缀玉联珠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yù lián zhū成语简拼:ZYL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綴玉聯珠
成语解释
缀:连结,拼合。形容诗词作品文辞意境的完美。也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造句
(1)寸沣哥哥给欣卉和洁圆讲解了“缀玉联珠”的故事。
(2)逗逗写不出成语“缀玉联珠”,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3)琅琅不会写成语“缀玉联珠”的最后一个字。
(4)李村店初级中学的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缀玉联珠”。
(5)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缀玉联珠”几个大字。
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杂记》:『白乐天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篇?」』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缀缀:zhuì 1、<动>缝合。《战国策·秦策》:『缀甲厉兵。』2、<动>连结。《小石潭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动>装饰;装点。《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4、<动>紧跟;追随。《狼》:『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缀辑] 汇集;编辑。[缀文] 连结词句成为文章。[缀学] 简单地承袭前人之学,没有发展。[缀缀] 相连缀貌。
玉玉:yù 1、<名>美石。《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形>洁白;美丽;珍贵。《卖柑者言》:『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3、<动>相爱;相助。《诗经·民劳》:『王欲玉女。』[玉成] 成全;促成。[玉人] (1)指仙女。(2)比喻貌美像玉人。[玉润] (1)比喻美德。(2)女婿的美称。
联联:lián(1)联结;联合:联盟;联贯;联络;联欢;联名。(2)对联:春联;挽联。
珠珠:zhū 1、<名>珍珠。《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2、<动>把珍珠看作……《阿房宫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3、<名>珠状的小颗粒。《孔雀东南飞》:『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4、<形>珍贵;华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散入珠帘湿罗幕。』5、<名>优美的文辞。《文心雕龙·时序》:『茂先摇笔而散珠。』[珠斗] 北斗星。[珠晖] 月光。[珠玉] (1)珠宝玉石。(2)谈吐文雅或文辞美好。(3)容貌姣美。
缀缀:《未集中·糸字部》《广韵》陟卫切《集韵》《韵会》株卫切,□音錣。《博雅》连也。《玉篇》缉也。《书·立政》缀衣。〈传〉掌衣服。〈疏〉衣服必连缀着之,知缀衣是掌衣服者。《礼·内则》纫箴请补缀。又《书·顾命》底席缀纯。〈传〉缀,亲彩有文之具。又《诗·商颂》为下国缀旒。〈传〉缀,犹结也。《礼·檀弓》殷主缀重焉。〈注〉殷人作主,而联其重县诸庙也。又《礼·乐记》行其缀兆。〈注〉缀,表也,所以表行列也。又《前汉·高帝纪》缀之以祀。〈注〉缀言不绝也。又《荀子·非十二子篇》缀缀然。〈注〉不乖离之貌。又竹劣切,音掇。《仪礼·士丧礼》缀足用燕几。〈注〉缀犹拘也。又《礼·乐记》礼者,所以缀淫也。〈注〉缀,犹止也。又《广韵》陟劣切《集韵》枺劣切,□音辍。义同。又《集韵》都外切,音祋。缀兆。郑康成读。
玉玉:《午集上·玉字部》《唐韵》《正韵》鱼欲切《集韵》《韵会》虞欲切,□音狱。《说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杨,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韵》烈火烧之不热者,真玉也。《易·鼎卦》鼎玉铉。〈疏〉正义曰: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又《说卦》乾为玉为金。〈疏〉为玉为金,取其刚之清明也。《诗·大雅》金玉其相。《礼·聘义》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阴之阴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温不重,是以君子宝之。又水玉,水精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水玉磊砢。〈注〉水玉,水精也。又美貌也。《公羊传·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记·□丞相世家》如冠玉耳。又珍食曰玉食。《书·洪范》惟辟玉食。《释文》汉书云:玉食,珍食也。又时和曰玉烛。《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疏〉言四时和气,温润明照,故曰玉烛。又地名。《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鍚。〈注〉凡六邑。又河名。《正字通》后晋天福中,鸿胪卿张匡邺使于阗,着行程记。