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ǐ xū wū yǒu成语注音:ㄗㄧˇ ㄒㄩ ㄨ ㄧㄡˇ
成语简拼:ZXWY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子虚烏有成语辨形乌;不能这与作『鸟』。成语谜语一点不在乎
成语解释
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成语释义
子虚和乌有都是汉代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典出《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後用『子虚乌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
[成语辨析]
子虚乌有与『荒诞不经』有别:子虚乌有侧重于形容不存在;『荒诞不经』侧重于形容不合理。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类]用在『虚假不实』的表述上。[例](1)他讲的那些故事只是子虚乌有,你居然会相信?(2)为了行骗,他子虚乌有地对外宣称自己是个富豪之子。(3)他的这些罪名都是子虚乌有,完全是背後有人恶意抹黑。(4)敌人为了除掉他,罗织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陷害他。(5)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6)这部小说描写的虽然是子虚乌有的幻想世界,所要表达的意念,却比现实世界还要真实深刻。二、作谓语、定语;指虚无。
近义词
乌有子虚、莫须有、捕风捉影、荒诞不经、海市蜃楼、化为乌有、化为泡影、空中楼阁、虚无飘渺
反义词
千真万确、铁证如山、勿庸置疑
关联成语
乌有子虚
成语接龙
1、子虚乌有→有案可查→查无实据→据理力争→争锋吃醋→醋海翻波→波流茅靡→靡然从风→风吹浪打→打得火热→热血沸腾→腾蛟起凤→凤头豹尾→尾大不掉→掉三寸舌→舌敝唇焦→焦心劳思→思绪万千→千金一壶→壶中日月→月没参横→横发逆起→起死回生→生功止过→过市招摇
2、子虚乌有→有案可查→查无实据→据理力争→争前恐后→后发制人→人非土木→木公金母→母以子贵→贵贱高下→下车泣罪→罪恶深重→重足而立→立眉竖眼→眼空四海→海水桑田→田畯野老→老鹤乘轩→轩轩甚得→得不偿失→失魂丧魄→魄散魂飘→飘风暴雨→雨丝风片→片鳞碎甲
3、子虚乌有→有案可查→查无实据→据图刎首→首尾相援→援笔成章→章父荐屦→屦贱踊贵→贵壮贱弱→弱本强末→末路之难→难分难舍→舍己救人→人神共嫉→嫉贤傲士→士饱马腾→腾焰飞芒→芒屩布衣→衣妆楚楚→楚弓遗影→影只形孤→孤立寡与→与虎谋皮→皮破肉烂→烂若舒锦
4、子虚乌有→有案可稽→稽疑送难→难言之隐→隐鳞戢翼→翼翼小心→心织笔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膝→膝行蒲伏→伏法受诛→诛求无度→度日如岁→岁不我与→与时消息→息交绝游→游蜂戏蝶→蝶恋蜂狂→狂妄自大→大厦将颠→颠唇簸嘴→嘴快舌长→长亭短亭→亭亭玉立→立少观多
5、子虚乌有→有板有眼→眼不识丁→丁一确二→二惠竞爽→爽然自失→失诸交臂→臂有四肘→肘腋之患→患得患失→失时落势→势焰熏天→天寒地冻→冻解冰释→释知遗形→形色仓皇→皇亲国戚→戚戚具尔→尔雅温文→文山会海→海市蜃楼→楼阁亭台→台阁生风→风趣横生→生聚教养
成语示例
(1)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二笔·卷一〇·国初满洲武将得力於三国演义》:『罗贯中《三国演义》,多取材於陈寿、习凿齿之书,不尽子虚乌有也。』
(2)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〇·吴喆》:『今与子相聚,殊乖所望,岂其讹以传讹,本属子虚乌有乎?』
(3)明·汤显祖《南柯记·第一五出》:『添故事与龟山荣耀,赏他何官则好?笑子虚乌有,寡人得侍同朝。』
(4)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然其事为理所宜有,固不必以子虚乌有视之。』
(5)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虚乌有之习也。▼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6)这部小说描写的虽然是子虚乌有的幻想世界,所要表达的意念,却比现实世界还要真实深刻。
(7)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
(8)敌人为了除掉他,罗织了许多子虚乌有的罪名来陷害他。
(9)他的这些罪名都是子虚乌有,完全是背後有人恶意抹黑。
(10)为了行骗,他子虚乌有地对外宣称自己是个富豪之子。
(11)他讲的那些故事只是子虚乌有,你居然会相信?
