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zhuō bān zuò shì
成语注音:ㄓㄨㄛ ㄅㄢ ㄗㄨㄛˋ ㄕㄧˋ
成语简拼:ZBZS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捉班做勢
成语解释
摆架子,装腔作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
[同]装腔作势
成语示例
(1)《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万一不肯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
(2)…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九妈道:『一言既出,并无他说。』九妈送至门首…——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捉班做势”几个大字。
(2)冬冬不会写成语“捉班做势”的最后一个字。
(3)多多写不出成语“捉班做势”,所以昨天考试才考了99分。
(4)宏瀚哥哥给蕃俪和琪涵讲解了“捉班做势”的故事。
(5)金碧中学的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捉班做势”。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万一不肯时,做妹子自会劝他,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捉捉:zhuō 1、<动>握;拿。《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笔赋诗。』2、<动>捉拿;捕捉。《促织》:『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3、<动>拾取。《世说新语·德行》:『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捉笔] 拿笔写文章。[捉刀] 指代人作文或做事。
班班:bān 1、<动>分发。《尚书·舜典》:『班瑞于群后。』[又] 分开;摊开。《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2、<动>颁布。《汉书·翟方进传》:『制礼乐,班度量,而天下大服。』3、<形>分离的,离群的。《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4、<动>排列。《韩非子·存韩》:『班位于天下。』5、<名>等级;次第。《隋书·百官志》:『徐勉为吏部尚书,定为十八班。』6、<名>通『斑』,杂色。《离骚》:『纷縂縂其防合兮,班陆离其上下。』
做做:zuò 1、<动>当;为。《窦娥冤》:『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2、<动>充当;充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3、<动>成为;变成。《山坡羊·潼关怀古》:『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动>使,多用于假设语气。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尽,许多愁。』5、<介>因为。《智取生辰纲》:『你们做什么闹。』[做弄] (1)捉弄。(2)酝酿。
势势:shì 1、<名>威势;力量。《过秦论》:『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2、<名>势力;权势。《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3、<名>形势;趋势。《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4、<名>气势。《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5、<名>姿势;姿态;形状。《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
捉捉:《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集韵》《韵会》□侧角切,庄入声。《说文》搤也。一曰握也。《广韵》捉搦也。《前汉·王褒传》周公躬吐捉之劳。〈注〉一饭三吐飡,一沐三捉发。《蜀志·赵云传注》先主捉手而别。又《增韵》捕也。《释名》促也。使相促及也。又《唐书·兵志》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
班班:《午集上·玉字部》《广韵》布还切《集韵》《韵会》《正韵》逋还切,□音颁。《书·尧典》班瑞于羣后。又《尔雅·释言》班,赋也。〈注〉谓布与。《书·洪范》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传〉赋宗庙彝器酒罇赐诸侯。《左传·襄二十六年》班荆相与食。〈注〉班,布也。《公羊传·僖三十一年》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又《博雅》班,秩序也。《左传·文六年》赵孟曰:辰嬴贱班在九人。〈注〉班,位也。又《集韵》次也。《左传·桓六年》诸侯之大夫戍齐,齐人馈之饩,使鲁为其班。〈注〉班,次也。又《集韵》别也。《左传·襄十八年》有班马之声。〈注〉班,别也。夜遁马不相见,故作离别声也。又徧也。《晋语》车班外内,顺以训之。〈注〉班,徧也。又《扬子·方言》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易·屯卦》乗[音chéng]马班如。〈疏〉六四应初,故乗[音chéng]马也。虑二妨已路,故初时班如旋也。《书·大禹谟》班师振旅。又亲色也。《礼·王制》班白者不提挈。〈注〉亲色曰班。又班班,车声。《后汉·五行志》车班班入河间。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后。又县名。《前汉·地理志》班氏。〈注〉属代郡。又班茅,虫名。《古今注》药种有五物,五曰班茅,戎盐解之。又《集韵》或作辨。《前汉·王莽传》辨社诸侯。又《韵会》通作般。《左传·成十三年》郑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宫。《释文》班,本亦作般。《前汉·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注〉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驱也。般,读与班同,布也。裔裔,飞流之貌。又《韵补》叶□连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清风萃而成响,朝日曜而增鲜。《广韵》俗作□。《正韵》亦作颁朌。考证:(又姓。《风俗通》楚令尹阙班之后。)谨照广韵所引风俗通,阙班改鬪班。
做做:《子集中·人字部》《正字通》俗作字,字汇租去声。又音佐,不知作本有去入二音,分作做为二,非。互见作字注。
势势:《子集下·力字部》《唐韵》舒制切《集韵》《韵会》《正韵》始制切,□音世。《说文》盛权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势。又《广韵》形势。《易·坤卦》地势坤。又《增韵》气焰也。《书·君□》毋倚势作威。又《韵会》外肾为势。宫□,男子割势。又《韵补》叶式列切,音设。《木华·海赋》羣山既略,百川潜渫。泱漭澹泞,腾波赴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