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ǐ lù wéi mǎ
成语注音:ㄓㄧˇ ㄌㄨˋ ㄨㄟˊ ㄇㄚˇ成语正音指,不能读作『手指头』的『zhí』;为,不能读作『为了』的『wèi』。
成语简拼:ZLWM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指鹿為馬成语谜语点石成金
成语英文:call a stag a horse
成语解释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语释义
将鹿指称是马,藉以展现自己的威权。比喻人刻意颠倒是非。#典出汉·陆贾《新语·辨惑》。
[成语辨析]
见『混淆是非』(444页)。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人刻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类]用在『蛮横胡为』的表述上。[例](1)独裁者大权在握,往往指鹿为马,胡作非为。(2)只有玩弄权力的奸臣,才会指鹿为马,作威作福。(3)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4)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5)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6)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7)这件事情的真相,就在有心人指鹿为马地误导下混淆莫辨了。(8)政客们指鹿为马的言论,时有所闻,难怪社会人心惶惶不安。(9)凶手一直指鹿为马,企图推卸刑责,最後才在目击者指证历历下俯首认罪。二、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故意颠倒黑白。
近义词
呼鹿为马、妄指鹿马、凿空指鹿、指鹿道马、指鹿作马、马鹿易形、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权移马鹿、指皂为白、以白为黑、以黑为白、证龟成鳖
反义词
循名责实、是非分明
关联成语
指鹿作马、妄指鹿马、呼鹿为马、凿空指鹿、指鹿道马
成语接龙
1、指鹿为马→马角乌白→白色骏马→马首是瞻→瞻云就日→日朘月削→削草除根→根株牵连→连枝共冢→冢中枯骨→骨肉相连→连昏达曙→曙后星孤→孤立无助→助我张目→目不暇接→接踵而来→来处不易→易如翻掌→掌上观文→文过遂非→非分之想→想入非非→非亲非故→故甚其词
2、指鹿为马→马牛其风→风流倜傥→傥来之物→物极必反→反躬自责→责有攸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遂身退→退避三舍→舍实听声→声如洪钟→钟鼓之色→色若死灰→灰心短气→气吞牛斗→斗量筲计→计日指期→期颐之寿→寿山福海→海北天南→南鹞北鹰→鹰瞵虎攫→攫戾执猛
3、指鹿为马→马如游龙→龙伸蠖屈→屈指可数→数米量柴→柴天改物→物华天宝→宝刀不老→老大徒伤→伤风败化→化民成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铁咀金→金口玉音→音容如在→在色之戒→戒备森严→严于律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盗名→名山大川→川泽纳污
4、指鹿为马→马上房子→子曰诗云→云屯雨集→集萤映雪→雪窗萤火→火耕水种→种学绩文→文以载道→道傍苦李→李广难封→封官许原→原始反终→终始若一→一岁三迁→迁延稽留→留连不舍→舍生忘死→死不足惜→惜字如金→金貂贳酒→酒食地狱→狱货非宝→宝山空回→回肠九转
5、指鹿为马→马捉老鼠→鼠臂虮肝→肝髓流野→野鹤孤云→云朝雨暮→暮雨朝云→云鬟雾鬓→鬓乱钗横→横眉怒目→目濡耳染→染苍染黄→黄金时代→代人受过→过庭之训→训练有素→素餐尸位→位不期骄→骄阳似火→火烛银花→花样新翻→翻然改悔→悔之无及→及第成名→名贸实易
成语示例
(1)《周书·卷一·文帝纪上》:『而欢(指高欢)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是而可忍,孰不可容!』
(2)《後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帝大怒,召宪切责曰:「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久念使人惊怖。」』
(3)《醒世恒言·卷七·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4)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5)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三一出》:『哎!只要你引凤求凰,管甚麽指鹿为马。』
(6)凶手一直指鹿为马,企图推卸刑责,最後才在目击者指证历历下俯首认罪。
(7)这件事情的真相,就在有心人指鹿为马地误导下混淆莫辨了。
(8)社会上多的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人,媒体报导不可不慎。
(9)他竟然敢在大众面前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真是胆大妄为。
(10)今天经理说话真是蛮横无理,居然指鹿为马,是非不分。
(11)纵然是长官,也不可以要求部属指鹿为马,颠倒是非。
(12)只有玩弄权力的奸臣,才会指鹿为马,作威作福。
(13)独裁者大权在握,往往指鹿为马,胡作非为。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指鹿为马”几个大字。
(2)楚楚写不出成语“指鹿为马”,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3)但是为什么指鹿为马的时代仍然没有结束?
