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zhū jiào liàng
成语注音:ㄗㄧ ㄓㄨ ㄐㄧㄠˋ ㄌㄧㄤˋ
成语简拼:ZZJL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錙銖較量
成语解释
指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气量小
近义词
[同]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一毛不拔、铢铢校量、铢铢较量
成语示例
(1)《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
(2)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3)《镜花缘·第一一回》:『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
(4)…请照例扣去。』农人道:『些须银色小事,何必锱铢较量。既有多余,容小弟他日奉买宝货,再来扣除,也是一…——清·李汝珍《镜花缘》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锱铢较量”几个大字。
(2)大毛写不出成语“锱铢较量”的拼音。
(3)横港中学的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锱铢较量”。
(4)蓝蓝不会写成语“锱铢较量”的最后一个字。
(5)俟姐姐给妃尥和姝美介绍了“锱铢较量”的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况你学业日进,发达有时,何苦锱铢较量,讨人便宜怎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锱铢锱铢:比喻极微小的数量。《庄子·达生》:『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
较量较量:[jiàoliàng] 通过比赛或打仗等方式分出双方高低上下。较量功夫。
锱锱:zī <名>古代的重量单位,一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锱铢]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铢铢:zhū 1、<量>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商君书·定分》:『虽有千金,不能以用一铢。』2、<形>钝。《淮南子·齐谷》:『其兵戈铢而无刃。』[铢两] 极轻的重量。比喻很少,一点儿。
较较:jiào 1、<动>比较。《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动>较量;比高下。《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3、<动>计算;统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4、<动>相差。皮日休《汴河怀古》:『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5、<形>明显;明白。《史记·刺客列传》:『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志。』6、<副>略微;稍稍。杜甫《人日》:『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量量:liàng 1、<名>升斗之类的量器。《汉书·律历志》:『斗者,聚升之量也。』2、<名>容量;限量。《论语·乡党》:『唯酒无量,不及乱。』3、<名>气量;度量。《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4、<动>估量;估计。《少年中国说》:『其进步未可量也。』liáng 1、<动>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长短。《高祖还乡》:『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2、<动>思量;考虑。《孔雀东南飞》:『作计何不量。』
锱锱:《戌集上·金字部》《唐韵》侧持切《集韵》《韵会》庄持切,□音菑。《说文》本作鍿。六铢也。《荀子·富国篇注》八两曰锱。《正字通》古人言较量锱铢,谓轻微也。荀子注误云八两曰锱。正韵锱引荀注。韵会铢字注,八铢为锱。□非。从说文为正。又《庄子·徐无鬼》无徒翼於锱坛之宫。〈注〉锱坛,坛名。
铢铢:《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市朱切《集韵》《韵会》慵朱切,□音殊。《说文》权十分黍之重也。一曰十黍为絫,十絫为铢。又八铢为鍿,二十四铢为两。又孟康曰:黄钟一龠容千二百黍,为十二铢。《礼·儒行》虽分国如鍿铢。又《博雅》钝也。《淮南子·本经训》其兵戈铢而无刃。〈注〉楚人谓刀顿为铢。又姓。《正字通》明弘治举人铢炫,德兴人。又人名。《前汉·宣帝纪》右贤王铢娄渠堂入侍。〈注〉铢音殊。
较较:《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车輢上曲铜也。《崔豹·古今注》车较,重耳也。在车辇上重起,如两角然。《诗·卫风》猗重较兮。〈注〉较,高于轼。輢是两旁植木,较横輢上。盖古者车皆立乗[音chéng],平常立则凭较,若应为敬,乃俯凭轼。较在轼上,若两较然,故云重较。又《广韵》车箱也。《后汉·舆服志》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注〉车箱为较。又与角通,相竞也。《孟子》鲁人猎较。又《广韵》古孝切,音敎。与校通。比较也。又《广韵》略也。《孝经》盖天子之孝也。〈疏〉盖者,辜较之辞。辜较,犹梗槪也。言举其大略也。又《正韵》着明貌。《前汉·孔光传》较然甚明。《集韵》或作□。今通用较。考证:(《后汉·舆服志》金簿缪龙,为舆倚较。)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
量量:《酉集下·里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集韵》斗斛曰量。《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释文》量,力尚切,斗斛也。《左传·昭三年》齐旧四量,豆区釜钟。《礼·明堂位》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注〉量,谓豆、区、斗、斛、筐、筥所容受。《前汉·律正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又《正韵》度量,能容之谓量。《蜀志·黄权传》魏文帝察其有局量。《程子遗书》或问:量可学乎。曰:可。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人量随识长,亦有识高而量不长者,识未至也。又限也。《礼·礼运》月以为量。〈疏〉量,犹分限也。又《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释文》量,音亮。又音良。又审也。《礼·少仪》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释文》量,音亮。又酒量。《论语》惟酒无量不及乱。《东都事略》太祖谓王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又《唐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良。《说文》称轻重也。《冯衍·遂志赋》弃衡石而意量兮。又《广韵》度多少也。《增韵》槪量多寡也。《唐书·武后纪》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又度长短也。《周礼·夏官》量人。〈注〉量,犹度也。谓以丈尺度地。《前汉·枚乗[音chéng]传》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又《韵会》商量。又《博雅》量,度也。《左传·隐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释文》量,音良。《韩愈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读度量,器量为亮,读丈量,商量为良,二音遂分。又《山海经》犬封国有文马,缟身朱□,目若黄金,名曰吉量。〈注〉郭璞曰:一作良。又《字汇补》与緉同。双履也。《世说》阮孚曰:未知能着几量屐。考证:(《礼·檀弓》凡祭宗庙之礼币曰量币。)谨照原书檀弓改曲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