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shǐ wū gēng
成语注音:ㄕㄨˇ ㄕㄧˇ ㄨ ㄍㄥ
成语简拼:SSWG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鼠鼠汙羹
成语解释
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成语接龙
鼠屎污羹→羹墙之思→思患于防→防不胜防→防蔽耳目→目不知书→书不尽言→言行若一→一张一弛→驰马思坠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鼠屎污羹”几个大字。
(2)风风写不出成语“鼠屎污羹”,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
(3)小美不会写成语“鼠屎污羹”的最后一个字。
(4)学院路中学的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鼠屎污羹”。
(5)滢渟姐姐给叶桐和巾记介绍了“鼠屎污羹”的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现代字典
康熙字典
鼠鼠:shǔ哺乳动物的一科,种类多,一般的身体小,尾长,门齿很发达,没有犬齿,毛褐色或黑色,繁殖力很强,有的能传播鼠疫。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屎屎:shǐ(1)从肛门出来的排泄物;粪:拉屎。(2)眼睛、耳朵等器官里分泌出来的东西:眼屎;耳屎。
污污:wū 1、<名>停积不流的水。贾谊《吊屈原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2、<形>污秽;不干净。《屈原列传》:『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3、<动>玷污。《乐羊子妻》:『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4、<动>污蔑;诽谤。《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5、<动>贪污。《芋老人传》:『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
羹羹:gēng 1、<名>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羹,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死。』[辨] 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
鼠鼠:《亥集下·鼠字部》《唐韵》书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赏吕切,□音暑。《说文》穴虫之总名也。《广韵》鼠,小兽,善为盗。《春秋·运斗枢》玉枢星散而为鼠。《易·系辞》艮为鼠。又十二生肖之首。又水鼠。《云僊亲志》穴水旁岸隙,似鼠而小,食菱芡鱼虾。又冰鼠。东方朔云:生北荒积冰下,皮毛柔,可为席。又火鼠。《神异经》出西域及南海火洲山有野火鼠,人取其毛绩之,号火浣布。又阴鼠。《郭璞·山海经序》阴鼠生於炎山。又耳鼠。《山海经》丹熏山有兽,状如鼠,以其尾飞。又香鼠。《字汇》河南禹州密县雪霁山香鼠,长寸余,齿须毕具香,类麝,踰大路则死。又辟毒鼠。《西域旧图》大秦有辟毒鼠。又天鼠。《王羲之·十七帖》天鼠膏可治耳聋。又兀儿鼠。《甘肃地志》凉州地有兀儿鼠者,似鼠,有鸟名木周儿者,似雀,常与兀儿鼠同穴而处。○按此即《尙书》同穴之鸟鼠也。又鸟名。□鼠。《山海经》栒状之山有鸟,状如鸡而鼠毛,名曰□鼠。又昌鼠,鲳鯸[音tái,河豚的别称]鱼别名。又鼠妇,虫名。《尔雅·释虫》蟠,鼠负。〈注〉瓮器底虫。〈疏〉负作□。陶注本草云:多在鼠坎中,鼠背负之。《诗·豳风》伊威在室。《毛传》委黍也。郭璞曰:鼠□之别名。□,亦作妇。又马直肉下曰输鼠。《齐民要术》相马法输鼠欲方。又木名。《尔雅·释木》楰鼠梓。《郭注》楸属。又《本草》有鼠李。又草名。《尔雅·释草》葝,鼠尾。〈注〉可以染皁。〈又〉□鼠莞。〈注〉纤细似龙须,可为席。又《正字通》山名。鸟鼠同穴山,在陇西首阳县。又土色。《释名》土赤曰鼠肝,似鼠肝色也。又忧也。《诗·小雅》鼠思泣血。亦书作癙。《小雅》癙忧以痒。又持两端曰首鼠。《史记·灌夫传》武安君召韩御史曰:何为首鼠两端。〈注〉首鼠,言一前一却也。上象齿,下象腹爪尾。俗省作□。楰字原刻臾作□。考证:(《释名》大赤曰鼠肝,似鼠肝石也。)谨照原文大赤改土赤。石也改色也。
屎屎:《寅集上·尸字部》《广韵》式视切《集韵》《韵会》矧视切,□音豕。《说文》粪也。本作蓾,从草胃省。《集韵》作屎。《庄子·知北游》道在屎溺。又《前汉·天文志》有天屎星。又通作矢。《史记·廉颇传》顷之,三遗矢矣。又《玉篇》许夷切《广韵》喜夷切《集韵》《类篇》馨夷切,□音牺。《说文》呻也。《诗·大雅》民之方殿屎。〈注〉呻吟也。《正字通》殿屎训呻吟,伪文。别见口部念字注。
污污:《巳集上·水字部》(古文)汚《唐韵》屋孤切《集韵》《韵会》汪胡切,□音乌。与洿同。《说文》浊水不流也。一曰窊下。《诗·小雅》田卒污莱。〈传〉下则污,高则莱。《正义》污者,池停水之名。礼记曰污其宫而瀦焉是也。《左传·隐三年》潢污行潦之水。〈疏〉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又行浊亦曰污。《贾谊·新书道术篇》放理洁静谓之行,反行为污。《书·胤征》旧染污俗。又降也,杀也。《礼·檀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注〉有隆有杀,进退如礼。又劳事亦曰污。《左传·昭元年》处不辟污。《正义》言事之劳身,若秽之污物。又污邪,下地田也。《史记·滑稽传》瓯窭满沟,污邪满车。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诗·周南》薄污我私。〈传〉污,烦也。〈笺〉烦撋之用功深也。《字略》烦撋犹捼莎也。亦音乌。又《唐韵》《集韵》《韵会》□云俱切,音于。水名。在邺西南。《后汉·郡国志》邺有污水,有污城。〈注〉史记,项羽击秦军污水上。又曲也。《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称,尽而不污。《杜注》言尽其事实,无所污曲。又《集韵》《韵会》《正韵》□乌瓜切,音窊。凿地也。《礼·礼运》污尊而抔饮。〈注〉污尊,凿地为尊。又《韵补》叶乌戈切,音窝。《杨方·合欢诗》尔根深且固,我根浅且污。移植良无期,叹息将如何。又叶文甫切,音武。《杜甫·雷诗》气暍肠胃融,汗滋衣裳污。吾衰尤拙计,失望筑场圃。考证:(《左传·成十四年》春秋之文,尽而不污。)谨照原书文改称。
羹羹:《未集中·羊字部》《广韵》《正韵》古衡切《集韵》《韵会》居行切,□音庚。《说文》作□。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尔雅·释器》肉谓之羹。〈注〉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传〉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礼·乐记》大羹不和。〈注〉大羹,肉湇,不调以盐菜。又《云仙亲记》史凤,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又《集韵》何庚切,音行。义同。又《集韵》卢当切,音郞。《韵补》左氏传,陈蔡不羹。《释文》音郞。正义曰:古者羹臛之字亦为郞,故鲁颂、楚辞、急就章与杨房浆为韵。近世独以为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陈吴羹。◎按说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则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见未集。