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ī jīn jié lí
成语注音:ㄕㄧ ㄐㄧㄣ ㄐㄧㄝ ˊ ㄌㄧˊ
成语简拼:SJJL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施衿結褵
成语解释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示例
(1)施衿结褵,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施衿结褵”几个大字。
(2)成成写不出成语“施衿结褵”的拼音。
(3)杰炜叔叔给合杏和聂彤讲了“施衿结褵”的历史故事。
(4)凯凯不会写成语“施衿结褵”的最后一个字。
(5)长滩初级中学的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施衿结褵”。
成语出处
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施施:shī 1、<动>实施;实行。《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2、<动>施展;使用。《促织》:『靡计不施,迄无济。』3、<动>施加;推与。《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动>搽抹。《林黛玉进贾府》:『唇若施脂。』5、<动>施舍;给予。《孔雀东南飞》:『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6、<名>恩惠;好处。《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7、<动>设置;安放。《口技》:『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shǐ<动>通『弛』。放松;解除。《后汉书·光武帝纪》:『遣骠骑大将军杜茂将众郡施刑屯北边。』yí 1、<形>邪;斜。《韩非子·诡使》:『谄施、顺意、从欲以危世者,近习。』2、<动>斜行。《孟子·离娄》:『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yì<动>延伸;延续。《叶公好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施生] 给人以生路。[施施] (1)慢走的样子。(2)喜悦自得的样子。
衿衿:jīn <名>衣襟。王粲《七哀》:『白露霑衣衿。』jìn<动>系;结。扬雄《反离骚》:『衿芰茄之绿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结结:jié 1、<动>(在绳子上)打结;绾疙瘩。《老子》:『使民复结绳而用之。』2、<动>系;结扎;缠束。《诫兄子严敦书》:『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3、<名>结头;结子。《论衡·实知》:『天下事有不可知,犹结有不可解也。』4、<名>结症;问题所之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尽见五藏症结。』5、<动>缝补;编织。《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汉书·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6、<名>补丁。杜甫《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7、<动>凝结;凝聚。《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8、<动>缔结;结交。《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9、<动>了结;终结。《聊斋志异·商三官》:『两兄出讼,经岁不得结。』10、<动>构筑;建造。《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11、<名>字据;契约;证明材料。刘鹗《老残游记》:『可以令其具结了案。』jì<名>通『髻』,发髻。《楚辞·招魂》:『激楚之结,独秀仙些。』
施施:《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式支切《集韵》《韵会》商支切《正韵》申支切,□音诗。《说文》旗貌。齐乐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注〉徐锴曰:旗之逶迤。一曰设也。《书·益稷》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又《诗·邶风》得此戚施〈传〉戚施,不能仰者。〈笺〉戚施,面柔下人以色,故不能仰也。又《诗·王风》将其来施施。〈传〉施施,难进之意。〈笺〉施施,舒行伺间,独来见已之貌。《释文》施如字。《孟子》施施从外来。《赵岐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音义》丁如字,张音怡。又《周礼·天官·内宰》施其功事。〈注〉施,犹赋也。又《礼·祭统》施于蒸彝鼎。〈注〉施,犹着也。又《晋语》秦人杀冀芮而施之。〈注〉施,□其尸也。又《玉篇》张也。《增韵》用也,加也。又姓。《左传·桓九年》施父。〈注〉鲁大夫。《礼·亲记》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饱。〈注〉少施氏,鲁惠公子,施父之后。又《广韵》《集韵》《韵会》□施智切,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又《集韵》《韵会》□以豉切,音易。《诗·周南》葛之覃兮,施于中谷。〈传〉施,移也。又《诗·大雅》施于孙子。〈笺〉施,犹易也,延也。又《仪礼·丧服》绝族无施服。〈注〉在旁而及曰施。又《集韵》《韵会》□赏是切,诗上声。舍也,攺易也。通作弛。《周礼·天官·少宰》治其施舍。〈注〉施舍,不给役者也。《论语》君子不施其亲。《何晏注》施,易也。不以他人之亲易己之亲。《后汉·光武纪》将衆[音zhòng]部施□屯北边。〈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又《集韵》余支切,音移。□或作施。《史记·卫绾传》刃人之所施易。〈注〉施,读曰移。又《史记·贾生传》庚子日施兮。〈注〉施,矢遗反。索隐曰:施,犹西斜也。又《韵补》叶诗戈切。《汉·高祖戚夫人歌》横绝四海,又可?魏巍K溆谐D缴,尚安所施。
衿衿:《申集下·衣字部》《唐韵》《集韵》《正韵》□居吟切,音今。《尔雅》衿谓之袸。〈注〉衣小带也。又《扬子·方言》衿谓之交。〈注〉衣交领也。《诗·郑风》青青子衿。〈传〉青衿,青领也。又《类篇》渠金切,音琴。其淹切,音箝。义□同。又《玉篇》巨禁切,音妗。《礼·内则》衿缨、綦履。〈注〉衿犹结也。《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又《前汉·扬雄传》衿芰茄之缘衣兮。〈注〉衿,带也。又《通志·六书略》与襟同。《韵会》作紟。考证:(《说文》衿谓之袸。)谨照原书说文改尔雅。
结结:《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正韵》古屑切《集韵》《韵会》吉屑切,□音拮。《说文》缔也。《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诗·桧风》我心蕴结兮。又《曹风》心如结兮。〈疏〉如物之裹结。《礼·曲礼》德车结旌。〈注〉结,谓收敛之也。〈疏〉结,缠其旒着於竿也。《前汉·五行志》衣有襘,带有结。〈注〉结,缔结之结也。又《博雅》曲也。又《玉篇》要也。又《集韵》胡计切,音系。《前汉·张释之传》跪而结之。〈注〉师古曰:结,读曰系。又《集韵》激质切,音吉。义同。又《集韵》吉诣切,音计。《前汉·陆贾传》尉佗魁结箕踞。〈注〉师古曰:结,读曰髻。
褵褵:《申集下·衣字部》《唐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音离。《玉篇》衣带也。《类篇》引《尔雅》,妇人之褘也。《韵会》即今香缨也。通作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