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dāo zhī lì
成语简拼:ZDZ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錐刀之利
成语解释
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同『锥刀之末』。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锥刀之末
成语接龙
1、锥刀之利→利傍倚刀→刀光剑影→影只形孤→孤掌难鸣→鸣金收兵→兵无血刃→刃迎缕解→解纷排难→难言之隐→隐名埋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同小可→可有可无→无名之朴→朴斫之材→材能兼备→备而不用→用天因地→地棘天荆→荆棘载途→途穷日暮→暮礼晨参→参前倚衡
2、锥刀之利→利傍倚刀→刀头燕尾→尾大难掉→掉以轻心→心腹大患→患难之交→交相辉映→映雪读书→书不尽言→言不逮意→意在言外→外柔内刚→刚克消亡→亡猿祸木→木头木脑→脑满肠肥→肥马轻裘→裘马轻狂→狂涛骇浪→浪蝶游蜂→蜂腰削背→背曲腰躬→躬冒矢石→石火风烛
3、锥刀之利→利不亏义→义愤填胸→胸有成算→算无遗策→策无遗算→算尽锱铢→铢积锱累→累土至山→山溜穿石→石城汤池→池鱼堂燕→燕雀处堂→堂堂一表→表里一致→致之度外→外简内明→明珠暗投→投桃之报→报效万一→一朝之忿→忿火中烧→烧琴煮鹤→鹤骨松筋→筋疲力敝
4、锥刀之利→利齿能牙→牙白口清→清浄无为→为虺弗摧→摧折豪强→强本弱末→末学肤受→受制于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月中折桂→桂馥兰香→香轮宝骑→骑马找马→马捉老鼠→鼠首偾事→事与心违→违利赴名→名不符实→实事求是→是是非非→非分之想→想入非非→非愚则诬
5、锥刀之利→利出一孔→孔孟之道→道大莫容→容头过身→身遥心迩→迩安远至→至大至刚→刚正不阿→阿谀逢迎→迎头痛击→击中要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于至善→善男信女→女貌郎才→才广妨身→身经百战→战火纷飞→飞鸾翔凤→凤毛鸡胆→胆小怕事→事齐事楚→楚得楚弓
成语示例
(1)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明史·齐之鸾传》
成语造句
(1)成语「锥刀之利」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诚信中学的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锥刀之利”。
(3)逗逗写不出成语“锥刀之利”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锥刀之利”几个大字。
(5)平良姐姐给哲雅和口茜讲述了“锥刀之利”的成语典故。
(6)小儿不会写成语“锥刀之利”的最后一个字。
(7)陛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乃至竞锥刀之利,如倡优馆舍乎?见《明史·齐之鸾传》。
成语出处
《后汉书·舆服志上》:『争锥刀之利,杀人若刈草然,其宗祀亦旋夷灭。』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锥锥:zhuī(1)锥子。(2)象锥子的东西:圆锥体。(3)用锥子形的工具钻。
刀刀:dāo 1、<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刀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利利:lì 1、<形>锋利;锐利。与『钝』相对。《劝学》:『金就砺则利。』2、<名>利益;好处。与『害』相对。《捕蛇者说》:『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又] <名意动>以……为利。《伤仲永》:『父利其然也,日板仲永环谒于邑人。』3、<动>有利;得利。《苦斋记》:『良药苦口利于病。』4、<形>顺利。《赤壁之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5、<动>盈利;取利。《冯谖客孟尝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又] <名>盈利之物。《促织》:『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6、<名>有利的条件、时机、形势等。《子鱼论战》:『三军以利用也。』《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7、<名>胜利。《孙膑减灶》:『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8、<名>物资;物产。《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锥锥:《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职追切《集韵》《韵会》《正韵》朱惟切,□音隹。《说文》锐器也。《玉篇》鍼也。《释名》锥,利也。《左传·昭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注〉锥刀末,喻小事。《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曰:臣得如锥之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末见而已。《前汉·枚乗[音chéng]传》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又《淮南子·兵略训》疾如锥矢。〈注〉锥,金镞箭羽之矢。又毛锥,笔也。《五代史·史弘肇传》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刃,毛锥子安足用哉。
刀刀:《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到平声。《说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与刃也。《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传·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钱名。《初学记》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索隐曰: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前汉·食货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诗·卫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韵》小船形如刀。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利利:《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至切《正韵》力地切,□音詈。《说文》銛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利者,义之和也。《前汉·鼂错传》兵不完利,与空手同。又《广韵》吉也,宜也。《易·贲卦》利有攸往。又私利也。《庄子·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又《礼·坊记》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注〉利犹贪也。又《前汉·高帝纪》徙齐楚大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注〉师古曰:利谓便好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轴有三理,三者以为利也。〈注〉利,滑密也。又州名。《韵会》巴蜀地。晋西益州,梁改利州。又姓。《韵会》汉有利乾,为中山相。又《韵补》叶音棃。《古乐府》雨雪霏霏雀劳利,长觜饱满短觜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