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ǐ chéng fù yè成语简拼:ZCF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子承父業
成语解释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父子之间
近义词
父析子荷、袭冶承弓、干父之蛊、子继父业
成语接龙
子承父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饱马腾→腾达飞黄→黄道吉日→日薄西山→山奔海立→立吃地陷→陷坚挫锐
成语示例
(1)…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张孝基道:『亲翁,子承父业,乃是正理,有甚不安!若各分其半,即如不还一般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成语「子承父业」是一个主谓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子承父业”几个大字。
(3)峨港学校的酒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子承父业”。
(4)淼淼写不出成语“子承父业”的拼音。
(5)锐锐不会写成语“子承父业”的最后一个字。
(6)现代社会子承父业的现象并不普遍。
(7)宣毅叔叔给璎紫和伟丽讲了“子承父业”的历史故事。
(8)李肇星夫妇一度希望禾禾子承父业。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利山和尚》:『僧问:不历僧只获法身,请师直指。师云:子承父业。』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承承:chéng 1、<动>捧着;托着。《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2、<动>承受;承接。《滕王阁序》:『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谏太宗十思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动>承担。《狱中杂记》:『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4、<动>继承;继续。《孔雀东南飞》:『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5、<动>连接。《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菲菲而承宇。』6、<名>接连的次第;位次。《左传·昭公十三年》:『及盟,子产争承。』7、<动>承认。《陈州粜米》:『拿到阶庭取下招承。』[承乏] 谦辞。表示所任职因没有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潘丘《秋兴赋》:『摄官承,猥厕朝列。』[承风] 接受教化。班固《汉书·王莽传》:『于是小大乡和,承从化。』[承欢] 1.迎合别人的意旨,博取欢心。白居易《长恨歌》:『承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2.指侍奉父母。骆宾王《上廉使启》:『承膝下,驭潘舆于家园。』[承教] 受教,接受教令。[承接] 应酬,交际。[承藉] 1.凭藉。《隋书·长孙晟传》:『今若得尚公主,承威灵。』2.继承先人的仕籍。藉,通『籍』。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有美誉。』[承平] 太平,治平相承。[承前] 1.继承前者,如前。2.以前。[承祀] 承奉祭祀,指继帝位。《汉书·韦贤传》:『世世承,传之无穷。』[承袭] 继承;沿袭。[承颜] 1.顺从他人的脸色。多指侍奉尊长。2.言幸得见面。[承运] 秉承王命。古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因用为称颂帝王的套语。明清诏书前头均称『奉天承皇帝诏曰。』[承旨] 1.逢迎意旨。《后汉书·窦宪传》:『由是朝臣震慑,望风承。』2.接受圣旨。《新唐书·百官志二》:『命起居郎、舍人对仗承,仗下,与百官皆出。』3.官名。其一属翰林院,其位置高于翰林学士;其二属枢密院。[承制] 1.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晋书·宣帝纪》:『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承刻印,多所假授。』2.官名。苏舜钦《庆州败》:『国家防塞今有谁?官为承乳臭儿。』
父父:fù 1、<名>父亲。《庄暴见孟子》:『父子妻子不相见。』2、<名>对男性长辈的通称。《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项脊轩志》:『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fǔ 1、<名>从事某种职业或劳动的男子。多指老年的。《楚辞·渔父》:『渔父见而问之。』2、<名>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游褒禅山记》:『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安上纯父。』
