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刀之用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dāo zhī yòng成语简拼:ZDZY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錐刀之用
成语解释
指微小的功用。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锥刀之用”几个大字。
(2)聪聪写不出成语“锥刀之用”,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3)何场中学的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锥刀之用”。
(4)小画不会写成语“锥刀之用”的最后一个字。
(5)郁姐姐给芸芸和妮娜讲了“锥刀之用”的故事。
成语出处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锥锥:zhuī(1)锥子。(2)象锥子的东西:圆锥体。(3)用锥子形的工具钻。
刀刀:dāo 1、<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刀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用用:yòng 1、<动>使用。《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2、<动>任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动>效力。《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木兰诗》:『木兰不用尚书郎。』5、<名>才能。《原毁》:『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6、<名>资财。《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7、<名>用处;作用。《赵威后问齐使》:『此率民出于无用者,何至今不杀乎。』8、<介>根据;凭。《陌上桑》:『何用识夫婿。』9、<介>因为;由于。《劝学》:『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介>在。《采草药》:『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用事] (1)行事。旧时多指祭祀之事。(2)掌权;管事。(3)引用典故。[用武] (1)使用武力。(2)施展才能。
锥锥:《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职追切《集韵》《韵会》《正韵》朱惟切,□音隹。《说文》锐器也。《玉篇》鍼也。《释名》锥,利也。《左传·昭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注〉锥刀末,喻小事。《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曰:臣得如锥之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末见而已。《前汉·枚乗[音chéng]传》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又《淮南子·兵略训》疾如锥矢。〈注〉锥,金镞箭羽之矢。又毛锥,笔也。《五代史·史弘肇传》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刃,毛锥子安足用哉。
刀刀:《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到平声。《说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与刃也。《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传·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钱名。《初学记》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索隐曰: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前汉·食货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诗·卫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韵》小船形如刀。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用用:《午集上·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余颂切,容去声。《说文》可施行也。《易·乾卦》初九,潜龙勿用。〈疏〉唯宜潜藏,勿可施用。《书·臯陶谟》天讨有罪,五□五用哉。又《广韵》使也。《左传·襄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杜甫诗》古来才大难为用。又功用。《易·系辞》显诸仁,藏诸用。〈疏〉谓潜藏功用,不使物知,是藏诸用也。《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货也。《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疏〉谓在上节俭,不为糜费,以利而用,使财物殷阜。《礼·王制》冢宰制国用,必於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又以也。《诗·小雅》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古乐府》何用识夫壻,白马从骊驹。又庸也。《论语》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又《增韵》器用也。《书·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牷牲用以容。〈传〉器实曰用。《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又《广韵》通也。又姓。汉有用蚪,为高唐令。又《韵补》叶余封切,音容。《诗·小雅》谋臧不从,不臧覆用。《陆贾新语》大化绝而不通,道德施而不用。〈又〉立则为太山衆[音zhòng]本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又《六书正伪》周伯琦曰:用,古镛字,钟也。古□识,商钟寅簋钟字皆作用,后人借为施用字。考证:(《左传·襄二十五年》我先王赖其器用也。)谨照原文赖其下增利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