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ì huān kě shí
成语简拼:ZHK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墜歡可拾
成语解释
坠:失掉;拾:捡起。失去的欢乐或宠爱的对象可以重新捡起。比喻重归于好。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接龙
1、坠欢可拾→拾陈蹈故→故剑情深→深根固本→本固枝荣→荣谐伉俪→俪青妃白→白发苍苍→苍白无力→力殚财竭
2、坠欢可拾→拾人涕唾→唾面自干→干君何事→事烦食少→少见多怪→怪力乱神→神气活现→现身说法→法眼通天
3、坠欢可拾→拾人涕唾→唾玉钩银→银钩玉唾→唾面自干→干君何事→事在萧墙→墙风壁耳→耳目非是→是是非非
成语示例
(1)渴慕未忘通媒烦说客,坠欢可拾补过走情邮。▼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六十回回目
成语造句
(1)北老生中学的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坠欢可拾”。
(2)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坠欢可拾”几个大字。
(3)大勇写不出成语“坠欢可拾”,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
(4)溥阿姨给佳佳和他的同学介绍了“坠欢可拾”的典故。
(5)小花不会写成语“坠欢可拾”的最后一个字。
(6)渴慕未忘通媒烦说客,坠欢可拾补过走情邮。见张恨水《金粉世家》第六十回回目。
成语出处
南朝·宋·鲍照《和傅大农与僚故别》:『坠欢岂更接,明爱邈故别。』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坠欢坠欢:失去的欢乐或宠爱。《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纪论》:『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队,故九服无所逃其命。』
坠坠:zhuì 1、<动>坠落;落下。《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2、<动>丧失;失掉。《国语·晋语》:『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坠典] 已废弃的典章制度。[坠欢] 失去的欢乐或宠爱。[坠睫] 落泪。[坠绪] 仅存的遗迹。[坠言] 失言。
欢欢:huān 1、<形>欢乐;喜悦。《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2、<名>友好;交好。《廉颇蔺相如列传》:『而绝秦赵之欢。』3、<名>古时女子对恋人的称呼。刘禹锡《踏歌词》:『唱尽新词欢不见。』
可可:kě 1、<动>可以;能够。《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2、<动>认为……可以;肯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吾子好道而可吾文。』3、<动>适合;适宜。《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4、<动>值得。《师说》:『其可怪也欤?』《项脊轩志》:『风移影动,珊珊可爱。』5、<动>痊愈。《西厢记》:『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6、<副>大约;大概。《核舟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许。』7、<副>莫非;怕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入来问道:「可要吃酒?」』8、<副>难道;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kè见『可汗』。[可怜] (1)可爱。(2)可惜。(3)值得怜悯同情。[可巧] 正巧;刚好。[可中] (1)假若。(2)正好。[可汗] 古代对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西北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呼。
拾拾:1、shí(1)把地上的东西拿起来;捡:拾粪;拾麦穗儿;拾金不昧。(2)收拾:拾掇。2、shí『十』的大写。
坠坠:《丑集中·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类切,垂去声。《说文》侈也。《尔雅·释诂》落也。《论语》未坠於地。《韩诗外传》星坠木鸣,国人皆恐。又《集韵》直律切,音术。义同。□队隧□古通,经史皆互见。
欢欢:《辰集下·欠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呼官切,音讙。《说文》喜乐也。《徐曰》喜动声气,故从欠。《礼·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又《乐记》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亦作懽。《孝经·孝治章》故得万国之懽心,以事其先王。又作驩。《孟子》驩虞如也。《前汉·王褒传》驩然交欣。又合欢,汉殿名。《班固·西部赋》后宫则有合欢增成。又树名。《崔豹·古今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树之阶庭,使人不忿。又竹名。《僧赞宁·笋谱》双稍竹出九疑山,笋长,独茎。及生枝叶即分为两梢,谓之合欢竹。又橘名。《广舆记》荆州江陵有合欢橘。又欢伯,酒也。《焦氏易林》酒为欢伯,除忧来乐。又《韵补》叶许元切,音暄。《魏韦诞·亲蚕颂》同硕庆于生民,发三灵之永欢。苞繁佑于万国,卷福厘以言旋。《集韵》或作孉。亦作〈女欢〉。
可可:《丑集上·口字部》《唐韵》肯我切《集韵》《韵会》《正韵》口我切,□音坷。《说文》肯也。《广韵》许可也。《韵会》可者,否之对。《书·尧典》嚣讼可乎。《文中子·事君篇》达人哉山涛也,多可而少怪。又仅可,未足之辞。《论语》子曰:可也□。又《礼·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注〉诸母,衆[音zhòng]妾也,可者,傅御之属也。又所也。《礼·中庸》体物而不可遗。〈注〉体犹生也,可犹所也。不有所遗,言万物无不以鬼神之气生也。又姓。《正字通》唐谏议大夫可中正,宋绍兴进士可懋。又《字汇补》苦格切,音克。《魏书·吐谷浑传》可汗,此非复人事。《唐书·突厥传》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又叶孔五切,音苦。《韩愈·元和圣德诗》负鄙为难,纵则不可。出师征之,其衆[音zhòng]十旅。又叶口个切,轲去声。《魏文帝·寡妇赋》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来,心郁郁兮无可。又《集韵》歌古作可。注详欠部十画。又读作何。《石鼓文》其鱼隹可。《风雅广逸注》隹可读作惟何,古省文也。
拾拾:《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韵会》是执切《集韵》寔入切《正韵》寔执切,□音十。《说文》掇也。《广韵》收也,敛也。《左传·昭三年》无备而官办者,犹拾渖也。〈注〉犹拾汁,终不可得。《前汉·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又《汲黯传》补过拾遗,臣之愿也。又拾遗,官名。《唐书·百官志》补阙拾遗,掌供奉讽谏。又不知而问曰拾没。俗伪为什麽。一曰射韝也。着於左臂以遂弦。《诗·小雅》决拾既佽。〈传〉决,钩弦也。拾,遂也。《仪礼·乡射礼》袒决遂。〈注〉遂,射韝也。以韦为之,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又今官文书借为数目之十字。又《集韵》《正韵》□极叶切,音笈。更也。《礼·投壷》左右告矢,具请?巴丁!词琛蒂f主更递而投也。《仪礼·乡射礼》取弓矢拾。〈疏〉递取弓矢也。又《集韵》《韵会》□极业切,音跲。义同。又实摄切,音涉。蹑足升也。《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注〉拾当为涉声之误也。级,等也。《正韵》涉拾□失涉切,音摄,义同。疑韵切有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