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yí wéi qīng
成语简拼:ZYWQ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罪疑惟輕
成语解释
疑:不能确定;惟:同『唯』,只有。罪行轻重有可疑之处,只应从轻判处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
罪疑从轻
成语示例
(1)清·黄宗羲《明司马澹若张公传》:『罪疑惟轻,则冥途有重返之魄;罚当其咎,则单门无连染之人。』
成语造句
(1)成语「罪疑惟轻」是一个紧缩式成语。
(2)冠熙大哥哥给涪凡和沙敏讲述了“罪疑惟轻”的历史典故
(3)慧慧写不出成语“罪疑惟轻”的拼音。
(4)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罪疑惟轻”几个大字。
(5)杞县邢口镇一中的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疑惟轻”。
(6)小冰不会写成语“罪疑惟轻”的最后一个字。
(7)去往罗洪中学的公交车上,耀幻大哥哥给欣聆和朦绮讲了『罪疑惟轻』的典故。
成语出处
《尚书·大禹谟》:『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罪罪:zuì 1、<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2、<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3、<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5、<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动>犯罪。《训俭示康》:『远罪丰家。』
疑疑:yí 1、<动>怀疑。《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名>疑问。《愚公移山》:『其妻献疑。』3、<动>犹豫。《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4、<动>猜想。《与妻书》:『汝腹中之物,余疑其女也。』[疑兵] 为迷惑敌人而设置的部队。[疑忌] 猜忌。[疑义] (1)值得怀疑的道理;(2)可疑的地方。
惟惟:wéi 1、<动>思考;考虑。《墨池记》:『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陈情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副>只;只是。《木兰诗》:『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3、<介>因为。《少年中国说》:『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4、<助>句首表语气希望。《中山狼传》:『惟先生速图。』[辨] 惟,唯,维。『惟』本义是思;『唯』本义是答应;『维』本义是绳子。但在『思』的意义上『惟』、『维』通用;在『只』的意义上『惟』、『唯』通用;作助词表语气时三个字都通用。[惟度] 思量;揣度。
轻轻:qīng 1、<形>(分量)轻;不重。《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形>轻便;轻快。《归去来兮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动>轻视;看不起。《望洋兴叹》:『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4、<形>轻率;轻易。《殽之战》:『秦师轻而无礼,必败。』5、<副>轻轻地;不费劲地。《琵琶行》:『轻拢慢捻抺复挑。』6、<形>次要的;不重要的。《孟子·尽心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罪罪:《未集中·网字部》(古文)辠《广韵》徂贿切《集韵》粗贿切,□音□。《说文》捕鱼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大禹谟》罪疑惟轻。
疑疑:《午集上·疋字部》《唐韵》语其切《集韵》鱼其切《韵会》凝其切,□音宜。惑也。《广韵》不定也。《易·乾卦》或之者,疑之也。《礼·坊记》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疏〉疑谓是非不决,当用礼以章明之。又度也。《仪礼·士相见礼》凡燕见于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则正方不疑君。〈注〉疑,度也,不可预度君之面位,邪立向之。又《广韵》恐也。又《增韵》似也,嫌也。又《尔雅·释言》戾也。又山名。《淮南子·原道训》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衆[音zhòng]。〈注〉九疑,山名也。在苍梧。又神名。《山海经》符惕之山,其上多椶柟,下多金玉,神江疑居之。又官名。《礼·文王世子》虞夏商周有师保,有疑丞。〈疏〉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又《韵会》疑陵切《正韵》鱼陵切,□音凝,定也。《诗·大雅》靡所止疑,云徂何往。〈传〉疑,定也。〈疏〉正义曰:疑,音凝。疑者,安静之义,故为定也。《庄子·达生篇》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又《集韵》鱼乙切《韵会》《正韵》鱼乞切,□银入声。《仪礼·乡射礼》宾升西阶,上疑立。〈注〉疑,止也。有矜庄之色。《释文》疑,鱼乙切。又《士昏礼》妇疑立于席西。〈注〉疑,正立自定之貌。又《集韵》《韵会》□偶起切,同拟。《易·文言》阴疑于阳。《礼·射义》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注〉疑,自下上至之辞也。〈疏〉疑,拟也。是在下比拟於上,故云自下上至之辞也。又《韵补》叶鱼记切,音义。《易·升卦》升虚邑无所疑也。又叶鱼求切,音牛。《贾谊·鵩赋》德人无累,知命不忧。细故芥蔕,何足以疑。
惟惟:《卯集上·心字部》《唐韵》以追切《集韵》《韵会》夷隹切,□音维。《说文》凡思也。从心隹声。《玉篇》有也,为也,谋也,伊也。又语辞也。《毛晃曰》有是惟之惟,书济河惟兖州之类。有思惟之惟,书视远惟明,诗载谋载惟之类。有惟独之惟。书惟王不迩声色之类。又姓。又《正韵》无非切,音微。义同。◎按《说文》从心隹声,则梁韵弋隹切,唐韵以追切,宋韵夷隹切,□切喻母也。独正韵竟作无非切,则切微母矣。
轻轻:《酉集下·车字部》《广韵》去盈切《集韵》《韵会》牵盈切《正韵》丘京切,□音卿。《说文》轻车也。《广韵》重之对也。又去声。《广韵》虚正切《集韵》《韵会》牵正切《正韵》丘正切,□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