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食太仓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ì shí tài cāng成语注音:ㄓㄨㄟˋ ㄕㄧˊ ㄊㄞˋ ㄘㄤ
成语简拼:ZSTC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贅食太倉
成语解释
指无功受禄。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自谦
成语造句
(1)聪聪不会写成语“赘食太仓”的最后一个字。
(2)莉莉写不出成语“赘食太仓”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赘食太仓”几个大字。
(4)佘家乡二中的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赘食太仓”。
(5)左曜大哥哥讲了“赘食太仓”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宋洪迈《容斋三笔人当知足》:『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乡衮赵子直不妨使绝禄粟,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以为耿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太仓太仓:1、大谷仓。亦特指高在京城中的谷仓。《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2、喻称胃。《灵枢经·胀论》:『胃者,太仓也。』
赘赘:zhuì 1、<动>抵押。《汉书·严助传》:『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2、<动>入赘,旧指结婚后男住女家。《汉书·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3、<动>通『缀』。连结。《韩非子·存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引] 会;聚集。《汉书·武帝纪》:『毋赘聚。』4、<名>病名。赘疣,俗称瘊子。《庄子·骈拇》:『附赘县疣,出乎形哉。』[引] 多余的;无用的。刘勰《文心雕龙·镕裁》:『而委心逐辞,异端丛至,骈赘必。』
食食:shí 1、<动>吃。《寡人之于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名>吃的东西;食物。《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3、<名>粮食。曹操《置屯田令》:『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4、<动>通『蚀』,亏缺。《诗经·十月之交》:『彼月而食,则维其常。』[又] 特指日食或月食。《论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sì 1、<动>使……食;拿东西给人吃。《荷蓧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2、<动>饲养;喂食。《捕蛇者说》:『谨食之,时而献焉。』[食客] 古代寄食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效劳的人。[食邑] 封建时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
太太:tài 1、<形>大。《赤壁之战》:『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都去援列做太学生。』2、<形>过于;过分。杜甫《新婚别》:『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3、<形>最;极。《韩非子·说疑》:『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4、<形>尊称年长而辈分高的人。《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五日一朝太公。』[太仓] (1)大谷仓。(2)特指高在京城中的谷仓。(3)喻称胃。[太庙] 帝王的祖庙。[太师] (1)古代三公中最尊的一位,是辅佐国君的官。后来只作为对大臣的最高荣典加封,并无实职。(2)太子太师,辅导太子的官。(3)古代乐官之长。(4)尊称年高有德的大和尚。(5)复姓。[太岁] (1)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岁星。古代认为星(木星)每十二年绕太阳一周,因此把黄道(从地球观察到的太阳的运行轨迹)分为十二等分,以岁星所在部分为岁名,但岁星运行方向与将黄道分为十二支的方向相反,所以假设在一太岁星作与岁星相反的运动,自东向西,以每年太岁所在的部分来纪年。(2)太岁之神。古代数术家认为太岁有神,凡太岁神所在的方位和与之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兴造、迁移、嫁娶、远行。(3)喻称凶恶强暴的人。[太学] 古代设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阴] (1)月亮。(2)冬天。(3)太岁的别称。
仓仓:cāng 1、<名>粮仓;收藏谷物的处所。《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2、<名>通『苍』。青黑色;深蓝色。《唐雎不辱使命》:『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3、<名>通『舱』。船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4、<名>通『沧』。扬雄《甘泉赋》:『东烛仓海,西燿流沙。』[仓卒] 也作『仓猝』。1.事变;动乱。《汉书·楚元王传》:『遭巫蛊仓之难,未及施行。』2.匆促。王充《论衡·逢遇》:『仓之业,须臾之名。』[仓皇] 也作『仓黄』,『苍黄』。匆忙而慌张的样子。《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仓廪] 储蓄粮食的仓库。《吕氏春秋·怀宠》:『分府库之金,散仓之粟,以镇抚其众。』[仓头] 汉代对奴隶的称呼。也作『苍头』。
