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ǐ nǚ yù bó
成语简拼:ZNYB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子女玉帛
成语解释
原指人民与财产。后用以泛指财物、美女。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子女金帛
成语示例
(1)于时北海完富,兰利其子女玉帛,与群盗相应,破其本乡城邑。▼《旧唐书·薛万彻传》
成语造句
(1)艾艾写不出成语“子女玉帛”的拼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子女玉帛”几个大字。
(3)大毛不会写成语“子女玉帛”的最后一个字。
(4)立潭秀国中的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子女玉帛”。
(5)折奶奶给她的外甥囡和小外甥讲述了“子女玉帛”的故事。
(6)于时北海完富,兰利其子女玉帛,与群盗相应,破其本乡城邑。见《旧唐书·薛万彻传》。
(7)待坐稳宰相之位后便开始利用权势广求子女玉帛水陆珍异之物,生活大肆铺张、靡烂奢华。
(8)在前往枞阳县横山初级中学的巴士上,以鹏大哥哥给子瑶和锖妍介绍了『子女玉帛』的历史典故
(9)原来翟让同李密攻下汜水、中牟各县,得了无限子女玉帛,要回瓦岗快活,故与李密分兵先回。
(10)古圣人所教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就是说子女玉帛的处理方法,是应该坚壁清野的。见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
(11)曷娑那可汗大喜道:我正在这里恼恨刘武周,他要求我们来杀你家唐朝,不想他自先行,所破郡县,子女玉帛,尽被他取去,使我们殿后以为救援。
成语出处
《左传·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他生焉。』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玉帛玉帛:<书>古时国与国间交际时用做礼物的玉器和丝织品。
子女子女:[zǐnǚ] (1)儿子和女儿;儿女。亦无子女。――清·袁枚《祭妹文》;帮助丈夫,教养子女,支持门庭,料量薪水。――《儿女英雄传》。(2)少年男子和女子。掠夺金帛子女。(3)美女;年青女子。今若以华堂大厦,子女金帛,令彼享用,自然疏远孔明、关、张等。――《三国演义》。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女女:nǚ 1、<名>女子;妇女。《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又] 特指未婚女子。《西门豹治邺》:『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2、<名>女儿。《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rǔ<代>通『汝』,你。《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nǜ<动>嫁女。《后汉书·梁鸿传》:『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女工] (1)从事手工劳动的女子。(2)犹『女功』、『女红』,指妇女纺织、缝纫之事。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帛帛:bó 1、<名>丝织品的总称。《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名>泛指财物;礼品。《孔雀东南飞》:『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帛缕] 丝缕。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女女:《丑集下·女字部》《唐韵》《正韵》尼吕切《集韵》《韵会》碾与切,□茹上声。《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阳曰男,阴曰女。《易·系辞》坤道成女。《诗·小雅》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礼·内则》女子生,设帨於门右。《淮南子·地形训》土地各以类生,泽气生女。又已嫁曰妇,未字曰女。《礼·曾子问》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又星名。须女四星,主布帛,为珍宝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又织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丝帛,□见《星经》。又水名。《山海经》峄臯之山,其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又□女,九天妃也。黄帝与蚩尤战,不胜,归太山,遇一妇人,曰:吾所谓□女者。见《□女战法》。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缑氏,见《集仙录》。又青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气下藏,青女乃出,以降霜雪,见《淮南子·天文训》。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则飞,见《参同契》。又国名。女子国,在巫咸北。《郭璞·图赞》女子之国,浴于黄水。乃媷乃字,生男则死。又东女国,女主号賔就。见《唐书·西域传》。又扶桑东千里有女国,其人容貌端正,身体有毛,见《通考》。又姓。汤贤臣女鸠,女房,汉贤良女敦,晋大夫女叔宽。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苏弗室利,此言善女。又鹦□名雪衣女,见《汉武外传》。鹊名神女,见《古今注》。蚬名缢女,见《尔雅·释虫》。螟蛉名戎女,见《毛诗·注疏》。又《集韵》《韵会》□忍与切。同汝,对我之称。又《广韵》《集韵》《韵会》□尼据切,茹去声。以女妻人曰女。《书·尧典》女于时。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帛帛:《寅集中·巾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薄陌切,□音白。《说文》缯也。《广韵》币帛。《易·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书·尧典》五玉三帛。〈传〉三帛,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元,附庸之君执黄。《周礼·春官·典命注》帛,如今璧色缯也。《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帛之冠。〈注〉大帛,厚缯。《后汉·邓后纪》必书功於竹帛。〈注〉帛谓缣素。又执帛,官名《前汉·曹参传》乃封参为执帛。〈注〉张晏曰:执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又草名。《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以名云。又姓。《神仙传》吴有帛和。《水经注》瀍水西有帛仲理墓。又叶仆各切,音薄。《礼·礼运》以烹以炙,以为醴酪。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又〉疏布以羃,衣其澣帛。醴醆[音zhǎn]以献,荐其燔[音fán]炙。考证:(《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名帛草。)谨照原文因名帛草改因以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