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革倒戈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yǎn gé dǎo gē成语注音:ㄧㄢˇ ㄍㄜˊ ㄉㄠˇ ㄍㄜ
成语简拼:YGD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偃革倒戈
成语解释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偃兵息甲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偃革倒戈”几个大字。
(2)飞飞写不出成语“偃革倒戈”,所以单元测试只有99分。
(3)菁兒哥哥给熙钰和鹊旖讲了“偃革倒戈”的故事。
(4)敏敏不会写成语“偃革倒戈”的最后一个字。
(5)汪清综合高中的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偃革倒戈”。
成语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倒戈倒戈:[dǎogē] 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
偃偃:yǎn 1、<动>仰卧;又为仰面向后倒,与『仆』相对。《窦娥冤》:『人拥的我前合后偃。』2、<动>信息;停止。《庄子·徐无鬼》:『为义偃兵,造兵之本也。』[偃蹇] (1)高耸的样子。(2)高傲的样子。[偃息] 安卧。[偃仰] (1)悠闲安逸的样子。(2)仰面倒下。
革革:gé 1、<名>去毛的兽皮。[又] 泛指兽皮。《察变》:『此自未有记载以前,革衣石斧之民所采撷践踏者。』2、<名>皮革制成的甲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3、<名>皮革制成的鼓类乐器,八音之一。韩愈《送孟东野序》:『金石丝匏土革木八者,物之盖鸣者也。』4、<动>变革;改革。《察变》:『是当前之所见,经廿年卅年而革焉可也,更二万年三万年而革亦可也。』5、<动>革除;除掉。《六国论》:『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车] 兵车。[革吏] 武士的谦称。
倒倒:dǎo 1、<动>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动>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3、<动>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与人。』dào 1、<动>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2、<动>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倒于心。』3、<动>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倒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4、<副>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药死了。』[倒冠落佩] 指去官归隐。[倒灶] 做事不顺利。[倒持泰阿] 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倒屣] 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戈戈:gē 1、<名>古代的一种兵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吐万里如虎。』2、<名>代指战争,常『干戈』连用。《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偃偃:《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韵会》於幰切《集韵》隐幰切,□烟上声。《说文》僵也,仆也。《仪礼·乡射礼》偃旌兴而俟。《淮南子·精神训》墙之立,不若其偃也。又服也,靡也,卧也。《诗·小雅》或息偃在牀。《书·武成》偃武修文。又偃蹇,困顿失志貌。《左传·哀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注〉偃蹇,骄傲也。又与堰同,壅水也。《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关空也。又偃猪,下湿之地。《左传·襄二十五年》规偃猪。《正义曰》偃猪,谓偃水为猪也。又厕也。《庄子·庚桑楚》观室者周於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屛厠也。屛厠则以偃溲。又地名。《春秋·僖元年》公败邾师于偃。又姓。晋偃籍。又《集韵》於殄切,音蝘。义同。考证:(《周礼·天官·䱷人注》梁,水偃也,偃水为阔空也。)谨照原文阔空改关空。
革革:《戌集中·革字部》《唐韵》古核切《集韵》《韵会》各核切,□音隔。《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注〉徐锴曰:皮去其毛,染而莹之曰革。《韵会》皮熟曰韦,生曰革。吕氏曰:革者,去毛而未为韦者也。《书·禹贡》齿革羽毛。〈传〉犀皮。《诗·召南》羔羊之革。〈传〉革,犹皮也。〈疏〉兽皮治去其毛曰革。对文言之异,散文则皮革通。《周礼·天官》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疏〉革须治用功深,故冬敛之。又《正字通》人与兽皆曰革。《礼·礼运》肤革充盈。〈注〉革,即肤内厚皮也。又《礼·明堂位》革车千乗[音chéng]。〈注〉革车,兵车也。《周礼·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者。〈注〉革,革甲也。又《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时成。《书·尧典》鸟兽希革。〈传〉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范》金曰从革。〈传〉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权数》丁氏归革筑室。〈注〉革,更也。又《尔雅·释器》辔首谓之革。《诗·小雅》鞗革冲冲。〈传〉鞗,辔也。革,辔首也。〈疏〉马辔所靶之外,有余而垂者,谓之革。又《诗·小雅》如鸟斯革。〈传〉革,翼也。〈笺〉如鸟夏暑希革张其翼时。《释文》革,如字。韩诗作勒,云翅也。又军礼曰兵革。《礼·中庸》袵金革。〈注〉革,甲胄之属。又《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革,鼓鼗也。又《扬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间代语也。又姓。《广韵》汉功臣表有煑枣侯革朱。又《集韵》讫力切,音殛。本作□。急也。《礼·檀弓》夫子之病革矣。〈注〉革,急也。《释文》纪力切。又《集韵》竭亿切。音极。义同。《礼·檀弓·释文》又音极。《集韵》或作亟。考证:(《说文》兽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谨照原文省象字。
倒倒:《子集中·人字部》《广韵》《正韵》都皓切《集韵》《韵会》覩老切,□刀上声。什也。又绝倒,极笑也。《晋书·卫玠传》王澄有高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又倾倒。《杜甫诗》志士怀感伤,心胷已倾倒。又潦倒。《北魏书·崔瞻传》魏天保以后重吏事,谓容止蕴藉者为潦倒。瞻终不改。又《扬子·方言》大袴谓之倒顿。〈注〉今雹袴也。又《集韵》《韵会》刀号切《正韵》都导切,□音到。《诗·齐风》颠之倒之,自公召之。《礼·丧大记》小敛之衣,祭服不倒。〈注〉死者所用衣,多不尽着,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领,不倒也。《韩非子·难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又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乐观赋》或以驰骋,覆车颠倒。乌获扛鼎,千钧若羽。又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颠倒,为王来呼。呼去声。
戈戈:《卯集中·戈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禾切,音锅。《说文》平头戟也。《徐锴曰》戟小支上向则为戟,平之则为戈。一曰戟偏距为戈。《礼·曲礼》进戈者前其□,后其刃。《正义曰》戈,钩孑戟也。如戟而横安刃,但头不向上,为钩也。直刃长八寸,横刃长六寸,刃下接柄处长四寸,□广二寸,用以钩害人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戈柲六尺有六寸。〈又〉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注〉内谓胡以内接柲者也,胡,其孑也,援,直刃也。《释名》戈,过也。所刺捣则决,所钩引则制之,弗得过也。《书·牧誓》称尔戈。〈注〉戈,短兵也。人执以举之,故言称也。又《典略》周有孤父之戈。又国名。在宋郑之间,寒浞子豷封于戈,少康灭之。又姓。《史记》夏后有戈氏,宋戈彦,明戈镐。又司戈,武职,从八品,唐天授年间置。从弋,一横之。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