(4)而且,如此指鹿为马将会破坏公众对避孕套的信心,进而导致大家放弃使用避孕套,最终造成性病和艾滋病更加广泛的传播。
(5)丰都县星火学校的贸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指鹿为马”。
(6)沐然叔叔给校闻和柃瑜讲解了“指鹿为马”的历史故事。
(7)你可能曾经听说过委员会设计过一个指鹿为马的故事。
(8)锐锐不会写成语“指鹿为马”的最后一个字。
(9)小刘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在经理面前指鹿为马,引起了同事们的不满。
(10)在法庭上,为了帮自己丈夫脱罪,张小姐指鹿为马,把责任都推到受害者身上。
(11)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故事:指鹿为马!
(12)这足以证明,今次新疆当局已到达指鹿为马、刻意颠倒是非并藉以展现自己权威的地步。
(13)做事要实事求是,不好指鹿为马。
(14)有球印又怎样,指鹿为马的事情也不是第一次。
(15)他反驳我说的每一件事,甚至坚持指鹿为马。
(16)他对机械根本就不认识的,不是在指鹿为马吗?
(17)你们“斧头帮”使出的招式叫“指鹿为马”,自称京城水景住宅,“坐享清凉的河边生活”,其实但是是1条污水沟,像老舍笔下的龙须沟。
(18)从中国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到建国以来的历次户外无一不证明。
(19)岂不知奴才发烧了能够指鹿为马,杀了皇帝,夺了天下。
成语出处
《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成语典源
#汉·陆贾《新语·辨惑》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为不然,愿问群臣。』於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於闇昧之事乎?《易》曰:『二人同心,其义断金。』群党合意,以倾一君,孰不移哉秦二世:秦始皇的次子胡亥,生卒年不详。始皇帝崩,宦者赵高矫诏杀长子扶苏,立次子胡亥为帝,称为『二世』。在位三年,後为赵高所杀。(2)赵高:?~西元前207,秦时宦官。始皇崩於沙丘,赵高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杀李斯,自为丞相,专权用事。旋又弑二世,立子婴为帝,後为子婴所诛。(3)丞相:指赵高。(4)闇昧:不明白、不清楚。闇,音ㄢˋ。昧,音ㄇㄟˋ。[参]另可参考:《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成语故事
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成语典故
赵高是个生性奸诈、颇具野心的人,想要篡夺朝中大权。秦始皇帝病逝时,假传圣旨,赐死秦始皇长子扶苏,接着立次子胡亥为帝,即秦二世,自己则当了丞相。当时胡亥年纪甚轻,因此赵高便专权揽政,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进而想要谋夺帝位,却又怕朝中大臣们不服,於是就想出一个方法来试探。有一天,赵高就驾鹿跟随着秦二世外出,秦王看见了就问说:『你为何骑着鹿呢?』赵高回答:『这是一匹马。』秦王说:『你错把鹿当成马了。』赵高说:『皇上若不相信我所说的,可以问问其他人。』群臣中有人说是鹿,也有人说是马。这时候秦王竟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实,却相信了奸臣的说法。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指鹿为马』,用来比喻人刻意颠倒是非。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指指:zhǐ 1、<名>手指。《卖炭翁》:『两鬃苍苍十指黑。』《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动>用手指点。《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始得西山宴游记》:『望西山,指异之。』3、<动>指给……看。《史记·项羽本纪》:『指王翳曰:「此项王也。」』4、<动>指责。《汉书·王嘉传》:『千夫所指,无病而死。』5、<动>直立;竖起。《鸿门宴》:『头发上指,目眦尽裂。』6、<名>通『旨』。意图;意旨。《陈涉世家》:『卜者知其意。』《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7、<副>通『直』。直接。《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指点] (1)指出;指给人看。(2)指责。(3)评论;指导。[指意] 意旨;意向。
鹿鹿:lù(1)哺乳动物反刍类的一科,种类很多,四肢细长,尾巴短,一般雄兽头上有角,个别种类雌的也有角,毛多是褐色,有的有花斑或条纹,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2)姓。
