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词典 >

子不语怪

www.16system.cn 2023-07-20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ǐ bù yǔ guài
成语简拼:ZBYG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子不語怪

成语解释

本指孔子不谈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一类事情。指用以指不谈怪异一类的事情。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子不语怪→怪诞不经→经纶济世→世代相传→传柄移藉→藉草枕块→块儿八毛→毛宝放龟→龟鹤遐寿→寿比南山

2、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魂摇荡→荡倚冲冒→冒功邀赏→赏信必罚→罚不责众→众望攸归→归忌往亡→亡人自存

3、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龙失势→势胁利诱→诱掖后进→进谗害贤→贤才济济→济济彬彬→彬彬文质→质疑问难

4、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没鬼出→出山泉水→水火无交→交臂历指→指手画脚→脚忙手乱→乱头粗服→服冕乘轩

5、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情自若→若即若离→离削自守→守残保缺→缺头少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慕手追

6、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摇魂荡→荡气回肠→肠回气荡→荡产倾家→家私万贯→贯通融会→会心一笑→笑逐颜开

7、子不语怪→怪力乱神→神怡心旷→旷大之度→度外置之→之死靡他→他山之石→石破天惊→惊鸿游龙→龙阳泣鱼

8、子不语怪→怪腔怪调→调兵遣将→将错就错→错上加错→错综变化→化为乌有→有加无替→替天行道→道德名望

9、子不语怪→怪声怪气→气数已尽→尽入彀中→中外驰名→名利薰心→心口如一→一草一木→木朽蛀生→生死关头

成语示例

(1)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阁过一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2)…此等事甚是平常,不足为异,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边。只那惜花致福,损花折寿,乃见在功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博白镇二中的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子不语怪”。

(2)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子不语怪”几个大字。

(3)可儿不会写成语“子不语怪”的最后一个字。

(4)伦奶奶给小外甥囡和外甥讲述了“子不语怪”的典故。

(5)小冰写不出成语“子不语怪”的拼音。

(6)“子不语怪、力、乱、神”反映了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

(7)也难怪夫子不语怪、力、乱、神;六合之内,存而不论。

(8)就连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子不语怪力乱神。

(9)孔子不语怪,亦并不语神,盖怪固不足语,神亦不必语。

(10)此等事甚是平常,不足为异,然虽如此,又道是子不语怪,且搁过一边。

(11)在去往甲子镇第三中学的公车上,茗泳哥哥给梦松和伟静讲解了『子不语怪』的故事。

(12)秋玲连忙把念头压下,不可能的,这世间绝不可能有这种东西,那都是杜撰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头狐狸而已。

(13)尤其是华夏历史记载,因为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儒生们记载历史总是可以淡化宗教及神棍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成语出处

《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