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ì yīn luò hùn
成语注音:ㄓㄨㄟˋ ㄧㄣ ㄌㄨㄛˋ ㄏㄨㄣˋ
成语简拼:ZYLH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墜茵落溷
成语解释
茵:茵席;溷:厕所。随风而落,有的飘在茵席上,有的落在粪坑里。比喻境遇好坏不同。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比喻境遇好坏不同
近义词
坠溷飘茵、坠茵飘溷、堕溷飘茵
成语示例
(1)夫姬既薄命为花,后此之坠茵落溷,诚难自主。▼清·捧花生《画舫余谭》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坠茵落溷”几个大字。
(2)蛋蛋写不出成语“坠茵落溷”,导致语文测试才97分。
(3)康康不会写成语“坠茵落溷”的最后一个字。
(4)芮阿姨给丁丁和他的同学讲了“坠茵落溷”的成语故事。
(5)织里镇中学的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坠茵落溷”。
(6)夫姬既薄命为花,后此之坠茵落溷,诚难自主。见清·捧花生《画舫余谭》。
(7)在前往沈丘县周营乡周营二中的火车上,皓新大哥哥给浍怡和旖菽讲述了『坠茵落溷』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梁书·儒林传·范缜》:『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
成语故事
南朝梁代时期,子良与无神论者范缜在一起谈人生富贵之事,问富贵与因果的关系。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同一树花,虽然同处于一根树枝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花瓣有随风飘到富贵人家的座垫上,也有飘到人家厕所里的,因果在起作用。』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坠坠:zhuì 1、<动>坠落;落下。《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2、<动>丧失;失掉。《国语·晋语》:『知礼可使,敬不坠命。』[坠典] 已废弃的典章制度。[坠欢] 失去的欢乐或宠爱。[坠睫] 落泪。[坠绪] 仅存的遗迹。[坠言] 失言。
茵茵:yīn <名>坐垫;车垫。《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汉书·丙吉传》:『此不过丞相车茵耳。』
落落:luò 1、<动>树叶、花朵脱落。《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2、<动>落下;下落;掉落;降落。《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3、<动>陷入;落入。《梅花岭记》:『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4、<表>衰败;衰落;残败。《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名>居住的地方;村庄;村落。《赤壁之战》:『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兵车行》:『千村万落生荆杞。』6、<量>相当于『座』、『所』。《阿房宫赋》:『蜂房水涡,矗不知春几千万落。』7、<名>篱笆。王褒《僮约》:『缚落锄园。』[落草] (1)被迫逃往山林沼泽进行抗暴斗争。(2)婴儿出生。
溷溷:hùn 1、<形>混乱;污浊。《离骚》:『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2、<名>猪圈。王充《论衡·吉验》:『后产子,捐于猪溷中。』3、<名>厕所。《五人墓碑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溷厕] 混杂其间。
坠坠:《丑集中·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直类切,垂去声。《说文》侈也。《尔雅·释诂》落也。《论语》未坠於地。《韩诗外传》星坠木鸣,国人皆恐。又《集韵》直律切,音术。义同。□队隧□古通,经史皆互见。
茵茵:《申集上·草字部》《唐韵》於真切,音因。《说文》车重席。《诗·秦风》文茵畅毂。〈注〉文茵,虎皮也。《前汉·丙吉传》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注〉茵,蓐也。又《班固·西都赋》乗[音chéng]茵步辇。《汉仪注》皇后、婕妤乗[音chéng]辇,余者以茵,四人对举四角,舆而行也。又《本草》茵蔯,蒿。〈注〉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杜甫诗》茵蔯春藕香。又茵芋,药名。茵蓐。或作鞇。《集韵》亦作个,通作絪、裀。
落落:《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卢各切《集韵》《韵会》《正韵》正各切,□音洛。《礼·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又《尔雅·释诂》落,始也。又《左传·昭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又叔孙为孟钟,飨大夫以落之。〈注〉以豭猪血衅钟曰落。又《博雅》居也。《纲目集览》人所聚居,故谓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后汉·窦宪传》蹑冒顿之区落。又蕃篱曰虎落。《前汉·鼂错传》为中周虎落。〈注〉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又废也。《庄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无落吾事,耕而不顾。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经》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马相如·上林赋》牢落陆离。又陆落。《论衡》见文吏便而儒生陆落,则诋訾儒生,以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又拓落。《扬雄·解嘲》何为官之拓落也。又《韵会》错落,间厠貌。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军西为垒,旁有一大星为北落。又山名。《水经注》伊水东北过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岭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独茎。又木名。《尔雅·释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韧,绕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落下闳。又与络通。《庄子·秋水篇》落马首,穿牛鼻。《前汉·李广传》上召禹刺虎,禹从落中斫绝累,上壮之。《师古注》谓当时繦络之而下也。又《唐韵古音》读路。《晋庾阐·吊贾谊文》张高弦悲声激柱落。叶下濩韵。
溷溷:《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困切,音慁。《说文》乱也。一曰水浊。《屈原·离骚》世溷浊而不分。又秽也。与圂通。《礼·少仪》君子不食圂腴。《礼·既夕礼》郑注圂作溷。又厠也。《晋书·左思传》门庭藩溷,皆着纸笔。又《集韵》户衮切,音混。又胡惯切,音患。义□同。又《集韵》《韵会》□胡昆切,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考证:(《礼·少仪》君子不食溷余。〈注〉谓犬豕之属,食米谷者也。)谨按少仪原文君子不食圂腴。圂字无水旁。腴亦不作余。查仪礼既夕礼郑注圂作溷。今改为与圂通。礼少仪君子不食圂腴。礼既夕礼郑注圂作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