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ūn zhān zhī shì
成语简拼:ZZZS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迍邅之世
成语解释
迍邅:困顿不得志。指处境艰难的乱世。
成语用法
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成成写不出成语“迍邅之世”,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2)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迍邅之世”几个大字。
(3)平婉姐姐给大琴和人瀵介绍了“迍邅之世”的历史典故
(4)小凡不会写成语“迍邅之世”的最后一个字。
(5)新仓中学的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迍邅之世”。
成语出处
《晋书·张轨传》:『今事未靖,不可以拘系常言,以太平之理责人于迍邅之世。』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邅邅:zhàn <动>转;改变方向。屈原《九歌·湘君》:『邅吾道兮洞庭。』[邅迴] 运转;回旋;转来转去。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世世:shì 1、<名>三十年。《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名>一生;一辈子。《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名>父子相继为一世。一代人。《殽之战》:『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又] 世世代代。《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4、<名>时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名>朝代。《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6、<名>当代;当世。《张衡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7、<名>年;岁。《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8、<名>人世;世间;社会。《涉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又] 世人。《信陵君窃符救赵》:『此子贤者,世莫能知。』
迍迍:《酉集下·辵字部》《广韵》陟纶切《集韵》《韵会》株伦切,□音屯。《玉篇》迍,邅也。又《广韵》徒浑切,音豚。义同。
邅邅:《酉集下·辵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张连切,音旃。《集韵》迍邅,难行不进貌。《易·屯卦》屯如邅如。《楚辞·哀时命》蹇邅回而不能行。又《广韵》持碾切《集韵》《韵会》《正韵》直碾切,□□上声。转也,逐也。《屈原·离骚》邅吾道夫崑仑。〈注〉邅,转也。楚人名转曰邅。又《楚辞·九叹》邅彼南道兮以征夫宵行。〈注〉言已放逐而流转江南也。又《广韵》除善切《集韵》丈善切,□□去声。移也。又循也。考证:(《楚辞·九谏》蹇邅回而不能行。)谨照原书九谏改哀时命。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世世:《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卋《广韵》舒制切《集韵》《韵会》《正韵》始制切,□音势。代也。《诗·大雅》本支百世。又《论语》必世而后仁。〈注〉三十年为一世。《左传·宣三年》王孙满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又《维摩经》大千世界。〈注〉世谓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又姓。《风俗通》秦大夫世钧。又与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肤爪发,随世随落。〈注〉世与生同。又《韵补》叶私列切,音薛。《诗·大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叶上拨。拨音撇。《晋书·乐志》匡时拯俗,休功盖世。宇宙既康,九有有截。《集韵》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