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ō bèi luó xiāng
成语简拼:ZBLX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拙貝羅香
成语解释
安息香的别名。
成语接龙
1、拙贝罗香→香草美人→人稠物穰→穰穰满家→家常茶饭→饭来张口→口角春风→风信年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薄蝉翼→翼翼飞鸾→鸾凤分飞→飞鸟惊蛇→蛇蟠蚓结→结草衔环→环肥燕瘦→瘦羊博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附饱扬→扬威耀武→武艺超群→群雄逐鹿→鹿走苏台
2、拙贝罗香→香车宝马→马到成功→功成骨枯→枯木逢春→春兰秋菊→菊老荷枯→枯杨生华→华冠丽服→服牛乘马→马空冀北→北郭先生→生不逢时→时移世易→易辙改弦→弦外遗音→音容宛在→在官言官→官止神行→行己有耻→耻居王后→后台老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锋如火
3、拙贝罗香→香车宝马→马如游龙→龙章凤彩→彩笔生花→花颜月貌→貌离神合→合从连衡→衡石程书→书缺有间→间不容缓→缓步代车→车载船装→装怯作勇→勇猛果敢→敢为敢做→做鬼做神→神清骨秀→秀水明山→山高水险→险阻艰难→难得糊涂→涂歌巷舞→舞文饰智→智藏瘝在
4、拙贝罗香→香车宝马→马首欲东→东南雀飞→飞米转刍→刍荛之言→言气卑弱→弱管轻丝→丝竹中年→年衰岁暮→暮景桑榆→榆瞑豆重→重义轻财→财大气粗→粗衣粝食→食不求甘→甘棠遗爱→爱素好古→古道热肠→肠肥脑满→满脸春风→风刀霜剑→剑气箫心→心巧嘴乖→乖唇蜜舌
5、拙贝罗香→香花供养→养虎伤身→身无寸铁→铁砚磨穿→穿红着緑→緑林好汉→汉官威仪→仪态万方→方寸之地→地上天宫→宫车晏驾→驾轻就熟→熟路轻辙→辙乱旗靡→靡知所措→措置裕如→如芒刺背→背曲腰躬→躬冒矢石→石沉大海→海屋筹添→添醋加油→油光水滑→滑头滑脑
成语造句
(1)冰冰写不出成语“拙贝罗香”的拼音。
(2)丑丑不会写成语“拙贝罗香”的最后一个字。
(3)凤台县第一中学的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拙贝罗香”。
(4)嘉会哥哥给姗芹和梦如介绍了“拙贝罗香”的成语典故。
(5)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拙贝罗香”几个大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拙拙:zhuō 1、<形>笨,与『巧』相对。《林黛玉进贾府》:『姊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伴着,亦可以解些烦闷。』2、<名>本分。《归园田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3、<形>粗;劣。常表自谦,如『拙作』。[拙荆] 旧时对别人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拙目] 见识浅陋;眼光短浅。[拙讷] 缺少才能,不善说话。
贝贝:bèi(1)软体动物的统称。水产上指有介壳的软体动物,如蛤蜊、蚌、鲍鱼等。(2)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3)姓。
罗罗:luó 1、<名>捕鸟的网,泛指网。《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2、<动>张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3、<动>招纳;网罗。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所以罗天下之士。』4、<动>罗列;排列;分布。《归田园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5、<名>织得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也指穿这种丝织品的人。《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6、<名>细密的筛子,也指用『罗』筛。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罗药幽香散。』[罗缕] 详细;详尽;详尽叙述。[罗织] 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罗掘] 原指被围困后粮食断绝,只好靠张网捉鸟,掘地捕鼠来充饥。后泛指竭力筹措钱财。
香香:xiāng 1、<名>谷物煮熟后的香味。《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名>香气;芳香的气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形>气味好闻;芳香。《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4、<形>香甜;甘美。《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5、<名>香料。《促织》:『问者爇香于鼎。』[香火] (1)祭祀鬼神的香烟灯火。(2)指结盟。
拙拙:《卯集中·手字部》《唐韵》职悦切。《集韵》《韵会》《正韵》朱劣切,□音梲。读若专入声。《说文》不巧也。《书·周官》作伪心劳日拙。《老子·道德经》大巧若拙。《战国策》敎人而不能,则谓之拙。又《释名》屈也。使物否屈,不为用也。《史记·范睢传》楚之铁刃利,而倡优拙。
