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岂容诛
www.16system.cn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uì qǐ róng zhū成语简拼:ZQRZ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罪豈容誅
近义词
[同]罪不容诛
成语示例
(1)宋·苏轼〈谢制科启〉其二:『罄其平时之所怀,犹惧不足以仰对。言多迂阔,罪岂容诛?』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罪岂容诛”几个大字。
(2)工美附中的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罪岂容诛”。
(3)嘉嘉写不出成语“罪岂容诛”的拼音。
(4)隽大爷给蓝蓝和赟赟讲解了“罪岂容诛”的故事。
(5)小茜不会写成语“罪岂容诛”的最后一个字。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罪罪:zuì 1、<名>罪过;犯法的行为。《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心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2、<名>有罪的人;罪犯。《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3、<名>过失;过错。《垓下之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4、<动>惩罚罪行。《韩非子·五蠹》:『以其犯禁也,罪之。』5、<动>归罪于。《寡人之于国也》:『五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动>犯罪。《训俭示康》:『远罪丰家。』
岂岂:qǐ 1、<副>难道;哪里。表示反诘。《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2、<副>大概;或许。《荆轲刺秦王》:『将军岂有意乎?』[岂但] 哪里只是;何止。
容容:róng 1、<名>容量;容积。《论衡·骨相》:『察表候以知命,犹察斗斛以知容矣。』2、<动>容纳。《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3、<动>宽容。《庄子·庚桑楚》:『不能容人者无亲。』4、<动>容许;许可。《报刘一丈书》:『亡奈何矣,姑容我入。』5、<动>收容。《五人墓碑记》:『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6、<名>面容;面貌。《屈原列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7、<名>脸色;神色。《琵琶行》:『整顿衣裳起敛容。』8、<动>修饰面容;打扮。《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容膝] 立足之地。[容臭] 古人随身佩带的装有香料的小口袋;香囊。臭,指香料。[容与] (1)放任;放纵。(2)从容逍遥的样子。(3)迟缓不前的样子。(4)小船。[容止] (1)人的仪容举止。(2)收留。
诛诛:zhū 1、<动>要求;索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2、<动>责备;谴责。《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3、<动>征伐;讨伐。《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4、<动>惩罚。《荀子·富国》:『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5、<动>杀。《鸿门宴》:『立诛杀曹无伤。』[又] 被杀死。《六国论》:『洎牧以谗诛。』[诛求] 勒索。[诛愚] 愚昧迟钝。
罪罪:《未集中·网字部》(古文)辠《广韵》徂贿切《集韵》粗贿切,□音□。《说文》捕鱼竹罔。《易·解卦》君子以赦过宥罪。《书·大禹谟》罪疑惟轻。
岂岂:《酉集中·豆字部》《广韵》袪俙切《集韵》《韵会》去几切,□音□。《说文》还师振旅乐也。又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为语词。《玉篇》安也,焉也。《广韵》曾也。《增韵》非然之辞。《书·五子之歌》怨岂在明。《诗·召南》岂不夙夜。〈传〉岂不,言有是也。又《集韵》《正韵》□可亥切,音铠。与凯恺□通。军胜之乐也。又乐也,和也。○按经传凯歌、凯风、恺悌、乐恺皆借岂。古凯、恺、岂音义通,今分为二。《字汇》〈山下一〉从端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头,非。《同文举要》岂同剀,亦非。考证:(《说文》还师振乐也。)谨照原文振下增旅字。
容容:《寅集上·宀字部》《广韵》《集韵》《韵会》□余封切,音融。《说文》盛也。从宀从谷。《徐铉曰》屋与谷,皆所以盛受也。《增韵》受也,包函也。《易·师卦》君子以容民畜衆[音zhòng]。《书·君□》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注〉谓包之也。又《唐书·狄仁杰传》娄公盛德,为所包容久矣。又仪容也。《礼·冠义》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射义》试之於射宫,其容比於礼,其节比於乐。又《玉藻》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又从容,安也。《书·君□》从容以和。《中庸》从容中道,圣人也。又《尔雅·释器》容谓之防。《郭璞注》形如今牀头小曲屛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所以容身防矢也。又礼官曰容。《礼·乐记》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注〉容谓礼乐之官。使之检视殷家礼乐之官,而复其位。《前汉·儒林传》徐生善为容。是善礼乐者谓之容也。又飞扬貌。《楚辞·九章》纷容容之无经兮。又《礼·内则》佩容臭。〈注〉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犹后世香囊也。又纱之轻者曰轻容。《唐苑类》轻容,无花薄纱也。又州名。古象郡地,唐置容州。又姓。八凯仲容之后。《礼记》有徐大夫容居。又慕容,复姓。又《集韵》尹竦切。与怂慂之慂同,劝也。又《正字通》余垄切,音涌。《前汉·郊祀歌》神之行,旌容容。又与颂通。《说文》貌也。从页,公声。《徐曰》此仪容字。歌颂者,美盛德之形容,故通作颂。后人因以为歌颂字。《前汉·惠帝纪》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古颂与容同。《□法志注》颂谓宽容之,不桎梏也。又叶与章切,音阳。《韩愈·独孤申叔哀辞》如闻其声,如见其容。鸣呼远矣,何日而忘。又《参同契》天道甚浩广,太□无形容。虚寂不可覩,匡郭以消忘。考证:(《礼·冠义》礼文之始,在於正容体。)谨照原文礼文改礼义。(《射义》试之於泽宫。)谨照原文泽宫改射宫。(《礼记》有周大夫容居。)谨照檀弓周改徐。
诛诛:《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陟输切《集韵》《韵会》追输切,□音株。《说文》讨也。《广雅》杀也。《书·胤征》以干先王之诛。《礼·月令》诘诛暴慢。〈注〉诛者,戮其人。《前汉·□法志》征暴诛悖,治之威也。《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诛之。又《释名》罪及余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叶尽落也。《周礼·秋官·司烜氏》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竁焉。〈注〉郑司农云:屋诛,谓夷三族。又《易·亲卦》明夷诛也。〈注〉诛,伤也。又《晋语》小国敖,大国袭焉,曰诛。又《玉篇》罚也。《礼·曲礼》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注〉诛,罚也。又《类篇》责也。《左传·襄三十一年》诛求无时。〈注〉诛,责也。《周礼·天官·大宰》诛以驭其过。〈疏〉人有过失,非故为之者,则以言语责让之。又翦除也。《晋语》故以惠诛怨。〈注〉诛,除也。《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诗》傍此烟霞茅可诛。《正字通》翦茅为屋。借用诛字。又叶之由切,音周。《华核·自责文》不敢违敕,惧速罪诛,冒承诏命,魂逝形留。又叶株遇切,株去声。《蔡邕·释诲》下获熏胥之辜,高受灭家之诛,前车已覆,袭轨而骛。考证:(《周礼·秋官·司烜氏》〈注〉郑司农云:屋诛,为夷三族。)谨照原文为改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