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dào gǒu qiè
成语注音:ㄕㄨˇ ㄉㄠˋ ㄍㄡˇ ㄑㄧㄝ ˋ
成语简拼:SDGQ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盗狗竊
成语解释
像鼠狗那样奔窜偷盗。同『鼠窃狗盗』。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小偷小摸
近义词
鼠窃狗盗
成语接龙
1、鼠盗狗窃→窃钩窃国→国步艰难→难以为情→情见埶竭→竭力虔心→心孤意怯→怯防勇战→战战兢兢→兢兢业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周鼎→鼎湖龙去→去暗投明→明争暗斗→斗筲之器→器宇轩昂→昂首望天→天理昭昭→昭昭在目→目中无人→人情之常→常年累月
2、鼠盗狗窃→窃金不止→止渴思梅→梅妻鹤子→子子孙孙→孙康映雪→雪上加霜→霜凋夏绿→绿鬓朱颜→颜骨柳筋→筋疲力竭→竭诚相待→待时守分→分星劈两→两袖清风→风尘碌碌→碌碌无能→能言快语→语短情长→长治久安→安家立业→业精于勤→勤能补拙→拙嘴笨舌→舌尖口快
3、鼠盗狗窃→窃金不止→止于至善→善文能武→武偃文修→修真养性→性烈如火→火烧眉毛→毛骨竦然→然糠自照→照章办事→事与原违→违强陵弱→弱水之隔→隔岸观火→火上弄冰→冰消冻解→解民倒悬→悬车束马→马空冀北→北宫婴儿→儿女英雄→雄伟壮观→观风察俗→俗不可耐
4、鼠盗狗窃→窃据要津→津关险塞→塞耳盗锺→锺鼎山林→林下风度→度长絜短→短衣匹马→马腹逃鞭→鞭辟着里→里勾外连→连舆并席→席卷八荒→荒时暴月→月下老儿→儿童之见→见德思齐→齐大非耦→耦俱无猜→猜枚行令→令人齿冷→冷嘲热讽→讽德诵功→功成骨枯→枯体灰心
5、鼠盗狗窃→窃窃私议→议论纷错→错彩镂金→金兰之契→契合金兰→兰桂齐芳→芳兰竟体→体大思精→精神满腹→腹心之疾→疾雨暴风→风从响应→应答如流→流离播迁→迁善远罪→罪业深重→重纰貤缪→缪种流传→传龟袭紫→紫绶金章→章决句断→断袖之宠→宠辱若惊→惊见骇闻
成语造句
(1)成语「鼠盗狗窃」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大毛不会写成语“鼠盗狗窃”的最后一个字。
(3)冠冠写不出成语“鼠盗狗窃”,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4)浩宇哥哥给冰挈和月瓿讲述了“鼠盗狗窃”的历史典故
(5)机场路中学的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盗狗窃”。
(6)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鼠盗狗窃”几个大字。
成语出处
《北齐书·薛琡传》:『杲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盗盗:dào 1、<动>偷。《信陵君窍符救赵》:『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2、<名>偷东西的人;小偷。《智子疑邻》:『不筑,必将有盗。』3、<名>强盗。又常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起义的诬称。《鸿门宴》:『所以遗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辨] 盗,贼。『盗』和『贼』两字古代和现代的意义差不多相反:现代普通话所谓『贼』(偷东西的人),古代叫『盗』;现在所谓『强盗』(抢东西的人),古代也可以叫『盗』,但一般都称『贼』。
狗狗:gǒu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窃窃:qiè 1、<动>偷窃;盗窃。《信陵君窃符救赵》:『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2、<副>偷偷地,暗地里。《促织》:『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3、<副>私下里,私自。表示个人意见或行为的谦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亡赵走燕。』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盗盗:《午集中·皿字部》《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私利物也。《易·说卦》坎为盗。〈疏〉取水行潜,窃如盗贼也。《左传·文十八年》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周礼·秋官》司隶帅其民而搏盗贼。《诗·小雅》君子信盗,乱是用暴。〈传〉盗,逃也。《风俗通》言其书伏夜奔,逃避人也。又《正字通》凡阴私自利者皆谓之盗。《谷梁传·哀四年》春秋有三盗,微杀大夫,谓之盗。非所取而取之,谓之盗。辟中国之正道以袭利,谓之盗。又泉名。《后汉·郡国志》徐州有盗泉。《说苑》水名盗泉,孔子不饮,丑其名也。又星名。《宋史·天文志》客星东南,曰盗星。主大盗。又千里马名。《穆天子传》右服盗骊。《尔雅·释畜疏》骏马小颈,名曰盗骊。又草名。《尔雅·释草疏》蕧一名盗庚。《六书正伪》□即涎字,欲也,欲皿为盗,会意。从□。俗从次,误。
狗狗:《巳集下·犬字部》《唐韵》古后切《集韵》《韵会》《正韵》举后切,□音苟。《说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从犬,句声。《尔雅·释畜》未成毫,狗。〈注〉狗子未生□毛者。〈又〉尨,狗也。《易·说卦》艮为狗。《礼·曲礼》尊客之前不叱狗。又《汲冢周书》正西崑仑狗国。《五代史》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语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为狗,生女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又鸟名。《尔雅·释鸟》鴗,天狗。〈注〉小鸟也。青似翠,食鱼,江东呼为水狗。又《扬子·方言》蝼蛄,南楚谓之杜狗。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广东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为衣□,能运动脚气。元世祖足疾,取其皮为袴。又溪狗,虫名。《正字通》陈藏器曰:生南方溪□□处,状如虾蟇,尾长三四寸,治溪毒游蛊。又草名。《尔雅·释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又地名。《齐语》以燕为主,反其□地,柴夫吠狗。〈注〉燕之二邑。又人名。《左传·襄二十九年》吴公子札适卫说□瑗史狗。又姓。《正字通》汉狗未央。见印薮。又《韵会》通作□。荀子,曾不如相鸡□之可以为名也。《埤雅》狗从苟。韩子曰:蝇营狗苟。狗苟,故从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又《集韵》许□切,音诟。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尔雅·释兽》熊虎丑,其子狗。〈注〉律曰:捕虎一,购钱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当时之律,以证虎子名狗之义也。
窃窃:《午集下·穴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千结切,音切。盗也。《集韵》盗自中出曰窃。《书·微子》殷民攘窃神只之牺牷牲。〈传〉往盗曰窃。《春秋·定八年》盗窃宝玉大弓。《史记·叔孙通传》□窃狗盗。《博雅》窃,取也。又私也。《论语》窃比於我老彭。《孟子》窃负而逃。《前汉·公孙弘传》尚窃迟之。又非所据而据亦曰窃。《论语》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疏〉知贤不举,偸安於位,故曰窃位。又窃窃,犹察察。《庄子·齐物论》窃窃然知之。〈注〉犹察察也。又鸟名。《尔雅·释鸟》桑鳸窃脂。〈疏〉桑鳸,一名窃脂,好盗脂膏,因名。又浅也。《转注古音略》窃,即古浅字。九扈中,窃□,浅黑也。窃蓝,浅青也。窃黄,浅黄也。窃丹,浅赤也。四色皆具,则窃脂亦浅白也。《尔雅·释兽》虎窃毛谓之虦猫。〈疏〉虎之浅毛者,别名虦猫。又叶七计切,音砌。《王筠诗》宝地恣凭陵,神乐忽侵窃。猛将穷奋击,勇夫贪搏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