言玉河在于阗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阗界,疏为三河,一白玉河,二绿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涨,玉随流而至,多寡视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谓之捞玉。又关名。《前汉·张骞传》酒泉列亭鄣至玉门矣。〈注〉玉门关在龙勒界。又星名。《后汉·郞顗传》从西方天苑趋,左足入玉井。〈注〉参星下四小星为玉井。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文玉树。〈注〉五釆玉树。又草名。《尔雅·释草》蒙,玉女。〈注〉女萝别名。又《正字通》寒玉,竹别名。亦曰绿玉。又鸟名。《前汉·司马相如传》鴐鵞属玉。《郭注》属玉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又观名。《前汉·宣帝纪》行幸萯阳宫属玉观。〈注〉晋灼曰:属玉,水鸟,以名观也。又蚌名。《尔雅·释鱼·蜃小者珧注》珧,玉珧,即小蚌。又姓。《史记·封禅书》济南人公玉带。〈注〉公玉,姓。带,名。《风俗通》齐濬王臣有公玉冉。又爱也,成也。《诗·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谏。〈注〉玉,宝爱之意。《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也。又《广韵》息逐切。《集韵》息六切,□音肃。《广韵》朽玉。又琢玉工。《集韵》或作□璛。又姓。《史记·封禅书公玉带注》索隐曰:玉又音肃。《后汉·光武纪》□留太守玉况为大司徒。〈注〉玉,音肃,京兆人。又《广韵》相玉切《集韵》须玉切,□音粟。西戎国名。亦姓。又《五音集韵》许救切,音齅。篆玉工也。又《韵补》叶音域。《汉费凤□》体履柔和,温其如玉,修孝友于闺门,执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坚不可得。尽我筋力,胝茧为疾。又叶音龠。《易林》桑华腐蠹,衣敝如络。女工不成,丝帛为玉。又叶音迂。《洞□颂》韫产宝玉,叶含耀明珠。《说文》王象三王之连,丨其贯也。〈注〉徐曰:王中画近上,王三画均。李阳冰曰:三画正均,如贯王也。《类篇》隶始加点,以别帝王字。《六书精蕴》帝王之王,一贯三为义。三者,天,地,人也。中画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画相均,象连贯形。俗书不知帝王字中画近上之义,加点于旁以别之。考证:(《尔雅·释天》时和谓之玉烛。)谨照原文时字上增四字。(《左传·哀十二年》宋郑之间有□地焉,曰弥作,顷丘,玉畅,岩,戈,锡。)谨照原文锡改鍚。(又虫名。《尔雅·释虫》玉蛈蜴。〈注〉即螲蟷,似□鼄,在穴中,有盖。今河北人呼蛈蜴。)谨按尔雅原文作王蛈蜴,误引入玉字下。谨将又虫名三字省去。以尔雅释虫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条王字注又虫名下。
联联:《未集中·耳字部》《唐韵》力延切《韵会》陵延切《正韵》灵年切,□音连。《说文》连也。从耳,耳连於颊。从丝,丝连不绝也。《张衡·思□赋》缤联翩兮纷暗暧。《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又官联。《周礼·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联,以会官治。〈注〉联,读为连。谓连事通职相佐助也。又合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万民,三曰联兄弟。〈注〉联,犹合也。又《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又《集韵》连彦切,音□。不绝也。
珠珠:《午集上·玉字部》《唐韵》章俱切《集韵》钟输切《正韵》专于切,□音朱。《说文》蚌之阴精。春秋国语曰:珠以御火灾,是也。《通雅》古有辟尘珠,辟寒珠,夜光照乗[音chéng],大者径寸,或出於龙鱼异物腹中,非独出於蚌也。陆佃云: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珠在足,蛛珠在腹,皆不及蚌珠。《沈怀远·南越志》珠有九品,寸五分以上至寸八九分者为大品,有光彩,一边小平似覆釜者名璫珠,璫珠之次名走珠,走珠之次为滑珠,滑珠之次为磊砢珠,磊砢珠之次为官珠雨珠,官雨珠之次为税珠,税珠之次为葱珠。见续博物志。《书·禹贡》淮夷□珠曁鱼。《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盘玉敦。又《博物志》江珠,琥珀别名。又《正字通》山海经滥水注:汉水多□□之鱼,状如覆铫,是生珠玉数,正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泽出青珠。左思云:青珠黄环,西国琅玕[音gān]碧珠,皆宝石名之以珠者也。又地名。《前汉·武帝纪》珠厓儋耳。〈注〉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穆天子传》天子舍于珠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文家篇名。《傅□序》连珠兴於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正正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沈约·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於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东行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