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pāi wàn duàn
成语简拼:ZPWD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椎拍輐斷
成语解释
輐:圆。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圆转截断物体而不见裂状。指能适应事物,不露棱角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1)华龙区七中的滕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椎拍輐断”。
(2)京京不会写成语“椎拍輐断”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椎拍輐断”几个大字。
(4)霖霖写不出成语“椎拍輐断”的拼音。
(5)轩秀姐姐给志彩和汾蔓讲了“椎拍輐断”的故事。
成语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椎椎:chuí 1、<名>槌子,敲击的器具。《订鬼》:『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又] <动>用槌打。《信陵君窃符救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2、<名>『椎形』的。《核舟记》:『居右者椎髻仰面。』3、<形>朴实。《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其椎少文如此。』[椎髻] 如椎形的发髻。[椎鲁] 鲁钝。[椎埋] 1.杀人埋尸。2.盗墓。[椎剽] 杀人劫财。[椎心泣血] 形容极度悲痛。李商隐《祭裴氏姨文》:『椎,孰知所诉。』
拍拍:pāi(1)用手掌打:拍球;拍手;拍掉身上的土。(2)浪涛冲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3)(拍儿)拍子:蝇拍儿。(4)拍子:合拍;二分之一拍。(5)拍摄:拍电影;拍照片。(6)发(电报等)。如:拍电报。(7)<口>拍马屁:吹吹拍拍。
断断:duàn 1、<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椎椎:《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直追切《集韵》传追切,□音追。通作槌。俗作桘。《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前汉·周勃传》朴椎少文。又《释名》椎,推也。耒亦椎也。又《集韵》朱惟切,音隹。木名,似栗而小。
拍拍:《卯集中·手字部》《广韵》《正韵》普百切《集韵》《韵会》匹陌切,□音魄。《说文》本作□。拊也。《释名》搏也。以手搏其上也。《唐书·曹确传》优人李可及,能新声自度曲,少年争慕之,号为拍弹。《□晹乐书》九部乐有拍板,韩文公目为乐句。《琴集》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蔡琰作。又拍张,手搏捽,胡之戏也。《南史·王敬则传》善拍张,宋帝使跳刀,接无不中,仍抚髀拍张。又《集韵》莫白切,音陌。击也。亦与□同。又《集韵》《韵会》《正韵》□伯各切,音博。与胉膊□同。《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豚拍。〈注〉郑杜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鎛。
輐輐:《酉集下·车字部》《集韵》户管切《韵会》五管切《正韵》胡管切,□音缓。《集韵》圆也。□截之所用。《庄子序》椎拍輐断。或作魭。又《韵会》《正韵》□五换切,音翫。刓[音wán]去圭角也。又《集韵》胡满切,音豢。义同。
断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