲,然后可以为民父母。)谨照原文然后改而后。(《周礼·春官》司尊彝,掌六彝六尊之位。)谨照原文改六尊六彝。
无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二二:《子集上·二字部》(古文)弍《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至切,音樲。地数之始,即偶之两画而变之也。《易·系辞》分而为二,以象两。《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注〉谓兼二职。《荀子·议兵篇》权出於一者强,权出於二者弱。《史记·韩信传》功无二於天下。《前汉·严助传》诏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又巽二,风神名。又古货布文帝字。见《六书略》。□字上下画均齐。上画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长作二字,非。贰。□□□二。考证:(《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谨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上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