为为:wéi 1、<动>做;干。《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2、<动>发明;制造;制作。《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3、<动>作为;当作。《公输》:『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4、<动>成为;变成。《察今》:『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5、<动>是。《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6、<动>治;治理。《论积贮疏》:『安天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7、<动>写;题。《伤仲永》:『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8、<动>以为;认为。《鸿门宴》:『窃为大王不取也。』9、<动>叫做;称做。《陈涉世家》:『号为张楚。』10、<动>对待。《鸿门宴》:『君王为人不忍。』11、<动>算作;算是。《殽之战》:『秦则无礼,何施之为?』12、<动>担任。《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13、<动>对付。《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4、<介>表示被动。《韩非子·五蠹》:『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5、<连>如果;假如。《战国策·秦策》:『秦为知之,必不救矣。』16、<助>用在句中,起提前宾语的用;用药尾,表示感叹或疑问。《苏武》:『何以汝为见?』《鸿门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wèi 1、<介>给;替。《庖丁解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2、<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3、<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4、<介>为了。《史记·货殖列传序》:『天下熙熙,皆为利来。』5、<介>被。《过秦论》:『身死人手,为天下,何也。』6、<介>在……的时候。《晏子使楚》:『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为寿] 席间敬酒祝寿。
马马:mǎ 1、<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2、<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
指指:《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雉切《集韵》《韵会》轸视切,□音旨。《说文》手指也。《易·说卦》艮为指。〈疏〉取其执止物也。《左传·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动。〈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将指,四无名指,五小指。又《定十四年》以戈击阖庐伤将指。〈注〉足,大指也。言其将领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为长。故足以大指为将,手以中指为将。又《广韵》斥也。《易·系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适也。又示也。《礼·玉藻》凡有指画於君前用笏。《前汉·萧何传》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注〉指示者,以手指示之。又《增韵》指麾也。《礼·曲礼》六十曰耆指使。〈注〉指事使人也。《前汉·贾谊传》颐指如意。〈注〉但动颐指麾,则所欲皆如意。又直指,官名。《前汉·武帝纪》遣直指使者暴胜之等,衣绣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盗。又与旨恉通。意向也。《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汉·孔光传》不希指苟合。〈注〉希望天子之旨意也。又归趣也。《孟子》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前汉·河间献王传》文约指明。〈注〉指,谓义之所趋,若人以手指物也。又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时宜,不敬交,不驩欣,虽指非礼也。《集韵》或从月作脂。考证:(《定十四年》阖庐伤将指。)谨照原文阖庐上增以戈击三字。
鹿鹿:《亥集下·鹿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卢谷切,音禄。《说文》兽也。《玉篇》麞属。《尔雅·释兽》鹿牡麚牧麀,其子麛,其迹速,绝有力□。《埤雅》仙兽也。牡者有角。《字统》鹿性惊防,羣居分背而食,环角向外以备人物之害。《易·屯卦》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疏〉即鹿若无虞官,虚入林木中,必不得鹿。《诗·小雅》呦呦鹿鸣。又鹿蜀,兽名。见《山海经》。又钜鹿,郡名。《前汉·地理志》钜鹿,即禹贡大陆。○按今属顺德府。又获鹿、束鹿,□县名。《唐书·地理志》隋鹿泉,唐攺获鹿。隋鹿城,唐攺束鹿。又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出于五鹿。〈注〉在今卫县西北。又山名。涿鹿在上谷。白鹿在荆州。鹿门旧名苏岭山,在襄阳。沙鹿在晋平阳元城县东。又鹿门,关名。《左传·襄二十四年》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注〉鲁南城东门。又台名。《书·武成》散鹿台之财。《薛瓒曰》在朝歌城。又衡鹿,官名。《左传·昭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又囷鹿。《吴语》大荒荐饥,市无赤米,而囷鹿空虚。〈注〉先儒以圆曰囷,方曰鹿。囷,聚也,亦散也。鹿善聚善散。故囷谓鹿。俗作簏。又鹿车小车也。《风俗通》鹿车小,裁容一鹿。又酒器。《鲁相韩敕修孔庙礼器□》有雷洗觞觚,爵鹿柤梪。又缕鹿,妇人冠名。见《蔡邕·独断》。又鹿豆。《尔雅·释草》蔨,鹿□,其实莥。〈注〉今鹿豆也。又活鹿,鹿蹄,鹿肠,鹿首,鹿麻,□草名。见《本草纲目》。又与麓通。《诗·大雅》瞻彼旱麓,棒楛济济。《周语》作旱鹿。又姓。《正字通》汉鹿旗,明鹿麟。又五鹿,复姓。汉有五鹿充宗。又鹿鹿,与录录通。《前汉·萧曹传赞》录录未有奇节。〈注〉录录,犹鹿鹿也。亦作碌碌。又作陆陆。又《荀子·成相篇》刭以独鹿,弃之江。〈注〉独鹿,与属镂同。
