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ī jū niè rú
成语注音:ㄗㄧ ㄐㄨ ㄋㄧㄝ ˋ ㄖㄨˊ
成语简拼:ZJNR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趑趄囁嚅
成语解释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明·方孝孺《游峨嵋》诗
成语造句
(1)爱玲叔叔给依憬和惠慧介绍了“趑趄嗫嚅”的成语故事。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趑趄嗫嚅”几个大字。
(3)第七十八中学的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趑趄嗫嚅”。
(4)小京写不出成语“趑趄嗫嚅”的拼音。
(5)小开不会写成语“趑趄嗫嚅”的最后一个字。
(6)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见明·方孝孺《游峨嵋》诗。
(7)前往九十中学的公交车上,惟盛叔叔给彦彦和鸿婷讲解了『趑趄嗫嚅』的历史故事。
成语出处
语出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嗫嚅嗫嚅:(nièrú)<书>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趑趄趑趄:(zījū)<书>(1)行走困难。(2)想前进又不敢前进:趑趄不前。
趄趄:1、[jū] (1)趄,行不进的样子。如:趄避(巧妙地避开);趄趄(欲行又退的样子);趄趄趔趔(脚步歪斜踉跄的样子)(2)阻隔。经匣…上用趄尘盝顶,陷顶开带,四角打卯。――《营造法式》。2、[qiè] (1)倾斜。宋江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水浒全传》。又如:趄趄(侧身而行,恭敬趋奉貌);趄趄趔趔(步履歪斜的样子)(2)[方] 翘起。趄,翘起也。昆明俗语指把屁股趄着。――徐嘉瑞《金元戏曲方言考》。(3)斜靠,身斜。席上正喧哗,不道玉人低趄。――元·王实甫《西厢记》。又如:趄着身子。3、[qie] ――见『趔趄』(lièqie)。
趑趑:《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取私切《集韵》《韵会》千资切,□音咨。《说文》趑趄,行不进也。《广雅》趑趄,难行也。《集韵》或作□。亦作次□。又《集韵》七四切,音恣。趑趥,不行。
趄趄:《酉集中·走字部》《广韵》七余切《集韵》《韵会》千余切,□音疽。《说文》趑趄也。又《集韵》或作且、跙。《易·夬卦》其行次且。《释文》本亦作趑趄。或作□跙。王肃云:趑趄,行止之碍也。
嗫嗫:《丑集上·口字部》《广韵》之涉切《集韵》质涉切,□音讋。《玉篇》口无节也。又《广韵》口动也。又《玉篇》私马也。又《广韵》而涉切《集韵》日涉切,□音□。《玉篇》嗫嚅,多言也。《广韵》口动。又呫嗫,详前呫字注。《集韵》本作讘。同喦。
嚅嚅:《丑集上·口字部》《广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音儒。《玉篇》嗫嚅,多言也。又《正字通》嗫嚅,欲言复缩也。《韩愈·送李愿序》口将言而嗫嚅。《集韵》或作吺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