业业:yè 1、<名>事业;功业。《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名>职业;职守。《桃花源记》:『武陵人捕鱼为业。』3、<名>学业。《送东阳马生序》:『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4、<名>产业。《原君》:『我固为子孙创业也。』5、<动>从事。《卖柑者言》:『吾业是有年矣。』6、<副>已经。《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7、<名>罪孽。《少年中国说》:『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业根] 祸种;惹祸的东西。[业已] 已经。[业障] 佛教语,罪恶的意思。3277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承承:《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署陵切《集韵》《韵会》辰陵切,□音丞。《说文》奉也。《书·说命》后克圣,臣不命其承。《诗·小雅》承筐是将。又受也。《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疏〉受天之福也。又《增韵》下载上也。《易·坤彖》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尚书·大传》庶人有石承。〈注〉屋柱下石也。又《广韵》次也。《左传·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产争承。〈注〉承贡赋之次也。又继也。《诗·小雅》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疏〉新故相承,无雕落也。又止也。《诗·鲁颂》则莫我敢承。〈疏〉无有於我敢御止之者。又通丞。《左传·哀十八年》楚右司马子国帅师而行,请承。〈注〉承,佐也。又州名。汉牂柯郡地,宋置承州。又姓。《后汉·承宫传注》承姓,卫大夫成叔承之后。又《正韵》时征切,音成。义同。又《集韵》诸仍切,音蒸。水名。《前汉·地理志》长沙国承阳县。〈注〉承水,出零陵永昌县界,东流注湘。又《集韵》《韵会》□持陵切,音惩。《左传·哀四年》蔡昭侯如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注〉承,盖楚言。又《集韵》《类篇》□蒸上声,与抍通。《列子·黄帝篇》孔子观於吕梁,见一丈夫游之,使弟子□流而承之。〈注〉出溺为承。直作拯。又《韵会》《正韵》□昨亘切,音赠。犹送也。《礼·文王世子》賵赙承含,皆有正焉。〈注〉承读为赠,声之误也。又《集韵》《韵会》□诸应切,音证。县名。《前汉·地理志》东海郡承县。〈注〉应劭读。又叶辰羊切,音常。《班固·高祖泗水亭□》休勳显祚,永永无疆。於皇旧亭,苗嗣是承。《集韵》或作□。又作氶。
父父:《巳集中·父字部》《唐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音辅。《说文》矩也。家长率敎者。从又,举杖。《释名》父,甫也。始生已者。《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尔雅·释亲》父为考。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后生为叔父。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晜弟为族父。又《诗·小雅》以速诸父。〈传〉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诸父。又老叟之称。《史记·冯唐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郞。又《广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音府。《集韵》同甫。《广韵》男子之美称。《诗·大雅》维师尚父。〈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按管仲称仲父。孔子称尼父。范增称亚父。皆仿此。又野老通称。《战国策》田父见之。又《诗·小雅》祈父。〈传〉司马也。又《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注〉武父,郑地。《释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又《广韵》汉复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汉主父偃,左传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汉初皇父鸾,改父为甫。又《正韵》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无去声。正韵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误。又叶扶缶切《苏辙·酿酒诗》谁来共佳节,但约乡人父,生理正艰难,一醉陶衰朽。考证:(《广韵》汉复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汉主父偃,左传,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汉初,王父鸾,改父为甫。)谨照广韵原文王父改皇父。
业业:《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鱼怯切《集韵》逆怯切,□音邺。《说文》业,大板也,所以饰悬钟鼓。《诗·大雅》虡业维枞。〈疏〉植钟磐之木,植者名为虡,横牵者为栒,栒上加大版为之饰为业。刻板捷业如锯齿,故曰业。又功业。《易·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事业。《易·坤卦》畅於四支,发於事业。又基业。《孟子》创业垂统。又学业。《礼·曲礼》所习必有业。又世业。《左传·昭元年》子产曰:台骀能业其官。又《尔雅·释训》业业,危也。《书·臯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又壮也。《诗·小雅》四牡业业,又凡所攻治者曰业,事物已为而未成亦曰业。《孟子》有业履於牖上。又已然曰业。《前汉·吴王濞传》高祖召濞相之,悔业已拜。又艺业。《史记·货殖传》田农,拙业也,卖浆,小业也。又建业,地名。《吴志》权改秣陵为建业。又姓。《姓苑》有业氏。又《集韵》逆及切,音岌。亦壮也。又《集韵》玉盍切。亦危也。又叶宜戟切,音逆。《鶡冠子·泰鸿篇》两治四致,间以止息。归时离气,以成万业。又叶逆约切,音虐。《前汉·艺文志述》伏羲画卦,书契后作。虞夏商周,孔纂其业。○按《说文》从莘从巾。巾象版,不从木,收莘部,今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