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dù jī cháng
成语注音:ㄕㄨˇ ㄉㄨˋ ㄐㄧ ㄔㄤˊ
成语简拼:SDJC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肚鶏腸
成语英文:narrow-minded
成语解释
比喻气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顾大体。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气量狭小
近义词
鼠腹鸡肠、小肚鸡肠、睚眦必报
反义词
宽宏大度
成语接龙
1、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而不溢→溢美溢恶→恶尘无染→染神刻骨→骨腾肉飞→飞来横祸→祸国殃民→民殷国富→富国强民→民生凋敝→敝盖不弃→弃短用长→长篇大论→论千论万→万死一生→生夺硬抢→抢地呼天→天香国色→色飞眉舞→舞榭歌楼→楼船箫鼓→鼓舞人心→心安理得
2、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腹文章→章台杨柳→柳緑桃红→红杏出墙→墙面而立→立木南门→门单户薄→薄唇轻言→言者不知→知易行难→难分难舍→舍实听声→声势浩大→大智若愚→愚昧无知→知心可腹→腹心相照→照人肝胆→胆大包天→天夺其魄→魄荡魂飞→飞云掣电→电照风行
3、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山遍野→野人奏曝→曝书见竹→竹柏异心→心烦意乱→乱头粗服→服低做小→小子后生→生功止过→过街老鼠→鼠臂虮肝→肝心涂地→地狱变相→相机行事→事半功百→百载树人→人烟稠密→密不通风→风张风势→势穷力蹙→蹙金结绣→绣口锦心→心雄万夫
4、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纸空言→言之凿凿→凿坏以遁→遁迹方外→外方内圆→圆凿方枘→枘凿方圆→圆木警枕→枕曲藉糟→糟糠之妻→妻儿老少→少言寡语→语笑喧呼→呼天唤地→地主之谊→谊切苔岑→岑楼齐末→末大必折→折槁振落→落井下石→石火电光→光彩耀目→目无三尺
5、鼠肚鸡肠→肠肥脑满→满坐风生→生杀予夺→夺人所好→好为人师→师心自用→用心竭力→力不从心→心长绠短→短见薄识→识时通变→变幻无穷→穷则思变→变生意外→外宽内深→深切著明→明正典刑→刑于之化→化险为夷→夷齐让国→国将不国→国士无双→双桂联芳→芳年华月
成语造句
(1)八台乡附中的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肚鸡肠”。
(2)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鼠肚鸡肠”几个大字。
(3)曼曼不会写成语“鼠肚鸡肠”的最后一个字。
(4)思欣大哥哥给小美和佘嫣介绍了“鼠肚鸡肠”的历史典故
(5)我不喜欢与鼠肚鸡肠的人打交道。
(6)小铛写不出成语“鼠肚鸡肠”,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成语出处
萧乾《矮檐》:『妇人拍了拍那个小胸脯。「把这个放宽点,别鼠肚鸡肠的。」』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肚肚:一、dù(肚儿)肚子。二、dǔ(肚儿)肚子:羊肚儿;拌肚丝儿。
鸡鸡:jī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鲜红色肉质的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
肠肠:cháng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象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也叫肠管。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肚肚:《未集下·肉字部》《广韵》当古切《集韵》《韵会》董五切,□音赌。《广韵》腹肚。《集韵》胃也。《正字通》俗呼曰肚。《博雅》□谓之肚。又《广韵》《正韵》□徒古切,音杜。义同。又《正韵》独故切,音覩。《正字通》方音读曰睹。《韩愈诗》肠肚镇煎煼。〈注〉音覩。
鸡鸡:《戌集中·隹字部》《唐韵》古兮切《集韵》《韵会》坚奚切《正韵》坚溪切,□音稽。《说文》知时畜也。《玉篇》司晨鸟。《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僆,绝有力奋。〈疏〉此别鸡属也。《春秋·说题辞》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易·说卦》巽为鸡。《书·泰誓》牝鸡无晨。《周礼·春官·大宗伯》六挚,工商执鸡。《礼·曲礼》鸡曰翰音。又《尔雅·释鸟》鶾,天鸡〈注〉鶾鸡赤羽。《逸周书》文鶾若彩鸡,成王时蜀人献之。又《尔雅·释虫》螒,天鸡。〈注〉小虫,黑身赤头,一名莎鸡,又曰樗鸡。《诗·豳风》六月莎鸡振羽。《尔雅翼》一名梭鸡。一名酸鸡。又鸡人,官名。《周礼·春官·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嘂百官。又《礼·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彝。又地名。《春秋·襄三年》同盟于鸡泽。〈注〉在广平曲梁县西南。又《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许之师于鸡父。〈注〉鸡父,楚地。《战国策》负鸡次之典。《前汉·地理志》郁林郡,雍鸡县。又姓。《正字通》明正统,陕西苑马寺监正鸡鸣时。《说文》籀文作鷄。互详鸟部鷄字注。考证:(《尔雅·释畜》鸡大者蜀。蜀子雓,未成鸡健)谨照原文健改僆。(《前汉·地理志》欝林郡雍鸡县。)谨照原文欝改郁。
肠肠:《未集下·肉字部》《唐韵》直良切《集韵》《韵会》《正韵》仲良切,□音长。《说文》大小肠,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肠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当脐右回叠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小肠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容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肠,小肠,心肺府也。肠为心肺主,心为皮体主,故为两府也。《诗·大雅》自有肺肠。《书·盘庚》今予其敷心腹肾肠,正告尔百姓于朕志。又《释名》畅也,言通畅胃气也。又《博雅》详也。又羊肠,太行山坂名。《战国策》赵闻之起兵临羊肠。《史记·赵世家》羊肠之西。〈注〉太行山坂通名。南属怀州,北属泽州。又无肠,国名。《山海经》无肠之国,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又马肠,兽名。《山海经》讙举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马肠之物。〈注〉马肠,人面虎身,音如婴儿。又鱼肠,刃名。见《三国蜀志》。又草名。《博雅》鹿肠,□蔘也。〈又〉马肠,亦草名,叶似桑。见《山海经·讙举之出注》。又黄肠,椁名。《后汉·梁商传》赐黄肠玉匣。〈注〉以栢木黄心为椁也。又《礼·仪志》治黄肠题凑,便房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