赘赘:《酉集中·贝字部》《唐韵》之芮切《集韵》《韵会》朱芮切,□音□。《说文》以物质钱,从敖贝。敖者,犹放贝当复取之也。又《诗·大雅》具赘卒荒。〈传〉赘,属也。〈疏〉赘,犹缀也。谓系缀而属之。又《庄子·大宗师》彼以生为附赘县疣。《释名》赘,属也。横生一肉,属着体也。又《史记·滑□传》淳于髠者,齐之赘壻也。〈注〉索隐曰:赘壻,女之夫,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物也。《前汉·贾谊传》家贫子壮则出赘。〈注〉师古曰:赘,质也。家贫无有聘财,以身为质也。又会也。《前汉·武帝纪》毋赘聚。〈注〉如淳曰:赘,会也。又行不当也。《老子·道德经》其于道也,若余食赘行。〈注〉行之无当曰赘。又言烦也。《曾巩·讲官议》问一告二谓之赘。又《博雅》赘,定也。又《玉篇》最也,得也。又《集韵》牛交切,音敖。《类篇》頝赘,不媚。
食食:《戌集下·食字部》餐《唐韵》乗[音chéng]力切《集韵》《韵会》实职切,□音蚀。《说文》一米也。《玉篇》饭食。《增韵》殽馔也。又茹也,啗也。《释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饮血,燧人钻火,而人始裹肉而燔[音fán]之,曰炮。及神农时,人方食谷,加米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及黄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饮食宴乐。《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传〉衆[音zhòng]难得食处,则与稷教民播种之,决川有鱼鳖,使民鲜食之。又《书·洪范》惟辟玉食。〈注〉珍食也。又食禄也。《礼·坊记》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又祭曰血食。《史记·□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又饮酒亦曰食。《前汉·于定国传》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又耳食。《史记·六国表》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又目食。《宋史·司马光传》饮食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绿之,以为盘案之翫,岂非以目食乎。又吐而复吞曰食。《书·汤誓》朕不食言。《左传·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故此训食为伪也。又蛊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又消也。《左传·哀元年》伍员曰:后虽悔之,不可食已。〈注〉食,消也。又《书·洛诰》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又日食,月食。《易·丰卦》月盈则食。《春秋·隐三年》日有食之。又《左传·襄九年》晋侯问於士弱曰:吾闻之,宋灾,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又《礼·檀弓》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注〉不食,谓不垦耕。又《前汉·外戚传》房与宫对食。〈注〉应劭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房宫,二人名。又《扬子·方言》食阎,劝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说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谓之食阎。又寒食,节名。《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又大食,国名,在西域波斯国西,都婆罗门,兵刃劲利,勇于野鬬。又《广韵》戏名。博属。又姓。汉有食子通。《希姓录》后汉食于公。又《集韵》祥吏切《正韵》相吏切,□音寺。《论语》有酒食,先生馔。《礼·曲礼》食居人之左。〈注〉食,饭属也。又粮也。《周礼·地官·廪人》匪颁賙赐稍食。又以食与人也。《诗·小雅》饮之食之。《礼·内则》国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注〉食谓乳养之也。《左传·文元年》谷也食子。〈注〉食,养生也。又《广韵》《集韵》《韵会》□羊吏切,音异。《广韵》人名。汉审食其,郦食其。《荀悦·汉纪》作异基。又叶式灼切,音烁。《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跃。坏我王室,民困于食。考证:(《易·需卦》君子以饮食晏乐。)谨照原文晏改宴。(《宋史·司马光传》世人取果饵刻镂之,朱缘之。)谨照原文朱缘之改朱绿之。(《尔雅·释诂》食,伪也。〈疏〉言而不行,如日之消尽,故通谓伪言为食言。)谨照原文如日改如食。(《左传·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纳火。)谨照原文出纳改出内。(《周礼·地官·廪人》廪人賙赐稍食。)谨按廪人二字不当重复。谨照原文廪人賙赐稍食改匪颁賙赐稍食。
太太:《丑集下·大字部》《集韵》他盖切,音汰。与大泰□同。《说文》滑也。一曰大也,通也。○按经史太字俱作大。如大极、大初、大素、大室、大□、大庙、大学及官名大师、大宰之类。又作泰,如泰卦、泰坛、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类。范氏撰《后汉书》父名泰,避家讳,攺从太。毛氏韵增,经史古太字无点,后人加点以别小大之大,非。《字汇》引之,失考。又姓。文王四友太颠之后。见《统谱》。又叶力至切,音利。《欧阳修·祭龙文》宜安尔居,静以养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又《集韵》他达切,音獭。太末,汉县名。在会稽西南。亦作太。
仓仓:《子集中·人字部》(古文)仺《唐韵》七冈切《集韵》千冈切,□音苍。《说文》谷藏也。《国策注》圆曰囷,方曰仓。《诗·小雅》乃求千斯仓。《礼·月令》季秋,命冢宰举五谷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又官名。《周礼·地官》仓人掌粟入之藏。又仓卒,悤遽貌。《杜甫·送郑虔诗》仓皇已就长途往。又姓。周仓葛。又与苍通。《礼·月令》驾仓龙。《前汉·萧望之传》仓头庐儿。又与臓通。五仓,五脏也。《前汉·谷永传》成帝曰:化色五仓之术,皆左道以欺妄。又与沧通。《扬雄·甘泉赋》东烛仓海。又与桑通。亢仓子,亦作庚桑子。又《集韵》楚亮切,借作怆。《诗·大雅》仓兄填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