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淋漓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mò lín lí成语简拼:ZMLL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醉墨淋漓
成语解释
淋漓:充盛、酣畅的样子。乘着酒兴挥毫泼墨。常用以形容行文作画挥洒自如,笔意酣畅。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醉墨淋漓”几个大字。
(2)澹台爷爷给他的外甥囡介绍了“醉墨淋漓”的典故。
(3)格格写不出成语“醉墨淋漓”的拼音。
(4)敏敏不会写成语“醉墨淋漓”的最后一个字。
(5)三堡乡中学的费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醉墨淋漓”。
成语出处
宋·陆游《云安集序》:『想拾遗之高风,醉墨淋漓,放肆纵横,实为一代杰作。』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淋漓淋漓:[línlí] (1)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淋漓不净。(2)形容痛快。淋漓肺腑之言。
醉墨醉墨:[zuìmò] 指醉后所作的书画。
醉醉:zuì 1、<形>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陶侃》:『岂可但逸游荒醉?』2、<动>喝醉酒。《五柳先生传》:『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始得西山宴游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形>湖涂;昏愦。《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动>极端喜爱;沉迷。《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醉侯] 好酒而量大者。[醉酒饱德] 语出《诗经·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君子成年,介尔景福』。后指酬谢主人款待之辞。[醉乡] 醉中的境界。[醉眼] 酒后含有醉意。
墨墨:mò 1、<名>写字用的墨;黑颜料。沈括《石油》:『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成语有『近墨者黑』[又] <动>沾黑。《石油》:『石炭烟亦大,墨人衣。』[又] <动>用墨染黑。《殽之战》:『子墨衰经。』[又] <动>穿上黑色丧服。《殽之战》:『遂墨以葬文公。』[又] <动>用黑色衣服作为丧服。《殽之战》:『晋于是始墨。』2、<名>黑色。《核舟记》:『钩画了了,其色墨。』3、<名>绳墨,木工用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引] 准则;法度。扬雄《太玄经·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4、<名>文字的代称,如『文墨』,又指文章学识。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俚俗谓不能文者为胸中无墨。』5、<名>古代刑罚之一。在受刑人额上刺字,并染上墨。《尚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刑墨。』6、<名>古代计量单位,五尺为墨。《国语·周语》:『其察色也,不过墨丈寻常之间。』7、<名>墨家的省称。《孟子·滕文公》:『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墨车] 古代大夫所乘的车子,车身墨漆,无彩绘。[墨妙] 指精妙的文章、书法、绘画。[墨绶] 黑色的印带。县令,县长的代称。
淋淋:一、lín浇:日晒雨淋;衣服都淋湿了。二、lìn滤:过淋;淋盐;把这药用纱布淋一下。
漓漓:lí 1、<动>水渗入地。扬雄《河东赋》:『云霏霏而来迎兮,泽渗漓而下降。』2、<形>薄,与厚相对。陆游《何君墓表》:『一卷之诗有淳漓,一篇之诗有善病。』3、<形>沾湿或下滴的样子。李贺《昆仑使者》:『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4、<形>酣畅的样子。陆游《哀郢》:『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
醉醉:《酉集下·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将遂切,音檇。《正韵》为酒所酣曰醉。《书·酒诰》德将无醉。《诗·大雅》既醉以酒。又心醉。《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文中子·事君篇》心醉六经。又骨醉。《唐书·武后纪》高宗王后萧良姊为武昭仪所诬,囚之,武氏置二人酿瓮中,曰令二姬骨醉。又心和神全曰醉。《淮南子·览冥训》通于大和者,惛若纯醉而甘卧以游其中,不知其所由也。又《字汇补》醉李,地名。与檇李同。《公羊传·定十四年》於越败吴于醉李。又《字汇补》精崔切,音嶉。《李世泽·韵图》醉字有平去二音。《说文》醉,卒也。卒其度量,不至於乱也。一曰溃也。《正字通》醉必伐德丧仪,酒诰、宾筵言之甚详,未有醉能卒其度量不至乱者。因卒立义,说文误。
墨墨:《丑集中·土字部》《唐韵》莫北切《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默。《说文》书墨也。《西京亲记》汉尚书令,仆承郞,月给隃糜墨。魏晋间以黍烧烟,和松煤为之。唐初高丽岁贡松烟墨。宋熙宁间,张遇供御墨,始用油烟入麝,谓之龙剂。《李坚墨评》古有李廷珪墨为第一,张遇墨次之,兖州□朗墨又次之。又《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坼以占吉凶。又度名。《小尔雅》五尺为墨,倍墨为丈。《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又五□之一,凿其额,涅以墨书。《书·伊训》臣下不匡其□墨。又哀容。《孟子》歠粥面深墨。又气色下也。《左传·哀十三年》晋定公,吴夫差,会于黄池。司马寅曰:肉食者无墨。又闇昧也。《刘向·新序》师旷对晋平公曰:国有墨。墨而不危者,未之有也。又墨灰。《西京亲记》武帝凿昆明池,悉灰墨,无复块土。西域人曰:大刼将尽,则有刼烧。灰墨,其余烬也。又与默通。《史记·商君传》武王谔谔以兴,纣墨墨以亡。《前汉·窦婴传》婴墨墨不得志。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也。又地名。即墨,故齐地。《史记·齐世家》乐毅下齐七十余城,惟即墨不下。今即墨乃汉之不其县。又墨山,在即墨东北,墨水发源于此。《前汉·郊祀志》帝以方士言祀太室于即墨,即此山也,一在卫辉县西北。《九州要记》墨子居墨山,采茯苓饵之,五百岁不死。又姑墨,国名。南与于阗接,又康居国有附墨城。□见《前汉·西域传》。又姓。禹师墨如。见《王符潜夫论》。周墨翟,明墨麟。《姓纂》墨氏即墨胎氏,孤竹君后。又老马腹中有物曰墨,犹狗宝也,见《本草纲目》。又《集韵》旻悲切,音眉。墨杘,默诈貌。又软弱貌。又《集韵》莫佩切,音昧。諡法,贪以败官,谗言败善,□曰墨。考证:(《礼·玉藻》卜人定龟,史定墨。〈注〉凡卜,必以墨画龟,乃钻之,观所拆以占吉凶。)谨照原文拆改坼。(又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墨家俭而难遵,然其疆本节用,不可废也。)谨照汉书司马迁传疆本改强本。
淋淋:《巳集上·水字部》《唐韵》力寻切《集韵》《韵会》犁针切《正韵》犁沈切,□音林。《说文》以水沃也。一曰淋淋,山下水貌。又淋漓,渥貌。亦作淋离。《扬雄·羽猎赋》淋离廓落。又池名。即太液池。《王子年·拾遗记》昭帝元始元年,穿淋池广千步。又与霖通。又《集韵》力鸩切,临去声。亦水沃也。《集韵》或作□。
漓漓:《巳集上·水字部》《广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之切《正韵》邻溪切,□音离。渗漓,流貌。一曰水渗入地。《扬雄·河东赋》泽渗漓而下降。又水名。《前汉·地理志》漓水,出白石县西塞外。又水名,出湘南。《水经》漓水,出阳海山,南至广信县入郁水。又山名。《广舆记》漓山,在广西桂林府城东南。又形容之辞。《扬雄·甘泉赋》漓乎渗洒。又淋漓,秋雨也。亦省作漓。又与漓通,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