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zhū bì jiào
成语简拼:ZZBJ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錙珠必較
成语解释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成语造句
(1)滨滨写不出成语“锱珠必较”的拼音。
(2)加加不会写成语“锱珠必较”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锱珠必较”几个大字。
(4)隆姐姐给雨芯和滨琪讲解了“锱珠必较”的故事。
(5)旭光中学的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锱珠必较”。
成语出处
王朔《浮出海面》九:『虽然他们互相请客时出手大方,喝了酒也会亲热得推心置腹,眼泪汪汪。但一谈到生意钱财就会立刻变得冷若冰霜、锱珠必较,有时还会吵得面红耳赤、破口大骂。』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锱珠锱珠:(zīzhū)指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锱珠必较。
锱锱:zī <名>古代的重量单位,一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锱铢] 比喻极微小的数量。
珠珠:zhū 1、<名>珍珠。《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2、<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4、<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5、<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珠斗] 北斗星。[珠晖] 月光。[珠玉] (1)珠宝玉石。(2)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3)容貌姣美。
必必:bì 1、<形>一定;必然。《论语十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副>一定会。《廉颇蔺相如列传》:『我见相如,必辱之。』3、<副>果真,如果。《廉颇蔺相如列传》:『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4、<动>一完定执行或实行。《韩非子·五蠹》:『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5、<动>坚决做到。《韩非子·显学》:『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较较:jiào 1、<动>比较。《六国论》:『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动>较量;比高下。《促织》:『自增惭怍,不敢与较。』3、<动>计算;统计。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4、<动>相差。皮日休《汴河怀古》:『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5、<形>明显;明白。《史记·刺客列传》:『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志。』6、<副>略微;稍稍。杜甫《人日》:『冰雪莺难至,春寒花较迟。』
锱锱:《戌集上·金字部》《唐韵》侧持切《集韵》《韵会》庄持切,□音菑。《说文》本作鍿。六铢也。《荀子·富国篇注》八两曰锱。《正字通》古人言较量锱铢,谓轻微也。荀子注误云八两曰锱。正韵锱引荀注。韵会铢字注,八铢为锱。□非。从说文为正。又《庄子·徐无鬼》无徒翼於锱坛之宫。〈注〉锱坛,坛名。
珠珠:《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钟输切《正韵》专于切,□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音chéng],大者径寸,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於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正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玕[音gān]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序》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正正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於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
必必:《卯集上·心字部》《唐韵》□吉切《集韵》《韵会》《正韵》璧吉切,□音毕。《说文》分极也。从八戈。戈亦声。《赵宧光笺》弋犹表识也,分极犹畺界也,故从八弋。又定辞也。《诗·齐风》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又专也。《扬子·太□经》赤石不夺,节士之必。〈注〉石不可夺坚,丹不可夺赤,犹节士之必专也。又期必也。《论语》子绝四,毋意,毋必。又审也。《后汉·刘陶传》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又果也。《后汉·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羣辅录》必育受税俗。〈注〉受赋税及徭役,所宜施为也。又《字汇补》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见僧宗泐记。又《古今字考》幷[同并]列切,音縪。组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注〉谓以组约其中央,以备失坠。◎按周礼考工释文,必即组也,读如縪者,俗读之也。弓檠之□从韦,正伪欲举以驳《说文》,迂矣,当以《说文》为正。又按必字不从心,《字汇》幷[同并]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检阅尔。
较较:《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古岳切《集韵》《韵会》《正韵》讫岳切,□音觉。《说文》车輢上曲铜也。《崔豹·古今注》车较,重耳也。在车辇上重起,如两角然。《诗·卫风》猗重较兮。〈注〉较,高于轼。輢是两旁植木,较横輢上。盖古者车皆立乗[音chéng],平常立则凭较,若应为敬,乃俯凭轼。较在轼上,若两较然,故云重较。又《广韵》车箱也。《后汉·舆服志》金薄缪龙,为舆倚较。〈注〉车箱为较。又与角通,相竞也。《孟子》鲁人猎较。又《广韵》古孝切,音敎。与校通。比较也。又《广韵》略也。《孝经》盖天子之孝也。〈疏〉盖者,辜较之辞。辜较,犹梗槪也。言举其大略也。又《正韵》着明貌。《前汉·孔光传》较然甚明。《集韵》或作□。今通用较。考证:(《后汉·舆服志》金簿缪龙,为舆倚较。)谨照原文金簿改金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