(12)…笑了,说他早就听到闲人们说的这个闲话了,纯属子虚乌有无稽之谈。在他行医的二十多年里经见过有精无精死精…——当代·陈忠实《白鹿原》
成语造句
(1)“我总能看到我们会引进一名左后卫的消息,但我想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这名转会经理告诉尤文图斯频道。
(2)“有些人说我别有用心”盖默说:“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我一开始就是这样认为的。”
(3)2002年,美国间谍与情报分析人员幻想出子虚乌有的伊拉克武器计画;美国对伊发动战争,那个错误情报要负很大责任。
(4)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子虚乌有”几个大字。
(5)抽象的自然利率终属子虚乌有,而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却存在适度的、可行的利率区间。
(6)琮琮不会写成语“子虚乌有”的最后一个字。
(7)对那个不真实的人来说,整个宇宙都是虚伪的——都是难以触摸的,在他的把握之中化为子虚乌有。
(8)给未来,给过去——给一个可能子虚乌有的年代。
(9)鸿瑞哥哥给怡涵和华蓉讲述了“子虚乌有”的成语典故。
(10)湖父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骗人产品,据称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的食品,旨在类似人肉的味道和口感。
(11)接着你会装作子虚乌有的通话对方不得不撂电话,突然将你单独晒在一边,看起来挺伤心。
(12)结果,Ovation公司对于电脑发展史的唯一贡献是:他们公司子虚乌有的软件产品据说是人们制造“雾件”这个单词的缘由。
(13)经络理论的现代研究及其临床实践完全证明经络并非子虚乌有,经络有其真实的解剖学基础。
(14)据说他曾一度在瑞士接受过教育,也可能是子虚乌有。
(15)抗抗写不出成语“子虚乌有”的拼音。
(16)某程度上我觉得自己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原因被指控为一个说谎者,对此我感到悲哀和迷惘。
(17)你看《飞屋》时所流的眼泪都是真实的,尽管在你屏幕上所见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子虚乌有。
(18)上海黎明中学的回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子虚乌有”。
(19)所谓的完美父母,或者说完美子女,根本是子虚乌有。
(20)所有这些事情不仅让全球数以千万的歌迷失望,也让任何愿意花一分钟弄明白子虚乌有的编造其原委的人失望。
(21)我们制作的最滑稽可笑的广播广告是对一堆子虚乌有的指责进行还击。
(22)一个与性有关的问题若干年来持续困扰着数以百万的女性——以及男性——但这有可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23)伊拉克的WMD是没有付诸实施,然而基地组织与萨达姆政权之间的勾结也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24)在《红蚂蚁》中,红柯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孤独者的宗教仪式,试图以一种子虚乌有的方式解除人类的痛。
(25)最初,关于这件子虚乌有的事情,克里斯说不出来太多东西,但在两周以后,他的回忆记录越来越翔实。
成语出处
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成语典源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於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注](1)相如:司马相如(西元前179~前117),字长卿,汉蜀郡成都人。为人口吃而善着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後称病免官。复以子虚赋得武帝赏识,又作上林赋以献,拜为郎。後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相如之赋,词藻瑰丽,气韵排宕,为汉赋辞宗,影响当代及後世甚钜。亦称为『马相如』。(2)子虚: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为楚国的使臣。以『子虚』为名,取其虚言义,表所言者皆虚假不真实。(3)为楚称:称道楚国的盛况。楚,国名。周成王封熊绎於楚,春秋时称王,为战国七雄之一。领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为秦所灭。(4)乌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虚构人物。以『乌有』为名,取其无有义,表所言者皆无此事。作者藉齐国乌有先生之口,提出各种问题。(5)为齐难:反问齐国的情况。难,音ㄋㄢˋ,质问。齐,国名。战国七雄之一,故址在今山东省北部、河北省东南部一带。[参]另可参考:《汉书·卷一〇〇·叙传下》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子虚赋》讲楚王派子虚去访问齐王。齐王率全国游猎能手陪同子虚外出打猎。子虚竭力向陪同的乌有先生吹嘘楚王的游猎盛况,故意贬低齐王。乌有先生立即替齐王辩驳,向子虚发难
成语典故
司马相如是西汉着名的辞赋家,年轻时,曾在梁孝王处当了几年的门客。那段时间里,他与众多文士来往,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立下良好基础。梁孝王死後,相如返回家乡,过着贫困的生活,直到喜好辞赋的汉武帝即位,命运才有所好转。根据《史记》的记载,武帝读到司马相如创作的〈子虚赋〉时,极为赞赏,他以为是前人的佳作,於是叹惜道:『可惜我不能与这样的人生在同时!』当时有个狗监(主管饲养天子猎犬的官)在旁,他恰好是相如的同乡,便禀告武帝说:『这篇文章其实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所作。』武帝一听,立即召见相如。相如告诉武帝:『这篇赋确实是我写的,不过它的内容只是叙述诸侯的游猎而已,没什麽可观之处,请您让我再写一篇描述天子游猎的赋。』武帝十分高兴,便请他立即创作,相如於是再写〈上林赋〉。至於那篇让武帝一见便赞赏不已的〈子虚赋〉,内容中是以虚设的『子虚』、『乌有先生』与『无是公』三人进行对话。楚人子虚出使齐国,齐王派人陪他游猎,後来子虚在乌有先生面前故意谈起此事,然後借吹嘘楚王畋猎之盛况以贬低齐王。乌有先生为维护齐王而反问子虚很多问题,并评论楚王为『奢言淫乐而显侈靡』。无是公听了两人的争辩,又以周天子畋猎之盛大来压倒楚、齐两国。文章终了时,则归结到反对奢侈淫靡而提倡节俭。这篇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完全是虚构的,连『子虚』、『乌有』等人名其实也是不存在的,後来便用『子虚乌有』比喻为假设而非实有的事物,例如:『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本是子虚乌有,不过是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世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