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ī dāo zhī mò
成语注音:ㄓㄨㄟ ㄉㄠ ㄓㄧ ㄇㄛˋ
成语简拼:ZDZM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錐刀之末成语谜语锥尖
成语英文:negligible interest
成语解释
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小事
近义词
锥刀之利
成语接龙
1、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冲之臣→臣门如市→市井小人→人仰马翻→翻衾倒枕→枕戈剚刃→刃树剑山→山重水复→复旧如初→初试锋芒→芒然自失→失诸交臂→臂有四肘→肘腋之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如齐贝→贝阙珠宫→宫车晏驾→驾肩接武→武断专横→横扫千军→军法从事
2、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戟沉沙→沙鸥翔集→集苑集枯→枯骨之余→余食赘行→行者让路→路见不平→平地起家→家无儋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华绝代→代代相传→传檄而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气吞牛→牛刀割鸡→鸡零狗碎→碎心裂胆→胆大心粗→粗枝大叶
3、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箭为誓→誓以皦日→日朘月削→削职为民→民淳俗厚→厚貌深情→情深友于→于安思危→危言高论→论短道长→长戟高门→门可罗雀→雀屏中选→选贤任能→能者为师→师心自是→是非得失→失魂丧胆→胆壮心雄→雄飞雌伏→伏虎降龙→龙潜凤采→采凤随鸦
4、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节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眉丰颊→颊上三毛→毛举细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君新寡→寡不胜众→众星攒月→月露之体→体国经野→野没遗贤→贤妻良母→母难之日→日以继夜→夜郞自大→大显神通→通前彻后→后继有人
5、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矩周规→规天矩地→地平天成→成群集党→党恶佑奸→奸掳烧杀→杀一利百→百端待举→举手相庆→庆吊不行→行浊言清→清心寡欲→欲哭无泪→泪流满面→面如凝脂→脂膏莫润→润屋润身→身价百倍→倍道而进→进利除害→害羣之马→马壮人强→强本弱末
成语示例
(1)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南史·任昉传》
成语造句
(1)昂昂写不出成语“锥刀之末”,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
(2)成姐姐给小刚和蔻蔻讲解了“锥刀之末”的故事。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锥刀之末”几个大字。
(4)曲江中学的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锥刀之末”。
(5)小成不会写成语“锥刀之末”的最后一个字。
(6)前往灵石公园的路上,浩阔哥哥给妞全和桓美介绍了『锥刀之末』的历史典故
成语出处
《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锥锥:zhuī(1)锥子。(2)象锥子的东西:圆锥体。(3)用锥子形的工具钻。
刀刀:dāo 1、<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刀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2、<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刀,割也。』《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之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末末:mò 1、<名>树梢。《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2、<名>事情、物件的端或尾。《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3、<名>末尾;尽头。《核舟记》:『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4、<名>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论积贮疏》:『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5、<名>时间或顺序在后。贾思勰《树木》:『吴末,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末技] (1)小技。(2)指工商业。[末业] 亦作『末作』、『未产』、『末事』、『末生』。古代称工商业等业为末业,与称『本业』的农业相对。[末造] (1)末世时产生。(2)不重要的东西。[末叶] (1)一个世纪或朝代的最后阶段。(2)后代子孙。
锥锥:《戌集上·金字部》《唐韵》职追切《集韵》《韵会》《正韵》朱惟切,□音隹。《说文》锐器也。《玉篇》鍼也。《释名》锥,利也。《左传·昭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注〉锥刀末,喻小事。《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曰:臣得如锥之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末见而已。《前汉·枚乗[音chéng]传》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又《淮南子·兵略训》疾如锥矢。〈注〉锥,金镞箭羽之矢。又毛锥,笔也。《五代史·史弘肇传》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刃,毛锥子安足用哉。
刀刀:《子集下·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都劳切《正韵》都高切,□到平声。《说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与刃也。《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传·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又钱名。《初学记》黄帝采首山之铜,始铸为刀。《史记·平准书》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注〉索隐曰:刀者,钱也。以其形如刀。《前汉·食货志》利於刀。〈注〉如淳曰:名钱为刀者,以其利於民也。又《诗·卫风》谁谓河广,曾不容刀。《朱注》小船曰刀。《正韵》小船形如刀。
之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末末:《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莫拨切《韵会》莫曷切《正韵》莫葛切,□瞒入声。《说文》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上,谓木杪也。《礼·曲礼》献杖者执。末《玉篇》端也,颠也,尽也。《广韵》无也,弱也,远也。又终也。《书·立政》我则末惟成德之彦。又勿也。《礼·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又薄也。《左传·昭十四年》三数叔鱼之恶,不为末减。又四肢曰末。《左传·昭元年》风淫末疾。又商贾曰末。《史记·秦琅邪颂》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又太末,县名。《前汉·地理志》属会稽郡。又且末,国名。见《前汉·西域传》。又山名。《山海经》末山多赤金。又姓。《统谱》秣陵之后改为末氏。又《集韵》《正韵》莫狄切,音觅。《荀子·礼论篇》丝末。〈注〉与幦同。又叶莫结切,音蔑。《屈原·九歌》桂櫂兮兰枻,□冰兮积雪。采薛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又叶没各切,音莫。《苏辙·偶作诗》重门闭不开,鸣鸟相呼乐。晨晖转帘影,微风响秋末。考证:(且末,国名。见《前汉·西域传》。)谨照原文且改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