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è zhāo zhù
成语注音:ㄗㄨㄟˋ ㄜˋ ㄓㄠ ㄓㄨˋ
成语简拼:ZEZZ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辠惡炤著
成语解释
昭著:明显。罪恶十分明显,人所共知。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罪恶非常明显
近义词
罪该万死、罪大恶极、罪恶滔天、罪恶昭彰、罪贯满盈、十恶不赦
成语接龙
1、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东谈西→西风落叶→叶公好龙→龙跳虎卧→卧不安枕→枕岩漱流→流年不利→利用厚生→生气勃勃→勃然大怒→怒目相视→视死如归→归心如箭→箭拔弩张→张冠李戴→戴玄履黄→黄泉之下→下车伊始→始终如一→一鳞片甲→甲第连天→天壤之隔→隔年皇历
2、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黄道黑→黑漆一团→团花簇锦→锦胸绣口→口说无凭→凭几据杖→杖履相从→从容就义→义无反顾→顾此失彼→彼唱此和→和蔼可亲→亲密无间→间见层出→出入神鬼→鬼斧神工→工力悉敌→敌众我寡→寡不敌众→众星拱极→极而言之→之死靡二→二龙戏珠
3、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长道短→短褐不全→全身远害→害人不浅→浅尝辄止→止暴禁非→非驴非马→马足龙沙→沙鸥翔集→集萤映雪→雪飘如絮→絮酒炙鸡→鸡鸣馌耕→耕当问奴→奴颜婢色→色厉胆薄→薄暮冥冥→冥漠之都→都中纸贵→贵在知心→心灵性巧→巧不可接→接二连三
4、罪恶昭著→著书立说→说长说短→短叹长吁→吁地呼天→天成地平→平白无故→故甚其词→词穷理絶→絶后光前→前合后仰→仰屋着书→书缺有间→间不容息→息息相关→关情脉脉→脉脉相通→通天达地→地丑德齐→齐量等观→观隅反三→三盈三虚→虚位以待→待人接物→物极必返
5、罪恶昭著→著述等身→身轻言微→微不足道→道存目击→击节叹赏→赏心悦目→目注心凝→凝脂点漆→漆黑一团→团花簇锦→锦衣肉食→食不兼肉→肉袒面缚→缚鸡弄丸→丸泥封关→关情脉脉→脉脉含情→情文并茂→茂林修竹→竹报平安→安室利处→处之怡然→然糠自照→照功行赏
成语示例
(1)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成语造句
(1)宝坻区第二中学的亓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恶昭著”。
(2)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罪恶昭著”几个大字。
(3)程程写不出成语“罪恶昭著”,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
(4)嘉嘉不会写成语“罪恶昭著”的最后一个字。
(5)尚涪哥哥给闳藐和勇怡介绍了“罪恶昭著”的成语典故。
(6)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成语出处
宋·赵善括《严赏罚奏议》:『虽纵欲以害民,怙势而贪利,罪恶昭著,无从上达。』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昭著昭著:[zhāozhù] 明显;显著。彰明昭著。
罪恶罪恶:[zuì è] 危害严重的行为。罪恶累累。
罪罪:zuì 1、<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2、<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3、<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5、<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动>犯罪。《训俭示康》:『远罪丰家。』
恶恶:è 1、<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恶。』3、<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4、<形>污秽。《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5、<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wù 1、<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3、<动>嫉妒。《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ū 1、<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恶能无记?。』2、<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
昭昭:zhāo 1、<形>明显;显著。《柳毅传》:『赖明君子信义昭彰,致达远冤。』[又] <动使动>使……昭。《观巴黎油画记》:『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也。』2、<动>表明。《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然] 很明显的样子。[昭雪] 清洗冤枉使案情真相大白。[昭昭] (1)明亮。(2)明白。(3)明显。
著著:zhù 1、<动>显露。《中庸》:『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2、<形>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3、<动>写作。《五柳先生传》:『常著文章以自娱。』zhuó 1、<动>附着。《论积贮疏》:『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2、<动>穿。《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3、<动>居于;处在。《赤壁之战》:『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4、<动>加上。陆游《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著鞭] 挥鞭策马,比喻努力向前。[著题] 切题。
罪罪:《未集中·网字部》(古文)辠《广韵》徂贿切《集韵》粗贿切,□音□。《说文》捕鱼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大禹谟》罪疑惟轻。
恶恶:《卯集上·心字部》(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又粗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又年凶曰岁恶。又器物不良曰苦恶。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青蝇恶矣。《师古曰》恶即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於王,以所讳所恶也。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即滹沱河也。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三文。《集韵》□即恶也。
昭昭:《辰集上·日字部》《唐韵》止遥切《集韵》《韵会》《正韵》之遥切,□音招。《说文》日明也。《尔雅·释诂》昭,见也。《博雅》明也。《玉篇》光也。《广韵》着也,觌也。《易·晋卦》君子以自昭明德。《书·尧典》百姓昭明。《诗·大雅》於昭于天。又《礼·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鲁语》明者为昭,次者为穆。又《礼·乐记》蛰虫昭苏。〈注〉昭,晓也。蛰虫以发生为晓,更息曰苏。又姓。《战国策》楚有昭奚恤。《屈原·离骚注》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又《集韵》时饶切《正韵》时昭切,□音韶。庙中佋穆,或作昭。《佩觽集》说文自有佋穆之字,以佋为昭,盖借音耳。李祭酒涪说为晋讳昭,改音韶,失之也。又《集韵》《韵会》《正韵》□止少切,音沼。《诗·鲁颂》其马蹻蹻,其音昭昭。《释文》昭,之绕反。又《集韵》《正韵》□之笑切。照,或省作昭。又《韵补》叶蚩於切。《前汉·叙传》受命之初,赞功剖符。奕世弘业,爵土乃昭。又叶之由切。《楚辞·九章》临沅湘之□渊兮,遂自忍而沈流。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考证:(爵士乃昭。)谨照前汉敍传原文,爵士改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