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yá liě zuǐ
成语注音:ㄗㄧ ㄧㄚˊ ㄌㄧㄝ ˇ ㄗㄨㄟˇ成语正音龇,不能读作『cǐ』;咧,不能读作『lié』或『liè』。
成语简拼:ZYLZ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齜牙咧嘴成语辨形龇,不能写作『滋』。
歇后语:烤熟的羊头;庙前的石狮子成语谜语城隍庙里的判官
成语英文:grimace in pain
成语解释
龇:露齿。张着嘴巴,露出牙齿。形容凶狠或疼痛难忍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外貌
近义词
挤眉弄眼、咨牙俫嘴、龇牙裂嘴
成语示例
(1)濰河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龇牙咧嘴。▲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龇牙咧嘴”几个大字。
(2)臭臭不会写成语“龇牙咧嘴”的最后一个字。
(3)浩浩写不出成语“龇牙咧嘴”,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4)金玲哥哥给殿典和毓珍讲解了“龇牙咧嘴”的故事。
(5)枳木山中学的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龇牙咧嘴”。
(6)猴精龇牙咧嘴,样子狰狞而又可笑。
(7)狗毛倒竖,龇牙咧嘴,眼睛里露出凶光。
(8)老狼说完,狐狸和豺狗龇牙咧嘴,就要动手。
(9)一双手长满了丑陋的冻疮,让她难受得龇牙咧嘴。
(10)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
(11)我们曾经看到过太多球员在击球一瞬间因为发力而龇牙咧嘴的图片。
(12)在前往冠山的时候,翟哥哥给菊婉和晨双讲解了『龇牙咧嘴』的典故。
(13)感觉到田灵儿惊讶的目光,小灰抬头,忽然间龇牙咧嘴向田灵儿做凶恶状。
(14)鬼厉的衣角猎猎飘动,小灰正尖声高叫,对着白狐龇牙咧嘴,做出凶恶形状。
(15)锄头口呷进了老五的头颅骨,他龇牙咧嘴地用力一撬,血和脑浆、一并进了出来。
(16)那只饥饿的公狼勃然大怒,龇牙咧嘴地撕咬着面前的牲畜,并竭力置它们于死地。
(17)大伙儿闹哄哄的,都在喊腰酸,喊腿疼,一个个龇牙咧嘴,于是开始扯咸淡,说说笑笑。
(18)你妩媚地向我龇牙咧嘴,露出白色的小牙齿,你的凶狠的眼光从卷曲的鬣毛中间向我射来!
(19)潍河两岸上的狗,吃死尸都吃红了眼,见了生人就龇牙咧嘴。见峻青《秋色赋·故乡杂忆》。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牙牙:yá 1、<名>槽牙,泛指牙齿。《劝学》:『蚓无爪牙之利。』2、<动>咬。《战国策·秦策三》:『王见大王之狗……投之一骨,轻起相牙者,何则?有争意也。』3、<名>形状似牙齿的东西。《张衡传》:『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牙门] (1)军营门,因树在将帅的牙旗得名。(2)同『衙门』。[牙旗] 将帅的大旗。[牙牙] 婴儿学语声。
咧咧:一、lie<方>助词,用法跟『了』、『啦』、『哩』相同;好咧;来咧;他愿意咧!三、liě嘴角向两边伸展:咧着嘴笑;辣得龇牙咧嘴。
嘴嘴:zuǐ(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象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话:别多嘴。
龇龇:《亥集下·齿字部》《唐韵》仕皆切《集韵》锄佳切,□音柴。《说文》齿相齘也。一曰开口见齿貌。又《玉篇》□龇。《广韵》齿不正也。又《广韵》侧宜切《集韵》阻宜切,□音葘。义同。又《集韵》庄宜切,音近欺。龋病。又《集韵》《类篇》□庄皆切,音斋。齿不齐。又《集韵》锄加切,音查。义同。又仕懈切,音□。或书作□。
牙牙:《巳集中·牙字部》《唐韵》五加切《集韵》《类篇》《韵会》《正韵》牛加切,□音芽。齿也。《说文》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易·大畜》豶豕之牙。又《战国策》投之一骨。轻起相牙。〈注〉以牙相噬。又《诗·周颂》设业设虡,崇牙树羽。〈疏〉栒之上刻为崇牙。以锯齿捷业然,故谓之业牙,即业之上齿也。《礼·明堂位》殷之崇牙。又《礼·玉藻》佩玉有冲牙。〈疏〉其形似牙也。又《周礼·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注〉牙璋,瑑以为牙,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又《集韵》旗名。《张衡·东京赋》牙旗□纷。〈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又《韵会》立于帐前,谓之牙门。《后汉·公孙瓒传》拔其牙门。又《史记·东方朔传》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又姓。《风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后。又与芽通。《前汉·金日磾传》霍氏有事萌牙。〈注〉师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绪,若草之始生。又《集韵》语下切,音雅。车罔。又《集韵》鱼驾切《韵会》五驾切,□音讶。《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牙也者,以为固抱也。〈注〉牙读如讶。谓轮輮也。〈疏〉讶,迎也。此车牙亦輮之,使两头相迎,故读从之。又《唐韵正》古音吾。《诗·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又《唐韵正》与虞吾□通。《诗·召南》吁嗟乎驺虞。《山海经》《墨子》□作驺吾。《前汉·东方朔传》作驺牙。又叶五红切。《诗·小雅》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又叶音峨。《晋京洛童谣》遥望晋国何嵯峨,千岁髑髅生齿牙。
咧咧:《丑集上·口字部》《集韵》力蘖切,音列。咧咧,鸟声。
嘴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祖委切,音□。本作觜。与□□同。详□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