贝贝:《酉集中·贝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博盖切,音□。《埤雅》贝以其背用,故谓之贝。《说文》海介虫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尔雅·释鱼》贝居陆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注〉大贝如车渠,细贝亦有紫色者。〈又〉余貾黄白文。〈注〉黄为质,白文为点。〈又〉余泉白黄文。〈注〉白为质,黄为文点,今紫贝也。〈又〉蚆博而頯。〈注〉頯者,中央广两头锐。〈又〉蜠大而险。〈注〉险者,谓污薄。〈疏〉此辨贝居陆,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相贝经》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遗会稽大守严助,其略曰:贝盈尺,状如赤电黑云曰紫贝,赤质红章曰珠贝,青地绿文曰绶贝,黑文黄画曰霞贝。下此有浮贝、濯贝、皭贝、慧贝。又《山海经》阴山渔水中多文贝,邽山蒙水多黄贝。《易·震卦》亿丧贝。〈注〉贝,资货粮用之属也。《书·盘庚》具乃贝玉。〈疏〉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又《顾命》大贝。〈传〉大贝如车渠。《史记·平准书》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食贷志》有十朋五贝,皆用为货,各有多少,两贝为朋,故直二百一十六。又锦名。《书·禹贡》厥篚织贝。〈疏〉贝,锦名。《诗·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又乐器。《正字通》梵贝,大可容数斗,乃蠡之大者,南蛮吹以节乐。又饰也。《诗·鲁颂》贝胄朱綅。〈传〉贝胄,贝饰也。〈疏〉贝甲有文章,故以为饰。又州名。《广韵》周置贝州,以贝丘为名。又姓。《玉篇》贝氏,出清河贝丘。《姓苑》:古有贤者贝独坐,唐有贝韬。又《正韵》邦妹切,音背。义同。又《集韵》败古作贝。注详攴部七画。
罗罗:《未集中·网字部》《广韵》鲁何切《集韵》《韵会》良何切《正韵》朗何切,□音萝。《说文》以丝罟鸟。古者芒氏初作罗。《尔雅·释器》鸟罟谓之罗。〈注〉谓罗络之。《诗·王风》雉离於罗。《周礼·夏官·罗氏》掌罗乌鸟。又《类篇》帛也。《释名》罗文,疎罗也。《战国策》下宫糅罗纨,曳绮縠。又《广雅》罗,列也。《楚辞·九歌》罗生兮堂下。〈注〉罗列而生。又国名。《左传·桓十二年》罗人欲伐之。〈注〉罗,熊姓国,在宜城县西山中,后徙。又水名。《史记·屈原传》遂自投汨罗。〈注〉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又新罗,东夷国名。《唐书·东夷传》新罗,弁韩苗裔也,居汉乐浪地。又姓。《姓氏急就篇》罗氏,颛顼后,封于罗,今房州也。子孙以为氏。又罗罗,兽名。《山海经》北海有兽,状如虎,名曰罗罗。《骈雅》青虎谓之罗罗。又庵罗,果名。《本草》梨之类,色黄,如鹅梨。又《集韵》邻知切,音离。义同。又《集韵》郞佐切,音罗。逻或省作罗。巡也。
香香:《戌集下·香字部》《广韵》许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虚良切,□音乡。《玉篇》芳也。《正韵》气芬芳。《书·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诗·周颂》有飶其香。《礼·月令》中央土,其臭香。又草木之香,如沉香,栈香,蜜香,檀香,具载。《洪刍·香谱》及《叶延珪·香隶》诸书。又兽亦有香。《谈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绝爱其脐,为人逐急,即投岩举爪,剔裂其香。又《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脐香。其三心结香。又有小麝,其香更奇。又风香。《庾信诗》结客少年塲,春风满路香。又含香。《汉官仪》尚书郞含鸡舌香,伏奏事。又酒香。《王绩诗》稍觉池亭好,偏宜酒瓮香。《杜甫诗》浩荡风尘外,谁知酒熟香。又花名。《庐山记》一比丘书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闻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又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为丁香,大者为母丁香。又酒名。《苏轼·送碧香酒诗》碧香近出帝子家,鹅儿破壳酥流盎。《刘子翬诗》未饶赤壁风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又阿香。《搜神记》永和中,义兴人姓周,出都,日暮。道边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门,周求寄宿。一更中,闻外有小儿唤阿香声,云:官唤汝推雷车。女乃辞去。夜遂大雷雨。又人名。黄香,仇香,见《后汉书》。又姓。明四译馆通事香牛。又山名。《唐书·白居易传》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自称香山居士。又水名。《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又殿名。《三辅黄图》武帝时,后宫八区,有披香殿。又享名。《李白诗》沉香亭北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