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皆豚犬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ǐ jiē tún quǎn成语简拼:ZJT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子皆豚犬
成语解释
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子皆豚犬”几个大字。
(2)兵兵写不出成语“子皆豚犬”的拼音。
(3)宸羽叔叔给曼尼和环荫介绍了“子皆豚犬”的成语故事。
(4)乐山五中的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子皆豚犬”。
(5)小娇不会写成语“子皆豚犬”的最后一个字。
成语出处
《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子子:zǐ 1、<名>婴儿。《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2、<名>孩子。《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又] 〈名意动〉以……为子。《赵威后问齐使》:『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3、<名>儿子或女儿。《石钟山记》:『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4、<名>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为学》:『子何恃而往?』5、<名>泛指人。《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徏之徒也。』6、<名>特称孔子。《〈论语〉十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名>地支的第一位。《观巴黎油画记》:『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8、通『仔』。作『仔细』的语素。《熟读精思》:『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
皆皆:jiē 1、<副>全;都;尽。表示范围。《论语》:『过也,人皆见之。』2、<副>一起;同时。表示时间。《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欲与子皆行。』
豚豚:tún 1、<名>小猪;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郑县人卖豚。』2、<名>指豚形的器物。《论衡·率性》:『未入孔门时,戴鸡佩豚,勇猛无礼。』
犬犬:quǎn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子子:《寅集上·子字部》《唐韵》即里切《集韵》《韵会》《正韵》祖似切,□音梓。《说文》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入,以为称。《徐锴曰》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又《广韵》息也。《增韵》嗣也。《易·序卦传》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书·顾命》用敬保元子钊。又《仪礼·丧服》诸侯之子称公子。又凡适长子曰冢子,即宗子也。其适夫人之次子,或衆[音zhòng]妾之子,曰别子,亦曰支子。《礼·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又男子之通称。《颜师古曰》子者,人之嘉称,故凡成德,谓之君子。《王肃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称。又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又卿之妻曰内子。《仪礼·有司彻注》内子不荐笾。又《礼·檀弓》兄弟之子犹子也。又《前汉·严助传注》令子出就妇家为赘壻,曰赘子。又人君爱养百姓曰子。又辰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前汉·律正志》孳萌於子。又《礼·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又国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县。又长子,县名。周史辛甲所封,后为赵邑,属上党。又姓。《史记·殷本纪》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又复姓。《左传》郑大夫子人氏,鲁大夫子服氏,子家氏。又子细,犹分别。《北史·源思礼传》为政当举大纲,何必太子细也。《正字通》子读若荠,方语别也。俗作仔细。又去声,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读。又与慈通。《礼·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韩诗外传》子谅作慈良。又叶济口切,音走。《前汉·班固叙传》侯王之祉,祚及孙子。公族蕃衍,枝叶畅茂。茂音某。又叶子德切,音则。《诗·豳风》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杨慎·古音丛目》与朱传同。考证:(女子亦称子。《礼·曲礼》夫人自称曰婢子。)谨按自称曰婢子乃世妇以下之称,非夫人也。夫人自称曰小童,不曰婢子。据改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见礼记曲礼。(《尔雅·释岁》太岁在子曰困敦。)谨照原书释岁改释天。
皆皆:《午集中·白字部》《唐韵》古谐切《集韵》《韵会》《正韵》居谐切,□音街。《说文》俱词也。《小尔雅》同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郑康成读皆如懈,非。又《字汇补》居之切,音箕。《前汉·孟喜传》箕子者,万物方荄兹也。《师古注》荄,音皆。古皆荄与箕音同。又叶举里切,音几。《诗·周颂》以治百礼,降福孔皆。〈传〉皆,遍也。与偕通。《荀勖东西厢歌》降福孔偕。《说文》白字两见,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即自字。皆字载自部中,则应从白。《集韵》或作皆,非。
豚豚:《酉集中·豕字部》《唐韵》徒□切《集韵》《韵会》徒浑切《正韵》徒孙切,□音屯。《说文》小豕也。《小尔雅》猪子曰豚。《易·中孚》豚鱼吉。《孔疏》豚,兽之微贱者。《礼·曲礼》凡祭宗庙之礼,豚曰腯肥。《周礼·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又地名。《左传·定六年》公侵郑,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舍于豚泽,卫侯使弥子瑕追之。又水名。《字汇补》豚水,在牂柯郡。又姓。《印薮》有豚少公,汉人。又河豚,鱼名。与魨同。《博雅》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魨也。背青,腹白,触物即怒,其肝杀人。〈注〉正今人名为河豚者也。又《广韵》或作□。《庄子·德充符》适见□子食于其死母者。《晋书·谢混传》每得一□,以为珍膳。《音义》□,即豚字。又《集韵》通作肫。《晋书·王济传》蒸肫甚美。又书作□。《石鼓文》射其□蜀。《释文》作豚。又书作□。《石鼓文》又体如□。《释文》作豚。又《集韵》杜本切《正韵》徒本切,□屯上声。行曳踵也。《礼·玉藻》圈豚行不举足。〈注〉豚性散,圈之则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上声。又《集韵》或作腯。《礼·曲礼》豚曰腯肥。《释文》腯亦作豚。又《韵会小补》徒困切,屯去声。义同。又《字汇补》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魏志·蒋济传》豫作土豚,遏绝湖水。又叶徒丁切,音庭。《李尤·席铭》施席接賔,士无过贤。値时所有,何必羊豚。贤音□。《说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给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玉篇》作□。《类篇》作□。《集韵》作□。亦作腞。或作豘、□。
犬犬:《巳集下·犬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苦□切,圈上声。《说文》狗之有县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埤雅》传曰:犬有三种,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书·旅獒》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礼·曲礼》效犬者,左牵之。〈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则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故月令皆为犬,而周礼有犬人职,无狗人职也。但燕礼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语耳。又《礼·曲礼》犬曰羹献。《周礼·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属,故连类在此。犬有二义,以能吠止人则属艮,以能言则属兑。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其亲名之曰犬子。又《左传·隐八年》遇於犬丘。〈注〉犬丘,垂也。地有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