为为:《巳集中·爪字部》《唐韵》薳支切《集韵》于嬀切,□音潙。《说文》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又《尔雅·释言》作,造,为也。《书·益稷》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洪范》有猷有为有守。又治也。《晋语》疾不可为也。〈注〉为,治也。又使也。《鲁语》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注〉为,犹使也。又语词。《前汉·武帝纪》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为。又姓。《广韵》风俗通云:汉有南郡太守为昆。《韵会》鲁昭公子公为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于伪切,音□。《广韵》助也。《增韵》所以也,缘也,被也,护也,与也。《书·咸有一德》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释文》为上为下之为,于伪反。徐云:四为字皆于伪反。又《多士》惟我下民秉为。《诗·大雅》福禄来为。〈笺〉为,犹助也。《释文》于伪反,协句如字。又叶吾何切,音莪。《诗·王风》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尙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尙寐无吪。
马马:《亥集上·马字部》《唐韵》《正韵》莫下切《集韵》《韵会》母下切,□麻上声。《说文》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乗[音chéng]马。马,武兽也,怒也。《正韵》乗[音chéng]畜。生於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又司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马右騑。《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驷马驾车,一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马,驸以一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又田野浮气曰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游丝水气。又阳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接以圆方。〈注〉阳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又投壶胜算曰马。《礼·投壶》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立马者,取算以为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马者,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又《字汇补》打马,弹碁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马图。又地名。马陉,齐邑。马陵,郑地。□见《左传》。又天马,兽名。有翼能飞。又竈马,虫名。《酉阳亲俎》状似促织,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鸡。又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马疕。韩愈所云牛溲马勃,兼收□蓄是也。又海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又司马、巫马、乗[音chéng]马,皆复姓。《前汉·沟洫志》谏大夫乗[音chéng]马延年。《孟康曰》乗[音chéng]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马氏。又马流。《兪益期曰》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流。《方隅胜略》谓马人散处南海,谓之马流。《韩愈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即马流也。一作马留。又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以主事,故总称司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立於鲁般门外,更名金马门。又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亭。又《集韵》满补切,音姥。义同。《前汉·石庆传》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马字,下曲者尾,幷[同并]四点为足,凡五。考证:(《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凡太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谨照原文次序改为: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姓苑》本伯益之后,超奢封马服君,遂氏焉。)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原版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